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以前選手機,除了看手機系統外,還有它的內存,很少去注意屏幕;其實手機屏幕佔據了整部手機一半的面積,用戶的直接體驗也是通過手機屏幕來感知的,屏幕的好壞是多麼的重要啊,所以對於整天看手機的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手機屏幕的原理。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要知道屏幕在顯示的時候會不斷的刷新,以Hz(赫茲)為單位,它是按每秒鐘屏幕刷新的次數,刷新率越高顯示就越穩定越清晰,對於眼睛的影響也就越小。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刷新率就好比翻紙動畫一樣,每一頁就相當於一幀,要想讓圖片變成動畫就得快速的翻動,但是每一頁之間肯定會存在間隔,為了能夠得到流暢穩定的畫面只能提高翻動的速度,而這就相當於提高刷新率。

還有一點,刷新率越高畫面更流暢反應速度更快捷。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一般來說像手機這麼小的屏幕,如果屏幕刷新率能夠達到80Hz以上就可以完全消除圖像的閃爍,用戶眼睛也就不會那麼容易疲勞。目前市面上高刷新率手機有OPPO Reno Ace、一加7T以及Realme X2 Pro,這些都是採用了90Hz刷新率。目前最高刷新率的是華碩ROG Phone 2,達到了120Hz。當然高刷新率的手機大多數都是遊戲手機,它需要持續高度的專注。

是不是刷新率越高就越好呢?

其實也不是,刷新率它還受到分辨率的制約,分辨率與刷新率是成反比的,只有在高分辨率下達到高刷新率的屏幕還能算上優秀。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如分辨率1024*768,那麼刷新率最高可調至85Hz,1280*1024分辨率,刷新率最高可能只有75Hz,像我的筆記本分辨率 為1902*1080,刷新率為60Hz。

屏幕的分類,LCD和OLED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目前手機屏幕如果按材質來劃分的話有兩種,一種LCD屏幕也就是液晶顯示器;另外一種是OLED屏幕,即有機發光二極管。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兩者之間有一個區別那就是發光源,一個是正面發光,一個是背面發光。LCD屏的光源主要靠背光層,簡單的理解就是由LED背光燈組成,這些LED為屏幕帶來了光源,可這些光源都是白色光啊,無法形成圖像,怎麼辦呢。這就得我們在背光層上加上了一層有色薄膜,這樣光就能穿過有色薄膜顯示色彩,跟戶外廣告燈箱原理差不多。

不過這樣還不行,要知道光的三原色為紅、綠、藍,這三種顏色能組合成多種色彩,但需要調整色彩比例。這時就需要在有色薄膜層上再加上一層液晶層,它相當於一個閥門,它通過改變兩級電壓的大小來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布,它的作用就是控制白光亮,調整色彩比例。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LCD屏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液晶層並不能完全關合,再加上背光層的存在,光源很容易從屏幕邊框的隙縫漏出,導致的結果就是黑屏不夠黑,側邊總是存在微光,所以電視屏幕漏光就是這個原因。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OLED屏就相對簡單了,因為它是自發光所以不用背光層, 自然也就不用控制光亮的液晶層。OLED本身由無數個彩色燈泡組成的,只要給它通電就能顯示色彩。OLED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輕薄柔軟,可做成異形屏,對於"寸土寸金"的手機肯定是最合適的。

整天看著手機屏幕,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它有所瞭解

由於OLED每個像素點都是單獨存在的,它可以實現單獨點亮某些像素點,所以它能帶來很好的息屏效果。這是優點同時也是它的缺點,試想一下,如果A像素點一直顯示一種顏色(如藍色),B像素點很少顯示藍色,這就導致了A點的藍色像素就會比B點的少,屏幕藍色就會出現了深淺之分,這就是燒屏,簡單的說就是屏幕老化。

關於燒屏的問題飛利浦最近提出了一項舉措,具體是藉助軟件算法來智能識別臺標等在屏幕上固定的圖案,從而降低該區域的亮度,確保其他運動圖像亮度保持不變的同時,最終達到減少對像素的壽命的影響。當然這個還處於測試階段,是否有用以後才知道。


誰才是未來的主流

很多人覺得OLED屏幕會更好,因為它顯示效果更清晰顏色鮮豔,不過市面上還有不少LED屏幕的手機,如iPhone11就採用了一塊6.1英寸LCD屏幕,榮耀20同樣也是採用了一塊6.26英寸的LCD屏幕。

首先一個LCD成本比OLED低,還有就是長時間觀看手機不容易導致眼睛疲勞,而OLED顯示更鮮豔特別是夜晚關燈下使用,很容易導致眼睛疲勞酸脹。

如果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OLED似乎更具競爭力,因為曲面屏、摺疊屏手機的出現都離不開OLED屏。不過技術的發展終究是為人類提供服務,從這一層面來看兩者的結合似乎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