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让自己不恐慌、不盲从

疫情期间,如何让自己不恐慌、不盲从

【康复·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每天都有不少的人被确诊为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时间,人心惶惶。


很多人除了关心疫情发展的同时,也在担心着自己或者家人会否遭殃。有的人甚至因此而吃不下、睡不着。


为此,我们特邀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专家陈露,教给大家疫情期间如何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疫情爆发之后,很多人连夜排队买口罩,一听说双黄连对于治疗冠状病毒有效,又争相购买……


这所有的行为,都在暴露一个细节,我们恐慌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成病毒的手下败将


殊不知,这些恐惧下所表现出的跟风和盲从,其实是在助长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疫情期间,如何让自己不恐慌、不盲从


疫情面前的适当恐惧和焦虑是正常的


我们现在所产生的情绪、行为反应,是正常人面对非常时期所产生的正常反应。


面对这次疫情的突发,尤其是严重的疫区,大家不得不宅在家里,心里大多都可能会有被动和恐慌,毕竟此次疫情来得太突然。


一旦有新的信息、新的兴奋点,大家的情绪就会过度反应,导致“病急乱投医”的行为。


另外,当我们被动宅在家里,时刻关注疫情蔓延和确诊数字,……不停刷手机上的关于疫情以及相关的信息。


天天暴露在过于严峻、悲伤、或者比较令人气愤的信息流之下,会不自觉地卷入,甚至产生“替代性创伤”,可能会产生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于是,疫情本身会让人很焦虑,但是我们创伤性的应对方式可能让我们更加焦虑,产生新的负面影响。


过度恐慌,会造成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


人的本能是要去掌控局面,当自己完全掌控不了时,背后往往是无力和失控又不甘心,于是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来缓解焦虑。


比如“双黄连事件”,媒体发出来的文章并没有说到对病毒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但大家都冲到药店去了,对于大众来说,只是获得一种聊胜于无的掌控感。


但是,如果你去买,我也跟着去买,集中疯狂抢购,这样人为地制造新一轮的恐慌和焦虑。


过度的焦虑和恐慌需要自我调整

恐惧和焦虑,这两者,都存在于我们身体里。面对看不见的危险和不确定,必然紧张、焦虑、恐惧,这是正常的反应,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让我们更加谨慎,做好防范措施。


而有些很大胆、很大条的人往往预警系统启动晚,等出了问题就有点晚了。所以,适度的焦虑和恐慌是正常的,只是需要把握一个度。


如果紧张到睡不好觉,易激惹,影响正常生活了,那可能就是过度了。


所以,一般说来,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任何极端的情绪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会自然缓和下来,最长不会超过四周,90%-95%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回到原来的轨迹当中。


所以,即便有恐慌和盲从,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定程度上,也是自我保护的反应。


调整情绪,学会五个情绪放松法

1.感受着自己的焦虑和恐慌的情绪。

区分是现实的焦虑,还是想象的焦虑。


2.紧张和放松交替进行。

想像在你的双脚膝盖中间夹着一个硬币,然后两个膝盖尽可能用力,然后双手拳头紧握,手臂用力,脸部肌肉用力。保持最紧张的身体状态,并且增强那个紧张,在心里从一数到三,保持这个紧张状态,一二三。


做一个深呼吸,然后释放那个焦虑,放松下来。至少做三到五次,让自己紧张,然后再放松下来,然后再重复。一般,情绪从紧张到放松需要20分钟。


3.做 “看、听和感觉”的觉察练习。

首先,觉察眼睛所能看到的三样物体,比如说,现在我看到电视机,我看到空调,我看到白墙。


其次,去感觉听到的声音,比如说,我现在听到烧水的声音,听到闹钟的声音,我听到空调的声音等等。


最后,觉察三个身体上的表现。现在,我觉察到我的脚踏在地板上,我觉察到我手放在椅背上,我觉察到我穿着红色的外套。


这样的目的是从纷乱的情绪抽离出来,转移和聚焦到当下具体的事物上,处于一种相对放空的状态。


4.给自己种下安全的心锚,以便给自己精神和情绪上的安全感。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地方可以代表安全感。比说,有人想到新西兰大片的绿油油的农场,他觉得那个可以让他感觉平静。


你可以在心里做个想像,花点时间,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可能是你小时候觉得安全的地方,也可以是你自己想像创造出来的地方。


很鲜明地想像,想像细节,确保自己想到那个画面,会有安全感。安全的心锚,让自己精神上、情绪上、身体上都保持平静。


5.行动。

行动是我们如何面对恐惧,用一种最高效能的方式行动。最高效能的方式是配合专业医疗人员的指示,如何增进自己的安全和健康,包括勤洗手,经常戴口罩,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等等。


这需要理性地选择和掌握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讯息。另外,对创伤性事件特别有代入感或者同理心的人来说,还是适当回避一些悲伤的讯息,转移注意力,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保持相对轻松,相对健康的状态。


以上,这五个步骤,不是说你要完全按照这个顺序来做。


如果其中一个步骤对你来说最重要,你就聚焦在这个步骤上就行。


如果你经常练习这五步骤,你的生活效能会提升,让自己处在相对平和的状态,用来面对这样艰难的时刻,当然,这样的练习也需要时间。


另外,我们也可以调整看待此次疫情的角度,至少,除了医疗等相关专业人员有家不能回,更多的普通百姓可以有一段难得的假期可以陪伴家人,练习厨艺,享受美食,整理柜子,早上睡到自然醒,创造出各种室内活动等等,有机会去感受一种不一样的“慢”生活,养心,养性,养身体。


既然“疫情”已经发生,有情绪也是正常的,情绪本身也没有对错,只是不做过激的行动就可以,换一个视角,多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是缓解焦虑和恐慌的方法之一。


文 |陈露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专家

-The End-


疫情期间,如何让自己不恐慌、不盲从

疫情期间,如何让自己不恐慌、不盲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