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會動搖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國正在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美國的機會?美國一些媒體和官員的這一“願望”難以實現。且不論這一思維在疫情災難面前的反人性一面,單看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有限這一事實,就足以得出結論。

我們極力倡導經濟機會靠正當競爭取得,但過去幾十年里美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由於自身的原因失去一些機會後,不是從自身尋找原因,而是指責其他國家。美國曾經指責過日本,指責過歐盟,最近兩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又在指責中國,汙衊中國,並挑起與中國的經貿摩擦。在中國發生新冠疫情後,美國一些媒體和政客竟然把獲取經濟機會的願望寄於疫情給中國的打擊。

病毒引發的疫情在國際上經常發生,2009年美國爆發的H1N1流感疫情,被世衛組織確定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死亡率高達17.4%,就在中國發生新冠疫情之時,美國也在發生流感疫情,去年9月到今年1月底已經有1900萬人感染,至少1萬人死亡,美國的這兩次感疫情感染人數遠超中國。特別是2009年的流感疫情,致死率是當前中國新冠疫情的8倍多。美國經濟並沒有因為這兩次疫情受到影響。中國的經濟實力雖然與美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中國經濟發展強有力的韌性面前,新冠疫情不足以給經濟增長態勢帶來大的麻煩。

疫情不會動搖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2月9日,青島城陽區一企業對工人進行防疫培訓,為復工復產做準備。(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攝)

中國有制度優勢,這是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堅實基礎。美國媒體和政客經常攻擊中國的制度,但恰恰這正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優勢所在,因為這樣的制度,中國才能在短時間內動員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抗疫情,才能最大程度阻截疫情蔓延,才能集中資源、集中專家,救治患者。也正因為在這樣的制度下,才使得中國政府和管理團隊已經具備與國際接軌的管理能力,接受東西融合的管理方式,形成比較成熟的、能夠應對國際重大事件的決策能力、執行能力和管控能力。可惜許多美國政客無法理解中國的制度優勢所在,憑美國式的思維一廂情願的表達自己的“願望”。

中國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金融體系,具備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這也是新冠疫情不足以影響中國經濟態勢的原因。中國的金融體系經歷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的兩次洗禮,在防範經濟危機方面不僅有豐富的經驗,而且已經形成一套體系。從目前來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遠沒有到可以稱“危機”的地步,這套應對危機體系不值得啟動。此外中國有31155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財政赤字率較低、債務水平穩定,足以應對任何可能的經濟危機。

中國經濟生產中產業結構在過去幾年裡逐步得到升級,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成為主導,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較快發展。以2019年為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快於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32.6%和26.8%。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都在12%及以上。中國物流業發達,高速公路、鐵路,以及航運,交織成網。此外,中國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這一狀態足以穩定中國的製造業優勢。有哪個企業家會像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說的那樣,因為中國發生了新冠疫情而將自己的工廠遷回美國?至少現在還沒有。

從目前來看,新冠疫情對旅遊、餐飲、娛樂等服務業造成了影響,延長假期和推遲開工,對工業生產和建築業也產生一些衝擊。這種影響對小微企業要大一些。中國每年有國慶、春節兩個各7天的長假,是旅遊、餐飲、娛樂等服務業消費旺季。新冠疫情正好影響了春節長假的消費。有些國家借疫情很不厚道的對中國商品、人員往來實行了限制舉措,這也會影響到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這些行為進而影響到的是中國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目前可以預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會出現一個幅度較大的下滑。

疫情不會動搖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2月8日,東北製藥集團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車間進行藥品的生產工作。(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攝)

為了穩定經濟,中國政府在動員全民抗疫的同時,也運用了一些宏觀調節工具,比如讓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如期開市。2月3日和4日,人民銀行超預期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兩天累計投放流動性1.7萬億元,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發出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的信號,穩定市場預期。目前看金融市場保持了平穩運行。

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五部委聯合出臺了30條政策措施,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和製造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要求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給予金融扶持。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中國政府擁有充足的政策空間穩定經濟增長,會視情況決定是否出臺新的舉措。

2003年的時候,中國經濟受非典疫情影響,第二季度出現下滑,但之後出現反彈,全年經濟增速達到了9.1%,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今年中國經濟也會受新冠疫情影響,但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中國經濟將會迅速企穩,並且因疫情推遲的消費和投資有望釋放,相信中國經濟會出現補償性的恢復。

每每談到中國經濟的時候,我們會強調一句話:中國經濟有較強的發展韌性和強大的發展潛力,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這次也一樣,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為這次短暫的疫情而發生改變!

(《北京週報》評論員 蘭辛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