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業期貨淨利暴跌,江蘇期貨“一哥”動搖,還能順利“回A”嗎

目前,江蘇區域一共有9家期貨公司,弘業期貨是其中之一,在江蘇期貨行業,弘業期貨各項業績指標排名前列,在省內算得上“一哥”。

不過從最新披露的年報來看,其“一哥”地位岌岌可危。

3月31日,港股弘業期貨(03678.HK)公佈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5億元,同比增長5%,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21億元,同比暴跌74%。

在公佈年報前,3月22日,弘業期貨曾發佈盈利預警稱,2019年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預計將下降70%至75%。隨著年報的出爐,弘業期貨此前的盈利預警也得到確認,而利潤的最終降幅也接近預警的上線。

對於淨利暴跌,弘業期貨解釋稱主要受商譽減值影響,商譽減值在資本市場時有發生,但在金融類上市公司中卻比較少見,弘業期貨此次商譽“爆雷”背後有何玄機?

而《稜鏡財經》還注意到,弘業期貨正在籌劃A股上市,招股書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的狀態。不過,在業績連年下滑之時,又遭遇商譽“爆雷”,弘業期貨還能順利“回A”嗎?

弘業期貨淨利暴跌,江蘇期貨“一哥”動搖,還能順利“回A”嗎

江蘇期貨“一哥”地位不保

目前,江蘇區域一共有9家期貨公司,弘業期貨是其中之一,在江蘇期貨行業,弘業期貨各項業績指標排名前列,在省內算得上“一哥”。

弘業期貨淨利暴跌,江蘇期貨“一哥”動搖,還能順利“回A”嗎

不過,《稜鏡財經》注意到,弘業期貨的省內“一哥”的地位近年來岌岌可危。


弘業期貨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7年末,公司淨利潤、手續費在江蘇省內均排名第一,佔據著江蘇地區的領先地位。按照弘業期貨的說法,其在江蘇擁有穩固地位,不過弘業期貨2019年的主要業績指標已經被創元期貨超越。


創元期貨總部位於蘇州,控股股東為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蘇州市國資委。2015年,弘業期貨赴港上市,同一年,創元期貨也踏足資本市場,在新三板掛牌。


在弘業期貨公佈年報當天,創元期貨也公佈了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2019年,創元期貨實現營業收入15.65億元,同比增長192.63%,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58.23萬元,同比增長8.75%。


創元期貨2019年營業收入中,手續費淨收入2.96億元,佔營收比重18.89%,同比增長70.70%;其他業務收入12.22億元,佔營收比重78.04%,同比增長277.73%,該項收入大增主要是風險子公司增加商品銷售收入所致。從數據看,弘業期貨營收和歸屬淨利潤均已落後於創元期貨。


南京證券年報顯示,控股子公司寧證期貨2019年實現營收2.43億元,淨利潤2206.55萬元,淨利潤也已經超過弘業期貨。


另外,東海證券年報顯示,控股子公司東海期貨2018年實現營收2.17億元,淨利潤3600.73萬元,2019年,如果東海期貨業績不出現大幅下滑,淨利潤也能在弘業期貨之上。


對比之下,隨著去年歸屬淨利潤的暴跌,弘業期貨2019年淨利潤在江蘇期貨行業排名最少已經跌至第三,很可能跌至第四,“一哥”地位岌岌可危。


少見的金融股商譽“暴雷”


弘業期貨將利潤暴跌歸咎於商譽減值,以及手續費收入利息收入下降。


在盈利預警中,弘業期貨認為扣除商譽減值影響,去年公司歸屬淨利潤同比下降19%左右,波動幅度與中國期貨行業水平相當,按照弘業期貨的說法,商譽減值應當是公司此次利潤暴跌的“主兇”。


近幾年,不少上市公司開始為早年的併購“還債”,因商譽減值導致業績“爆雷”的事情此起彼伏,不過這種情況在金融類上市公司中還比較少見,弘業期貨此次商譽“爆雷”有何玄機?


