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来早,麦田管理很重要——专访河南省在线专家服务团首席专家郭天财教授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民 张传胜


编者按:“立春”已过,随着气温回升,我省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春季麦田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在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抗御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如何不误农时,科学管好麦田,奠定丰收基础,本报全媒体记者专门采访了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政协常委、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教授。


记者:郭教授,首先请您谈一下当前全省小麦苗情如何?

郭教授:去年秋种期间由于土壤墒情适宜,适期播种面积大,播种质量较高,加之麦播以来天气条件总体有利,全省小麦苗情总体较好。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越冬期全省一、二类苗比例为87.2%,比去年增加1.8%;三类苗比例为11.8%,比去年减少1.5%。全省小麦苗情不仅好于去年,也明显好于常年。

记者:当前我省小麦生产还存在哪些问题?

郭教授:尽管我省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自麦播以来,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部分麦田旺长趋势明显,后期倒伏风险加大;二是去年11月中旬在豫南已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时间是历年来最早的一年,加之春节前后两场大范围降雨雪,麦田湿度增加,非常有利于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发生;三是由于麦播以来日照时数总体偏少,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加之冬前及越冬期抗寒锻炼不充分,春季发生冻害风险较大;四是小麦生长中后期天气条件,尤其是极端天气发生的不确定性大,防灾减灾任务较重。

记者:今年我省春季麦田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郭教授:根据当前小麦苗情长势、土壤墒情和气候特点,今年我省春季麦田管理要立足于抗灾夺丰收,以“控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为目标,突出因地因苗制宜、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抓好防冻害、防倒伏、防病虫草害和控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奠定夏粮丰收基础。

记者:如何做好春季麦田分类管理?

郭教授:对于当前生长正常的一、二类壮苗麦田,可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于三类弱苗麦田,要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在拔节期再亩追施尿素5~7公斤,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对于晚播弱苗麦田,浇春水要适当推迟,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对于丘陵旱地麦田,可在降雨雪后趁墒追肥,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豫南麦区还要注意及时清理田间厢沟,预防渍害。

记者:如何防御春季麦田冻害?

郭教授:我省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预报寒流来临之前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对于整地粗放、秸秆还田后未压实的土壤暄松麦田,要在化冻后及时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防止跑风漏墒,加重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补救措施,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记者:对于旺长麦田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后期倒伏?

郭教授:小麦起身至拔节期是控制旺长,预防后期倒伏的最关键时期。对于已经出现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小麦起身期,选择日平均气温5℃以上的晴天午后进行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也可在起身初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制剂,抑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同时将追肥浇水时期适当推迟到拔节中后期进行。

记者:如何有效防控春季麦田病虫草害?

郭教授:春季病虫害应以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麦蜘蛛、蚜虫等作为防控重点,在实行严密监测预报基础上,科学制定防治预案,及早准备药剂药械,并在植保部门和农技人员指导下,选准对路农药,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做到精准绿色防控,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在小麦返青起身期选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化学除草。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记者:您作为省科协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组织的农业专家在线服务团首席专家,对搞好今年春季麦田管理还有哪些建议?

郭教授: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春季麦田管理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构建合理群体、培育壮秆大穗的重要时期,也是赢得丰收主动权的关键环节。在当前疫情防控和春季麦田管理的最关键时期,省科协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组织的农业专家在线服务团成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做好疫情安全防控的同时,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墒情、病虫草情,有针对性地制定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对农民开展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搞好在线技术咨询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确保今年小麦丰收做出新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