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型冠狀病毒,今年語文作文可能會怎麼考?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今年語文作文可能會怎麼考?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本文將最近有關疫情的熱點素材分類整理

這裡面折射的不僅是知識技能

大國小家、仁人志士、眾志成城、眾生百態

還記錄著我們在面臨挑戰中的成長

最後還會獻上一些優秀的範文供大家參考:

眾志成城

【中國速度】

1月29日15:23,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築工地上,數千名工人、數百臺設備正在爭分奪秒施工。直播頁面顯示醫院建設工地直播,有超過3290萬人觀看。一幀幀畫面,展現著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刷屏的網友留言,更傳遞著萬眾一心的中國精神。建設者們不眠不休、與疫情賽跑,讓人不禁感嘆:“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樸實善良的逆行者”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今年語文作文可能會怎麼考?

經過10天日夜酣戰,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軍方,堪稱“火神”建設速度!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今年語文作文可能會怎麼考?

【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擔憂和害怕是人之常情。醫護人員是普通人,也有對死亡的恐懼,同樣害怕被感染。隔離面罩的後面,是一張張生動的臉;防護服包裹著的,又豈不是一個個血肉之軀。

“心中怕不怕,肯定是怕的,但是這個工作崗位就是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職責,必須要堅守,我們如果不衝上去,誰上去呢?”誠如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一位護士所說,惟其艱難,方顯勇毅。害怕的本能越是強烈,越是凸顯出一線醫護工作者的專業精神和責任擔當。我們知道你是誰,是白衣天使,是無畏戰士,是生之希望,也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責任,為了擔當,為了救死扶傷。

孤城不孤,大愛無疆。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上海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醫生已出征武漢;四川派出135人組建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南方醫院千名醫護人員請戰抗擊新型肺炎;北京廣安門醫院和北京中醫醫院中醫專家已在武漢開始救治工作……扶危渡厄,醫者擔當;甘於奉獻,大醫精誠。危急時刻,這些白衣戰士逆風前行的無畏、前赴後繼的身影,讓我們熱淚盈眶。正是他們衝鋒在前,築牢最關鍵的防線,才能凝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磅礴偉力,為奪取疫情防控戰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

——整理自“人民日報”評論

【多方支持】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今年語文作文可能會怎麼考?

記者深入一線播報實情,為不同的人發聲;捐款,駕渣車支援建設,送餐,緊急調配車輛連夜趕往武漢免費送口罩,齊唱武漢加油……

這無數個平凡的感動,折射著大家一起防控疫情的凝聚力。

科學理性

【武漢只是生病了】

“我的武漢病了,我卻更加愛她,別慌!我陪你一起扛!”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冬季的黑夜儘管漫長

但依然遮擋不住黎明的曙光

——整理自“央視新聞”


武漢封城,

有人自覺留守,主動隔離,

有人趁機逃脫,幸災樂禍。

同是醫生,

有人奮勇請戰,視死如歸,

有人恐懼絕望,抱怨崩潰。

面對疫情,

有人相信國家,積極配合,

有人散播恐慌,趁火打劫。

面對封城,

有人能看到國家的果斷和必勝的決心,

也一定有人開始胡思亂想和自暴自棄。

光可以照進黑暗,

黑暗卻無法進入光。

悲觀者看到問題,

樂觀者改變世界。

身體生病,是提醒我們愛惜它。

城市生病,是提醒我們愛惜它。

——整理自“水木然學社”

【理性看待謠言,科學治理】

“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已經跑遍半個地球了。”這是馬克·吐溫的傳播學經典論斷。

謠言廣泛傳播,一方面源於人們面對突發公共事件時的恐懼與求知心理,另一方面也是科學的、準確的信息不夠充分和及時的體現。

謠言消解了對醫療專業人士的信任,掩蓋了他們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比如“萬物治肺炎系列謠言”號稱白酒、吸菸、香油都能治療肺炎,就容易讓人誤入歧途而不相信醫生。