事情還要追溯到7年前的一場併購。


弘業期貨招股書顯示,2013年6月13日,弘業期貨與華證期貨、無錫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簽署了《華證期貨有限公司與期貨業務相關的資產組轉讓交易文件》,弘業期貨以6000萬元的對價收購華證期貨擁有的與期貨業務相關的資產。


無錫產權交易所2013年6月8日發佈的《華證期貨有限公司與期貨業務相關的資產組》項目公告顯示,華證期貨與期貨業務相關的資產與負債組合的評估價格為3200萬元,評估方為江蘇中天資產評估事務所有限公司,轉讓參考價為3300萬元,而弘業期貨招股書中,該部分資產的投資價值為6086.11 萬元,評估方為上海立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兩家評估公司評估的基準日均為2013年3月31日。

弘業期貨淨利暴跌,江蘇期貨“一哥”動搖,還能順利“回A”嗎

該項收購最終形成了約5316.73萬元的商譽,隱患也就此埋下,此次弘業期貨一次性全額計提的4332.2萬元商譽減值準備即全部來自於此。


公開資料顯示,華證期貨成立於1995年,註冊地位於江蘇宜興,控股股東為江蘇華證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證實業”),實控人為閔明。


公開資料顯示,因涉嫌非法集資,2012年底,閔明被警方刑拘,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15年4月公佈的一份名為《江蘇華證實業有限公司與閔明股東出資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閔明被羈押於江蘇省江寧監獄。華證實業也被裁定破產清算。

弘業期貨淨利暴跌,江蘇期貨“一哥”動搖,還能順利“回A”嗎

在閔明被刑拘前,2011年10月24日,證監會接到華證期貨報告稱,華證期貨董事長閔明擅自挪用客戶保證金4100萬元,給華證期貨造成重大風險隱患,當年12月29日,證監會對閔明立案調查,2012年6月,該案被證監會移送至公安機關。


彼時,證監會評價華證期貨客戶保證金被挪用一案,是近年來少見的期貨公司高管人員挪用客戶保證金事件。因該事件,華證期貨的經營也受到影響。


弘業期貨當時接盤華證期貨也有著自己的考慮,時任高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收購華證期貨對弘業期貨擴大在蘇南地區的市場份額將起到積極意義。


還能順利“回A”嗎?


《稜鏡財經》瞭解到,弘業期貨前身是江蘇金陵期貨經紀有限公司,於1995年獲批成立,經過兩次更名,金陵期貨名稱變為“江蘇弘業期貨有限公司”,2012年,江蘇弘業期貨有限公司又整體變更為弘業期貨股份公司,也就是現在的弘業期貨。


公告資料顯示,弘業期貨控股股東為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江蘇省國資委。

完成股改的弘業期貨於2015年12月30日在香港上市,不過在港股,弘業期貨的股價表現一直比較低迷,長期處於破發狀態,最近更是淪為“仙股”,截至2020年4月3日收盤,弘業期貨的總市值為7.44億元,而同期在新三板掛牌的創元期貨市值都有14.10億元,幾乎是其兩倍。


2017年12月29日,弘業期貨披露招股說明書,正式排隊謀求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目前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的狀態。


此前,一共有4家期貨公司在A股排隊上市,分別是瑞達期貨、南華期貨、金瑞期貨、弘業期貨,其中金瑞期貨上市申請已終止,瑞達期貨、南華期貨分別於2019年9月5日、2019年8月30日成功登陸A股,弘業期貨就成了排隊上市的“獨苗”。


業績暴跌無疑給弘業期貨A股上市蒙上了一層陰影,實際上,弘業期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降,數據顯示,2018年,弘業期貨歸屬淨利潤較2017年下跌12.8%。扣除商譽減值因素,受手續費及利息收入下滑影響,弘業期貨2019年歸屬淨利潤仍下跌19%,利潤降幅呈擴大趨勢。


年報顯示,2019年,弘業期貨代理期貨業務產生的手續費及利息收入為人民幣2.17億元,同比下降20.8%,2018年,弘業期貨該項收入還有2.74億元,同比下降7%。


實際上,自排隊上市以來,弘業期貨就麻煩事不斷,因存在多項違規,2018年10月22日、25日,江蘇證監局兩次對其出具警示函。根據年報,弘業期貨目前仍捲入多起訴訟,2019年公司訴訟賠償款達到213.61萬元,金額佔到淨利潤的一成。


違規、訴訟、業績下滑,弘業期貨可以說是禍不單行,幾項因素疊加,弘業期貨還能順利迴歸A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