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火神廟

邢臺火神廟

邢臺火神廟,又叫火神真君廟,位於邢臺市橋西區府前南街南端路東96號。清末民國時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擴建,現有佔地面積1771平方米,存有建築6座,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格。2001年被公佈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火神廟始建於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舊址在南甕城內,原建築毀於戰火。五、六十年代在府前南路東胡同內只存留一座大殿,院內雜草叢生,瓦礫遍地,一片荒涼。現在的火神廟系1987年市政府撥款20萬元,沿襲明代建築風格修復重建的。

廟宇有完整的院落,雖佔地不大,面積狹窄;但佈局緊湊環境幽深。幾進院落由曲徑迴廊連接,順高低錯落行進;或拾級登高,或沿階下行,即可遊覽廟宇全貌。廟區東西長39米,南北寬50米。其中包括一段長38米、寬12米,面積2200平方米的古城牆。

火神廟不象中國古代建築群中有主軸線的那一類。它的建築佈局具有結構緊湊,巧用地形的特點,這與它處於甕城內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甕城內狹小的面積不允許展開中軸線,並在中軸線兩側佈置多座建築。 進入火神廟正門,北側為二道門,裡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廟的主體建築 真君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建築面積105平方米。內塑火神真君像,開路神方弼及顯路神方相分站左右。 傳說火神真君名羅宣,居住在神話中的火龍島,後被姜子牙封為火德真君,在邢臺,有關火神真君的傳說神話故事有許多,這裡只介紹一個。


傳說,民間年間過會,要搭棚,廟裡沒有葦蓆,火神真君便派人到一個販賣葦蓆的大財主家借葦蓆。但這個財主非常吝嗇,愛財如命,他哪裡肯借。財主剛把來人攆走,家中便起大火,財主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馬上將葦蓆送到火神廟,很快火滅煙消。這個傳說教育人們不可為富不仁,反映了人民大眾的一種心聲。


火神廟的主體建築真君寶殿兩側有東西兩座配殿:東配殿為藥王殿,供奉藥王孫思邈;西配殿為瘟神殿,供奉瘟神呂嶽。在城牆北側還建有財神殿,供奉文財神。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各個時代,各個地區供奉的財神也非常多,而且也有文,武之分。一般來說,文財神多指比干。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為人正直剛強且忠心耿耿,當看到紂王荒淫無道便常以死直言勸諫,最後被紂王殺害。周武王滅商以後,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廣為封神,比干被封為北斗星君,後又被太上老君封為文財神,專門幫助勤勞善良的人發財致富,武財神又有趙公明,關羽等人的傳說。


在火神廟東側院落中,主殿為奶奶殿,供奉火神真君的後宮娘娘,也就是火神真君的夫人,她也是一位神醫,擅長治療外科,以治療各種疙瘩為特長,所以民間又俗稱疙瘩奶奶。在奶奶殿東側,為坐東朝西的送子殿,供奉送子母。財神殿,又名庫官殿,神話辭典記載:財神即趙公明,秦代終南山人。曾在山中修道,被玉皇大帝封為神霄副元帥。他頭戴鐵冠,手執鐵鞭,身跨黑虎,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剪瘧,保病消災。民間奉為財神。自明清兩朝至民國數百年來,幾座殿宇香火不斷。新中國成立後每年的十月十八日的廟會形成了盛況空前的冬季物資交流會,數十年來經久不衰。


故事傳說;在很早以前,傳說邢臺火神是用黃金鑄的一尺多高的神像。有一年天旱無雨,莊稼枯萎,眾多鄉民百姓眼看秋收無望,便跪求火神大發慈悲下了一場大雨。為報答火神降雨有功,眾鄉民抬出火神、鼓樂齊鳴、彩旗招展,在邢臺大街上舉行了隆重的遊行活動。此時,正好遇上國民黨的一支部隊往南撤退路過邢臺。有個軍官看到火神的形象很小,就不屑地說:"這麼小的火神能頂啥用?"然而,當他們的部隊剛走出邢臺城,他們所帶的炮彈、子彈便轟隆轟隆自動爆炸了。人們說,這是火神顯靈,給那個軍官的一個警告。上述傳說,雖說得煞有其事,但帶有迷信色彩,讀者不必全信,只把它當做邢臺火神廟的一種文化傳說就是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邢臺火神有弟兄三人,因家庭生活困難,他們從內丘縣神頭山太子巖出發,步行向東南來尋找生機。當行走到邢臺縣西沙窩村時,因勞累長兄實在走不動了,便留在西沙窩村了。老二老三安置好哥哥後又強打精神繼續前行,當走到邢臺城北白塔村時,老二也筋疲力盡支持不住了,只好住在白塔村。只有老三身體強壯,堅持前行,來到邢臺城裡謀生。後來,這弟兄三人各為當地鄉民辦了許多好事,特受人尊敬,他們死後都分別被當地鄉民修廟供為火神。多年來,這三個火神都很靈驗。


邢臺火神廟

全景


邢臺火神廟

省保碑


邢臺火神廟

山門


邢臺火神廟


邢臺火神廟

火神殿


邢臺火神廟


邢臺火神廟

清代重修碑


邢臺火神廟


邢臺火神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