謠言最大的壞處是造成恐慌。恐慌性就醫,導致醫院和醫療資源被“擠兌”。武漢人成為了病毒的隱喻,所到之處遭受冷遇、躲避。

有學者將新媒體時代的謠言傳播公式修改為:謠言的流通量=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傳播者影響力/公眾批判能力。

給真相穿上科學的跑鞋,給人心穿上智慧的外衣,給公開渠道一輛“超跑車”,也許是幫助真相跑贏謠言的最好辦法。

謠言止於智者,科學是最好的謠言“粉碎機”。我們看到鍾南山、高福、李蘭娟等醫療和科普人士及時站出來,澄清謠傳謬誤,普及防疫知識,用事實擊敗訛傳,用科學擊碎謠言。我們看到丁香醫生等專業渠道保持科學理性的態度,客觀地發佈認識疫情、預防疫情的知識和數據,為穩定人心注入更多“鎮靜劑”。

謠言止於公開,及時也是最好的謠言“粉碎機”。國家衛健委、湖北省市政府等部門提高信息透明度,新華社等媒體增加相關新聞報道量,各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平臺廣泛傳播闢謠信息,顯示了巨大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阻擊了謠言傳播的腳步。

謠言也止於法律,最高法昨天提出的“不是所有的不實信息都要進行法律打擊,但是在決戰新型肺炎的特殊時刻,有些謠言必須嚴厲打擊”,讓我們看到,打擊謠言的法律手段也更科學了。

——整理自“工人日報客戶端”

【科學合理防護,不過分】

科學防護的第一條是理性。疫情在發展,大家當然緊張,但不能失去理性判斷。當前,相關部門重拳打擊囤積居奇,和企業一起積極協調調度資源,合力加大供給。當全社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之際,更需要大家不傳謠不信謠,合理使用、不過分囤積防護用品,形成合理採購必備物資的廣泛共識。不給市場和社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就能把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整理自“北京日報客戶端”

【理性應對】

讓拒絕一切外出聚會、宅在家裡不給社會添亂的人們,在刷屏的信息中找到最可信賴的,讓心繫武漢的人們知曉武漢的最真實情況,讓深陷恐慌的人們放鬆心態,平和對待,這是政府和媒體必須擔負的責任。

讓社會少一些緊張氣氛、多一些加油的聲音,讓身邊的人多看到一條科學防控的知識、少一些盲目錯誤的“民間偏方”,不信謠、不傳謠,這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

疫情肆虐,你的每一句謠言、每一次傳謠,都是在製造無謂的恐慌。

面對來勢洶洶的生命威脅,讓信息公開、準確地發佈與傳播,是我們抗擊疫情最好的方式。

疫情之下,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是這個新春最好的註腳。

——整理自“新華網”


1.瞭解認識疫情性質和流行情況

2.接納恐懼、焦慮等應激情緒

3.進行自我暗示、樹立堅定信念

4.多交流、獲得心理支持

5.建立積極的應對方式

6.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整理自“央視網”

作文範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人民投入到抗擊病毒的戰鬥中。然而,一些地方卻出現湖北人、武漢人在外地無法入住酒店、返鄉人員信息洩露遭歧視、鄂A牌照私家車被圍堵等現象。在網絡上,甚至有一些人對武漢人貼標籤、冷嘲熱諷、惡語相向。

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這幾天,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新聞牽動人心。正在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對抗疫情的時候,一些新聞卻在刺痛人們的神經。

有同學反映,許多駐武漢高校寒假返鄉,及歸家路途經過武漢的同學的個人信息被惡意洩露,包括他們的姓名、詳細家庭住址、身份證號、手機號、回家車次時間,甚至還包括學校名稱,以及他們父母的身份信息在各種微信群裡被大肆散播,還有一些同學和家人還遭到了電話、短信的輪番騷擾,甚至上門謾罵。

而另一些地方也出現了“酒店拒絕湖北人入住”“圍堵鄂A牌照私家車”等過激行為,各種諷刺、挖苦湖北人的圖文也在朋友圈流傳。

心痛!無奈!從國家公佈疫情信息至今,武漢、湖北,這幾個字眼開始讓一些人談之色變、避之不及。

而這些非科學、非理性的極端態度和做法,正在刺傷湖北人民的心,不僅對封城之內抗擊疫情的湖北人造成二次傷害,讓因各種原因滯留外地的湖北人或有湖北旅行史的人感到恐慌和心寒,還會讓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抗疫大局從內部產生隔閡和阻礙。

