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篇目至今記憶猶新

在中學時代,我們要學習很多經典的文章,有的語言奇特,有的感情真摯。在我的印象當中,有三篇課文是最令人感動的:它們是舒婷的《致橡樹》,史鐵生的《合歡樹》,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而今,我重讀這三篇課文,那種“淚流滿面”的場景油然再現;十多年過去了,我的眼淚更“滾燙”了。

這三篇課文分別描寫了“三棵樹”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木棉樹”,“合歡樹”和“枇杷樹”。“木棉樹”像是年輕熱情的戀人,“合歡樹”彷彿深情厚愛的母親,“枇杷樹”猶如體貼賢惠的妻子,這“三棵樹”就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令人最為感動。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舒婷的《致橡樹》是一首飽含氣質的現代詩

一、木棉樹:坦誠的戀人

我如果愛你——

絕不象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舒婷《致橡樹》

這首詩選自舒婷的《致橡樹》,它最初的名字叫做《橡樹》,後來在發表時改名為《致橡樹》。這首詩雖名為“致橡樹”,但是它寫的詩歌主角並不是“橡樹”,而是“木棉樹”。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木棉樹

(一)擬作男女:“木棉”和“橡樹”第一次成為我國詩歌中的“嶄新意象”

橡樹是櫟類樹木的總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開花植物。它的特點是樹幹粗壯,枝繁葉茂,像一棵巨大的傘矗立在地平面之上,它的高度能夠達到25至30米甚至以上。

“堅實而厚重”是橡樹的最大特徵,正是這一特徵引起了西方人對橡樹的崇拜。在西方人眼中,橡樹是“神秘之樹”,它象徵著“壯悍”和“強大”,象徵著“力量”和“堅韌”。

以小說《飄》為原型的美國電影《亂世佳人》在拍攝“十二橡樹莊園”時,就是在“新奧爾良橡樹莊園”取景地,這裡的橡樹古老碩大而又優雅文明,橡樹在西方文化裡面有著獨特的地位。

木棉樹屬於落葉大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灰白色,幼樹的樹幹通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平展。木棉樹因為它的果實都在樹枝的頂端,人們要摘其果實時需要不斷向樹枝攀爬,故又稱“攀枝花”。

木棉樹又被黎族人民稱為“英雄樹”。

相傳在海南島五指山,有位叫做“吉貝”的英雄,他曾多次率領黎族人民抗禦外敵,屢連戰功,得到人民的愛戴。後因叛徒出賣,被敵人圍困在大山上,身中數箭,仍屹立山巔,身軀化為一株木棉樹,箭翎變為樹枝,鮮血化成殷紅的花朵。後人為紀念他尊稱木棉為“英雄樹”,把木棉花稱為“英雄花”。黎族人民為了表示對民族英雄吉貝的懷念與崇敬,每逢男女結婚之日,都要精心種植一株木棉樹。

由此可見,橡樹主要是一種“西方文化意象”,而木棉則主要是“黎族英雄意象”。兩者關聯甚少,距離遙遠。

而著名詩人在其詩歌《致橡樹》當中,第一次將“橡樹”當成“男人”來寫,將“木棉”當做“女人”來寫。西方的神話和東方的英雄竟然來了一次“愛情的碰撞”,這種大膽的寫法首先歸功於女詩人舒婷。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拍攝《亂世佳人》的美國“橡樹莊園”

(二)“木棉”的氣質和理想:平等獨立的愛情觀

在《致橡樹》這首詩中,面對“偉岸的橡樹”,舒婷先是一一否定了只知攀附的“凌霄花”,單向依戀的“痴情鳥兒”,襯托對方、一味風險的“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形象,這些都不是“面對愛情”“面對男人”應有的態度。

隨後,女詩人舒婷便塑造了一個嶄新的“木棉形象”:平等,獨立,甘苦與共,生死相依。

這的確是一種嶄新的“女性形象”,從古至今,中國女性什麼時候能夠和男子“平等對待”呢?

