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野味,就能确保悲剧不会一再重演了吗?

不吃野味,就能确保悲剧不会一再重演了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几天的研究逐渐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上的野味或许并非新冠病毒唯一的、最早的源头。即使这次疫情爆发,早已把野味交易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许多网友因此愤恨不已,将所有的怒火都倾泻到吃野味的陋习上。


的确,在物质逐渐富足的中国,野味早就可有可无,把它看成一种陋习来批判也未尝不可,但是,管住了嘴,就万事大吉了吗?不吃野味,就能确保悲剧不会一再重演了吗?


轻视比瘟疫更可怕。

在中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里,鼠疫和霍乱是唯二的甲类传染病,和它相比,今天让我们如临大敌的新冠病毒(2019-nCoV)着实是个弟弟。


不吃野味,就能确保悲剧不会一再重演了吗?


但位列01号传染病的鼠疫并非天生就是嗜杀成性的死神——鼠疫杆菌和人类之间并没有“咱俩必须死一个”的深仇大恨,在其天然分布的区域,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存在。


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鼠疫杆菌天然且无害,寄生性的鼠疫杆菌和啮齿类的宿主、传播媒介跳蚤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稳定关系。

为什么老鼠不会生病呢?鼠疫杆菌表示你在逗我,把宿主杀死,我住哪去。


寄生细菌最巴不得宿主鼠生绵延,岁月静好,这样才能不劳而获地持续传播。在中亚、云南、伊朗和印度的那些鼠疫杆菌自然疫源带,正是这样一派祥和安宁的场景。


不巧的是,人类一脚踏进来了。


不吃野味,就能确保悲剧不会一再重演了吗?

▲ 是人类文明,把老鼠这种动物带到了身边


在14世纪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的时候,商人、传教士和铁骑披荆斩棘,不断穿越这些不曾为人类涉足的区域,或许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老鼠身上的跳蚤蹦跶到了人类身上。

鼠疫和免疫系统交了火,一不小心就把人搞死了。

在鼠疫杆菌和免疫系统坐下来握手言和之前,人体就像日俄战争时期被夹在中间的大清,横竖都是倒霉,相比而言,那些早就落户人体的慢性病、传染病的就显得温和多了。


不吃野味,就能确保悲剧不会一再重演了吗?

就像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几乎蔓延全球。这也是世间的真相: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所以不吃野味,真的能确保悲剧不会一再重演了吗?

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