的確,大難當前人們心情緊張,採取防禦措施無可厚非;肺炎存在一定的潛伏期,控制感染源也十分必要;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洩漏個人隱私,進行人身攻擊,無視他人的權利,這些行為無異於觸犯法律的底線,踐踏道德的價值。

在處理滯留湖北人的問題上,湛江市徐聞縣的做法得到了微博網友的點贊,湖北的旅客可以在縣裡的酒店內進行醫學健康觀察,統一疏解,集中安置,暖心包容的舉措為湖北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也為當地每一位百姓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隔離病毒,但不能隔離愛;科學有序防控,而非以“湖北”作為一刀切的標準,這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對待同胞應有的態度。

因為在這場殘酷的疫情面前,湖北人民真的不容易。他們最先成為受害者,也最先成為犧牲者。他們大多數人在返鄉之前並未瞭解疫情的嚴重性,之後又用堅守為全國人民築起一道健康的防線。

他們堅強!B站UP主(視頻內容創作者)“林晨同學”用鏡頭記錄了他眼中的“空城”武漢,在超市裡井然有序排隊買菜的人們,臉上幾乎看不見慌張,冷靜鎮定得讓人難忘。

他們樂觀!一條武漢市民晚上高樓間喊話的視頻,讓人笑著笑著就看哭了,“對面窗戶打開,吵下架啊!”心酸中流露出的喜感,卻成為了武漢人民在大難面前“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別樣詮釋。

他們奉獻!這個春節放棄與家人團聚留在湖北;幾乎所有的醫務工作者奮戰在生死一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無怨無悔,義不容辭。他們在保衛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的同胞,更是在保衛全國14億人民的生命健康。

“非常抱歉,湖北給全國人民添麻煩了。我們會自行隔離到疫情穩定為止。加油武漢,加油中國。”這樣的心聲讓人淚目。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戰袍。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上陣拼搏的不僅僅是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們,還可以有每一個普通人。“與子同袍”,正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寫下的“請戰書”!

這封“請戰書”的內容可以是:不對湖北籍人民另眼相看,不差別對待,不製造對立,不激化情緒。關愛身邊的手足同胞,不論他們是湖北人還是非湖北人,不論他們是家人還是陌生人,不論他們是青壯年還是老幼者,無論何時何地,每一箇中國人民都是我們的同袍!

此時的廣大湖北人民,他們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不應該被人們忽視,更不應再遭受人們的指責。

因為在這場阻擊戰中,我們需要面對的,是新冠病毒這一共同的敵人;我們需要實現的,是戰勝肺炎疫情這一共同的目標!

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同時,也請向與我們守望相助的湖北同胞們,致敬!

加油,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對2020年的春節,人們的感受不一。有人覺得年味太淡,完全沒有過年的氣氛,不能四處走動,比較壓抑。有人認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靜待在家中,而且親情和家庭氛圍更濃了,這樣過年別有意義。對此,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沒有春節不是流動的,也沒有春節不是走動的。這是以往中國人過春節的常態,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動起來的春節被視為祥和、歡樂的時節。
然而,這個春節,真的不一樣。一個現實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還在持續,全國人民為此揪心。應該以什麼樣的狀態與心態,過好這個春節,值得我們細細思量。春節的流動、拜年的走動、廟會的人頭攢動,這些人們已經習慣了的過年方式,在這些日子裡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時,“動”的年節莫若“靜”的歲月。人們越是大規模流動,越是大範圍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傳染的概率。走動起來還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難看透其中的得失,既為人也為己。事實上,不走動也能過好年。技術發達了,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都不失為一種時尚,那些以往通過面對面完成的新春祝福,藉助雲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邊,過年禮儀一樣也缺不了。