事實上,無論中外,自母系氏族社會以來,女性的地位都遠遠地低於男性,以男性為中心、被男性掌控的社會往往被稱為“男權社會”。在“男權社會”的意識形態之下,“女人總是下賤和卑微的”,女人總是為男人們服務的,女人總是處於附庸地位。

這種觀念,不僅僅展露於男人們的思想,甚至在女性的心中也已經落地生根。表現在愛情上依然如此,曾在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內,“女人”是被當做一件“物品”或“財產”而被男人們隨意拿捏玩弄的。

如果女人們不能自己獨立,不能把自己置放於平等的戀愛關係和婚姻關係中,反而附庸、攀附於男人,這種戀愛關係或婚姻關係的結局便註定是悲劇的。

“北大女生包某吞藥自殺”便是一個慘痛的案例,把自己當做男友的“一條狗”,在這封建社會早已終結消亡的時代,何其“驚豔世俗”!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木棉花

事實上,舒婷寫作這首詩的目的,也正是為了反駁華僑詩人蔡其矯的觀點:

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時,蔡其矯向她說起這輩子碰到過的女孩。在20世紀70年代公開談論喜歡的女孩子是件大膽的事。蔡其矯說,有漂亮的女孩子,卻沒有才氣;有才氣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氣的女孩子,又很兇悍,他覺得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舒婷說,當時她聽了後很生氣,覺得那是大男子主義思想,男性與女性應當是平等的,於是,當天晚上,她就寫了首詩《橡樹》交給蔡其矯,後來發表時,才改作《致橡樹》。(吳慶芳、徐雲富《最有趣的作家故事》)

舒婷在這首詩中勾畫出了她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和愛情觀念: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樹》

既心心相印,又息息相通;既欣賞對方的偉岸,又展現自己的芬芳;同甘共苦,生死相依!舒婷認為,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偉大的愛情”必須建立在平等、獨立之上。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木棉花

二、合歡樹:偉大的母親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含羞草”,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裡長,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裡。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史鐵生《合歡樹》

著名的殘疾勵志作家史鐵生寫了一篇散文來紀念他的母親,這篇散文叫做《合歡樹》,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著名先鋒作家韓少功如此評價史鐵生:

史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蹟,在漫長的輪椅生涯裡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恆,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裡寬厚地微笑。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史鐵生的《合歡樹》是一篇令人感懷的現代散文

(一)象徵明志:“看不見”的合歡樹就在身邊

1.寫作者就是寫合歡樹,寫合歡樹就是寫作者。

文章的大半部分篇目都是在寫“我”和“母親”之間的往事,沒有寫到“合歡樹”,只是在快要結束的時候,通過“回憶”方式提到了“合歡樹”:

“有一年,人們終於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史鐵生《合歡樹》)

這棵合歡樹是作者母親在路邊挖回來摘種的,開始以為是“含羞草”,後來才發現這是一棵合歡樹。在這篇文章中,“合歡樹”既是作者自己的象徵,也是“母親”的象徵。

讀者並沒有看到所謂的“合歡樹”,作者也沒有。史鐵生只是通過“回憶”,大致地描寫了一下合歡樹的成長過程:

第一年,合歡樹還是一棵樹苗,被當成了“含羞草”;

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但是母親並未扔棄;

第三年,合歡樹長出葉子並且十分茂盛,母親以為那是個“好兆頭”;

第四年,將合歡樹移栽到地面,母親唸叨“不知幾年才開花?”

