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 Lancet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論文,我學會了描述性研究

隨著新型肺炎的爆發,相關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這些研究成果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後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為幫助科研er更好的讀懂讀透這些研究成果,「丁香科研」將邀請專家從科研的角度為大家解讀新冠病毒相關的重點文章。

本次邀請到的專家是「情歌」。情歌,第二軍醫大學胸心外科博士,美國愛荷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擅長臨床科研及論文寫作,具有豐富的 SCI 寫作及投稿經驗,在讀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 SCI 論文 10 篇。

1 月 29 日,頂級醫學刊物《The Lancet》(柳葉刀)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論文。(如需獲取該篇文獻全文,可在「科研論文時間」公眾號後臺回覆「99」即可。)

看完這篇 Lancet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論文,我學會了描述性研究

武漢市 2019 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 99 例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描述性研究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本文第一作者陳南山、周敏、董璇、瞿介明,通訊作者張麗,並列通訊作者為張欣欣教授。由武漢金銀潭醫院(第一作者單位)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第二作者單位)共同參與完成。

這篇文章介紹了金銀潭醫院 99 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

文章發現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2019-nCoV)感染呈聚集性起病,更易感染有合併症的老年男性,可以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和多臟器功能衰竭。和 《Lancet》 關於新冠的其他兩篇文章相比,這篇文章並未引起特別大的反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篇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顧名思義,就是對客觀事物進行描述的研究,並沒有干預措施。

可以這麼理解,描述性研究是對疾病的初步窺探,讓大家對疾病的全貌,包括流行病學、臨床特徵、治療方法、預後等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因此,描述性研究並不需要給予干預措施,或者進行深入的分析,也不用使用複雜的統計學方法。

描述性研究非常簡單, 所以一般的描述性研究很難發表,尤其是高分的雜誌。

但這篇文章還是發表了,而且還是頂級刊物。

為什麼?

因為它是第一篇較大樣本(99 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臨床研究,能為大家提供患者臨床和流行病學特點,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

那麼,如何撰寫描述性研究呢?

描述性研究的結構一般也符合 IMRDC 結構。

I-introduction,前言或背景。

介紹疾病的特點,引入進行本次研究的原因。

這篇文章來講,首先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和確診,然後引入了冠狀病毒(SARS 和 MERS)的臨床特點。然而,目前 2019-nCov 肺炎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報道缺乏。

M-methods,方法。

方法部分主要介紹研究設計和研究對象(Study design and participants)、研究過程(Procedure)、結局(Outcomes)、統計學方法(Statistical analysis)。

這篇文章回顧性分析了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 月 20 日武漢金銀潭醫院的 99 例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流行病學、人口統計學、臨床、實驗室、影像學、治療以及結局指標。該研究並未對患者進行分組、進行組間比較。

R-results,結果。

結果部分分別對人口統計學數據、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治療方法和死亡病例進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值得注意的是,結果部分需要對重點關注的內容以及有異常的部分進行描述。

結果部分重點提到的部分:

99 例患者中有 49 名患者曾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史——表明最早期的患者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史有關。

99 例患者中男性佔了多數,共 67 名(68%),而 50 名患者具有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慢性基礎疾病,佔比約為 51%——表明病毒更易感染有合併症的老年男性。

35% 的患者的淋巴細胞絕對數降低,外周血淋巴細胞降低的患者往往病情重預後差——表明淋巴細胞損傷可能是導致患者病情惡化的重要因素。

有 11 例患者經過綜合治療病情仍惡化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表明病毒可以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和多臟器功能衰竭。

看完這篇 Lancet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論文,我學會了描述性研究

3 例患者影像學檢查

D-discussion,討論。

文章討論部分是結合其他研究結果,對結果部分進行解釋、解讀和建議。

該文中對於結果部分比較有意義的部分,作者也進行了相關的討論。

第一,女性患者較少可能是 X 染色體和性激素在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中的關鍵作用。而老年患者較多也是由於其固有免疫功能較低的緣故。

第二,重症患者往往伴有細菌和真菌的合併感染,而高齡、肥胖、基礎疾病可能是死亡的高位因素,對於這部分患者可以給予抗生素治療以降低死亡率。

第三,大部分患者淋巴細胞絕對值都會降低,表明 2019-nCov 可以作用於 T 淋巴細胞。靜脈應用免疫球蛋白能夠提高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這篇文章特意提到了一個評分系統——MuLBSTA,這個評分系統用於評估病毒性肺炎的預期死亡率。

這個團隊之前的文章評估了這個評分系統對於病毒性肺炎的預測效果,MuLBSTA 包括年齡 ≥ 60 歲(2 分)、吸菸狀態(3 分)/戒菸史(2 分)、高血壓史(2 分)、影像學多肺葉浸潤(5 分)、淋巴細胞計數 ≤ 0.8*109/L(4 分)以及合併細菌感染(4 分),以 12 分為切點,分為死亡風險高危組和低危組。

這篇發表在《Lancet》的論文僅僅提到了這個評分,並沒有完整的數據和分析過程。

看完這篇 Lancet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論文,我學會了描述性研究

高危組和低危組生存率存在顯著差異

C-conclusions,結論。

結論是對全文的歸納總結以及研究的意義。

該文最後總結: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2019-nCoV)感染呈聚集性起病,更易感染有合併症的老年男性,可以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和多臟器功能衰竭,及早發現、及時診斷對於危重病例具有重要意義。

什麼是一個好的描述性研究呢?

一是數據要充分。

由於描述性研究很少進行統計學分析,還要得出一定的啟示或結論。因此,充分的數據是必須的,這樣才能夠提供足夠的信息。

本文將能蒐集到的流行病學、人口統計學、臨床、實驗室、影像學、治療以及結局指標都進行了收集歸納。

二是重點要突出。

要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特殊的結果,並對結果進行強調。本文中強調了病例的集中、男女的比例、淋巴細胞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特點,並在 Discussion 部分進行了討論和解釋。

三是結論要完整。

要從重點的結果中提煉出最重要、對臨床最有意義的結論。本文中,最重要的結果就是疾病的高度傳染性以及重症病例的特點。

客觀而言,能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之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收集數據、繪製圖表、撰寫論文,已經非常難得了。

不足之處

但對於一篇臨床研究而言,這篇文章仍存在一些不足。

文章末尾也按照慣例說明了 study limitations,主要包括例數較少、單中心研究,臨床預後信息不足等。

另外,文章雖然提到了 MuLBSTA 評分,但並未給出 99 例患者的具體評分,也未進行進一步的相關分析或生存分析。

如何改進?

那麼,除了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之外,後續的臨床研究,還可以如何改進呢?

第一,可以進行臨床回顧性的研究,分析不同治療手段(利巴韋林、阿比多爾、激素等)對於預後的影響;

第二,可以納入更多的患者,有足夠的樣本之後,利用風險比例模型迴歸(Cox hazard ratio regression)分析影響患者預後的主要因素。

第三,可以和文中提到的 MuLBSTA 評分結合,分析這一評分系統和預後的相關性,以及預測預後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描述性研究的範本,我們可以多加學習:

1. 對於新發疾病或者較為罕見的疾病,可以採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從而瞭解疾病概況;

2. 描述性研究數據要儘可能充分,並能夠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3. 描述性研究可以適當引入評分系統、治療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文章的科學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