此時,“動”的腳步莫若“靜”的心意。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各條戰線上的“勇士”都已經動起來了,他們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這樣一種方式過了個“動”的年,是真正的大無畏。相反,對普通人來說,如無特殊情況,宜靜不宜動,什麼自駕跨城回家、什麼一定上門拜年、什麼提前安排好的聚會等等,都不妨在冷靜且理性地審視下做個宅男宅女,不遠行、不扎堆、少聚會。現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離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實際行動護佑早日戰勝疫情。

此時,“動”的衝動莫若“靜”的責任。正視才能重視。充分認識人員流動對疫情防控的難度、充分認識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的壓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過年與抗疫的辯證關係。現在,不少地方已經動起來,或是響起村裡大喇叭,“各過各的節,沒事別瞎串”;或是群發提示信息,“春節在家發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順口溜,“出門就把口罩戴,切莫隨意亂吐痰”……這樣的“動”不是衝動,這樣的“動”既是行動又是保護,因為此刻,每個人的“靜心”“靜態”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對防病防疫盡的一份責任。

時間不等人!時間屬於奮進者!我們正在全力與病毒賽跑、與疫情賽跑,也一定會戰勝病魔、戰勝疫情,需要爭分奪秒、眾志成城。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有義務,每個人都應該以“靜”致敬那些堅守的、“逆行”的英雄們。如此,我們一定會風雨無阻向前進。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請你以一名媒體記者的身份,在報紙上撰寫一篇倡議書。

要求:800字左右。選好角度,符合實際。


當前,疫情還在進一步控制。人們的一個談論重點也是各地的疫情變化情況、安全防護提醒、對醫務人員的敬意等,甚至連新春祝福都有意識地變成了“做好防護,保護身體”。這個新春,在疫情的氛圍下,很多人堅持在工作第一線,很多人無法與家人團聚,很多人以實際行動做著防範與自我防範工作。人們的期盼就是,眾志成城,早日戰勝疫情。

疫情在新春時節肆虐,讓抗擊疫情發展有了更大的艱鉅性。考慮到人員流動性大、聚集程度高、擴散頻率大,對抗擊工作產生了不小壓力。看著各地增加的病例數量,人們在揪心之餘,同樣在思考:如何能從自我做起,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努力?如何從治理做起,為抗擊疫情築牢防線?如何從周邊做起,為抗擊疫情注入力量?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不僅是醫護人員的使命,也是屬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分內之事。唯有每個人繃緊那根弦,才能以最大努力狙擊病毒。

必須看到,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但是病毒不過春節。越是闔家團聚的時候,越容易放鬆警惕,也越有可能讓病毒有機可乘。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歇歇腳、喘口氣,而是一刻不松、一步不停,對病毒步步緊逼,才能讓健康節節勝利。這個年,是團結的年,不是單純的“閤家歡”,而是以團結的力量戰勝不安的病毒,以團結的意志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以團結的精神最終讓其樂融融的新春氛圍迴歸常態。可以說,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團結戰”。

戰,則勝;不戰,則敗。合,則利;不合,則傷。公共健康是全民健康,公共安全是全民安全,具有公共屬性,不能有個別得失之分、利益之別、屬地之界。抗擊疫情,不是一城一地之事,不是醫療衛生戰線的事,而是全國人民的事。醫護工作者換上防護服,義無反顧地走進病區;武漢採取應急措施,留下阻擊疫情的決心;廠家加緊生產口罩等醫療用品,承諾不加價、不斷貨,馳而不息地運往各地……從政府到個人,從救治前線到支撐後方,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只有積極行動起來、主動作為起來、誓死堅守起來,才能以自我之強大壓制住病毒,全社會的“免疫系統”需要在恢復中增強抵抗能力。

不隱瞞,才能擦亮防護的眼睛;不僥倖,才能築牢抗擊的堤壩;不懈怠,才能屏住奮戰的氣息。重視,重視,再重視!行動,行動,再行動!科學,科學,更科學!在這個新春,抗擊這場疫情,沒有人是孤軍奮戰,惟其14億中國人民勇毅、同心,才能勢不可擋、戰無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