第五年,搬了家,失去雙腿的“悲痛”讓他們忘記了合歡樹。

這不正是史鐵生的成長過程嗎?正當朝氣蓬勃的青年,忽然得病癱瘓了雙腿,“沒有發芽”,但是母親卻“並未放棄”,後來在母親的細心照料下,史鐵生走上了文學寫作之路,“長出葉子並且十分茂盛”了,以為是個“好兆頭”,可是沒過多久,“母親”卻去世了。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合歡樹

2.偉大的母愛令人無限懷念。

母親去世,留下了巨大的悲痛,也留下了一棵差點被遺忘的“合歡樹”。合歡樹成了作者回憶母親的一種方式,他看到了合歡樹,就像看到母親仍然健在,仍然在他身邊奔前走後地細心照料。

史鐵生雙腿癱瘓以後,自己的脾氣突然變得古怪起來,甚至更有“輕生”的想法,他最終能夠從巨大的悲痛中走出來,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他的母親。飛來橫禍後,母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四處為他找大夫,尋偏方,“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然而“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後來,史鐵生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母親又到處給他借書,頂著風雨霜雪推他去看電影,對他仍然充滿了希望。在這篇文章,我們看到了“偉大的母親”,她就是以這樣一種“不離不棄”“無怨無悔”的方式來照顧孩子,呵護孩子。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合歡樹

(二)“合歡樹”永遠的遺憾

1.“合歡樹”開花了,作者卻再也沒有看見。

院裡的老太太們告訴作者,說“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作者卻以“搖車進出不太容易”為由,拒絕了去砍那棵合歡樹。

這其實不是作者不想去看,而是作者怕看見了合歡樹,就會想起母親,怕忍不住那種悲痛的場面,僅是提到“母親”就已經很讓他難過了,怎能忍受那“睹物思人”的場景?

後來,想來想去,還是想去親眼看看那棵合歡樹,可是這個時候,他已經無法再進到那個小院兒去了,因為大夥兒的廚房都變寬了,小院兒的過道都變窄了。

曾經有機會能夠去看的時候,他選擇了放棄和迴避,現在他想起來該去看的時候,已經無法在看到那棵樹了。真是造化弄人,這其間的悲傷,有幾人能體會呢?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合歡樹

2.史鐵生寫作獲獎了,母親卻再也沒有看見。

這篇課文令人傷感之處就在於,合歡樹長大開花了,母親未能看見,史鐵生寫作獲獎了,母親也未能親見。20歲時,史鐵生雙腿癱瘓,母親忙前忙後太過勞累,到史鐵生23歲時,母親就積勞成疾,早早去世了。

史鐵生30歲的時候,他的第一篇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榮獲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二年,他的小說《奶奶的星星》再一次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短篇小說《老屋小記》獲得了1996年“魯迅文學獎”。

然而,這一切榮譽,他的母親都無法親眼看見了,這是母親永遠的遺憾。她曾經對“合歡樹”給予期待,“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現在,母親親手種的樹終於開花了,可惜她再也看不到。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史鐵生的第一篇小說就獲得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三、枇杷樹:賢惠的妻子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歸有光《項脊軒志》

歸有光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被人稱為“明文第一”,而歸有光本人則被譽為“今之歐陽修”。他的這篇《項脊軒志》是歷史上唯一將生活瑣事寫得如此感人的文章,近代教育家錢基博高度評價此文:“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筆妙人人所無。”(錢基博《明代散文》)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古代散文

(一)以物寫人:淚流滿面的記憶

1.以“扣門”寫母親。

歸有光是個可憐的孩子,母親25歲時就去世,父親又是個“窮縣學生”,家道迅速陷入困頓。後來歸有光勤奮讀書,寫文章“名滿天下”時,他想到了自己的母親。

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歸有光《項脊軒志》)

想當年,祖母的婢女抱著歸有光的姐姐,姐姐呱呱哭個不停,這時,歸有光的母親就用手指敲門問“孩子是不是冷到了?是不是想吃東西了?”如今,母親已經去世多年,祖母的婢女也已經變成白髮斑斑的老嫗,老嫗訴說完畢,歸有光就泣不成聲,老嫗也傷心地哭起來。

姐姐“呱呱而泣”之聲,“餘泣”之聲,“嫗亦泣”之聲,三種哭聲彷彿穿越時空,同時響亮起來。母愛深深,可惜母親已不在人世。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

2.以“象笏”寫祖母。

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歸有光《項脊軒志》)

自從母親去世後,歸有光和幾個兄弟姐妹就全靠祖母及老嫗來照看了。歸有光從小性格內心,善言談,時常靜坐書房認真閱讀。為了激勵歸有光繼續奮發讀書,祖母從房間裡翻出一塊“象笏”拿到歸有光跟前,激勵他說:“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上朝用的,以後你一定會用到它!”

歸有光最後“功成名就”,其祖母有著很大的功勞。祖母拿著“象笏”激勵他讀書這一細節,永遠地定格了在時光的格子上,隨時翻閱都能令人淚流滿面。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古代官員拿著上朝的“象笏”

3.以“枇杷”寫妻子。

在《項脊軒志》這篇文章中,歸有光記載了他生命中的三個重要女人:母親、祖母、妻子。寫母親時,作者用“餘泣,嫗亦泣”來表達悲痛之情;寫祖母時,作者用“令人長號不自禁”來表達哀傷之意;唯獨寫妻子時,沒有任何傷痛的語言。

但是,沒有“語言”不等於沒有“情感”。作者用“枇杷樹”來象徵妻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自量,自難忘”,歸有光也不知道妻子去世多少年了,他往庭院裡看了一眼,那裡有一株枇杷樹,這棵樹是妻子去世那年親手種的,現在已經長得挺拔高大,枝繁葉茂了。

這簡單的描寫,並非是“沒有感情”,反而是“感情濃烈到極點”,已經化為“失聲”“乏語”了。然而,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對亡妻的悲痛之情和懷念之情,早已溢於言表。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對亡妻的悲痛之情和懷念之情,早已溢於言表

(二)一句話寫出了“夫妻深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歸有光《項脊軒志》)

歸有光的這一句話,是全文最為經典、最負深情的一句話。很多讀者讀到這裡都忍不住流下眼淚,作者對妻子如此飽含深情,那麼他的妻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1.妻子賢惠能幹,照顧生活起居。據錢謙益撰寫的《震川先生小傳》記載,歸有光的妻子叫做王氏,非常賢惠能幹。由於歸有光家庭比較貧困,而歸有光本人又一心用在讀書科考之上,所有家庭的事務均由王氏料理。在生活上也是王氏全權負責,她帶著家童一起開荒灌田,一個人經營40餘畝田地維持生計。正是因為妻子王氏的賢惠能幹,歸有光讀書研學才能安心和專心。

2.妻子聰明好學,有共同語言。在《項脊軒志》裡,歸有光記載,妻子王氏在歸有光讀書時,經常去詢問他關於一些古代的人或事,而且還讓歸有光在桌子上教她寫字,一個女子好學的女子非常難得。最為關鍵的是,通過這些溝通和交流,增進了兩人的情感。一問一答皆痴意,一顰一笑俱深情。

由此可以判斷,妻子王氏是一個非常懂得“情調”的人,歸有光正喜歡這種有共同語言、充滿情調的女子。可惜“紅顏命薄”,妻子25歲時就去世了,留下給歸有光的,是那無盡的悲痛。多年以後,當他看到已經“亭亭如蓋”的枇杷樹時,怎能不想起妻子王氏,怎麼不為她感到悲痛呢?

木棉樹,合歡樹,枇杷樹:這3棵樹寫出了3個女人最精彩的一生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結束語:

一棵“木棉樹”展現了現代女性應有的愛情觀,一棵“合歡樹”展現了偉大母親對殘疾兒子的愛和奉獻,一棵“枇杷樹”展現了丈夫對亡妻的深層懷念。這“三棵樹”在文學世界裡的獨特意蘊,給讀者們留下了永恆的記憶。網友們,你們還記得這些名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