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時,見證大連凝聚力

“武漢熱乾麵:這500個最硬的海蠣子,是俺們大連的家底兒,是俺們借你們的,一定要好好地一個不少地還回來!”2020年元宵節晚上,沸騰的城市裡,這是大連人最樸素的期待。

2月8日的晚上,所有大連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件事刷屏——大連500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從接到指令到機場集結,4小時的時間,“白衣天使”們用軍人般的雷厲風行和迎風逆行,激盪起這座城市每個平凡人胸中的熱血和柔情。“這座城市的凝聚力值得我們驕傲!”這是很多大連人發出的最整齊劃一的心聲。

500位“白衣戰士”出征

一個城市的精氣神兒,寫在每個人對待國家和城市召喚的態度裡。

從接到上級指令,到各醫院緊急徵集報名人員,再到物資準備、機場集結,短短4個小時,大連醫療系統就完成了一次急行軍般的火速集結。“8日下午三點,全市為此次大連派出醫療隊出征武漢開了專題準備會議。”大連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趙作偉說,隨後,市衛健委就立即將任務下派到各個單位。“一方面我們要全力支援武漢的抗擊疫情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全面考慮和部署大連本地醫療資源,做到兩者兼顧。”趙作偉表示。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各組織20名醫生、150名護士,大連其他醫院組成共80名醫生、80名護士,500人的團隊集合了各個方面的骨幹力量,加上11位行政及後勤保障人員,一共511人的團隊集結待發。記者瞭解到,這511人的醫療團隊,由大連20家醫院組成。人員名單上,幾乎飽含了大連所有醫院的重症科、呼吸科、腸道科……有主任、醫生、護士長,很多醫院甚至院長親自掛帥。

“抗擊疫情時期 ,每家醫院本來都要抽調大量的醫療力量用於疫情防控,但是任務下達之後,沒有一家醫院推任務,沒有一位醫務人員向後退。”趙作偉說,當天接到任務當天出發,其中的種種困難大家都可以想到,但是全市醫療系統上下沒有人叫一聲苦、喊一句難。相反,報名出征者爭先恐後,報名人數大大超出徵集人數,反倒讓醫院的領導者們取捨兩難;有的醫護人員剛從西藏那曲回來,這一次又衝在前面;有人身在工作崗位,尤其是縣區基層醫院的很多醫護人員甚至是當天下午四五點鐘才得到出發的信息,直接就從單位發車趕往大連集合,所有人沒有怨言,只有報名時像衝鋒一樣的果決。“很多人沒有回家,直接讓家人把行李送到了機場。”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石鐵英告訴記者,因為之前醫院已經有兩批醫護人員趕赴武漢,很多醫護人員都報了名,就在報名的同時,他們已經把行李打包好,所以即便2月8日當天身在工作崗位,也可以像戰士一樣接到命令隨時就出發。大連市中心醫院正式接到馳援武漢通知的時間,是2月8日下午4時多。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醫院已經圍繞診療方案五個版本連續開展17場全員地面培訓和6場網絡培訓,也已經為可能馳援武漢預備了三個批次的應急機動隊。接到任務後,醫院立即通知所有機動隊員。全院醫務人員紛紛請戰,無論是不是機動隊成員,大家要求積極上戰場的熱情空前高漲。傍晚6時,僅僅一個小時40分鐘,應急隊15名隊員已經完成了思想準備、收拾行裝、告別家人,來到醫院機關樓集合了……深明大義,服從大局,這就是我們的白衣戰士。

“我們的醫護人員真的充滿大愛,這真的是大連城市精神的體現。”趙作偉說,一線醫護人員一往無前,作為後方的家人,大連市政府也力求替他們解決所有後顧之憂。“譚書記想得特別細,親自為醫務人員列出了隨行清單責成相關部門購買,包括雨傘、雨衣和雨靴、電熱寶、暖水瓶、羽絨服、電暖器等等。盡我們全市最大的能力,準備出各種物資。趙作偉坦言,因為雷神山醫院擬定為2月10日正式接收病人,剛開始接收病人條件都不會很成熟,醫護人員的壓力會很大,包括醫療防護、生活條件等,但是,大連後方一定要為白衣戰士們做好後援。

“需要什麼,後方想方設法一定辦到!”

緊急組織生活保障物資,是市商務局當天下午才接到的通知。受疫情影響,很多零售企業和供應商縮減了部分商品的庫存,因此,在短時間內聯繫到足夠的物資,任務艱鉅。商務局局長叢克親自跟醫院聯繫,詳細瞭解需求。很快,羽絨服、保暖內衣、暖手寶、雨衣、雨鞋等等一份長長的購物清單擺在了市商務局面前。“由於事出突然,需求不時增減和補充,一直到5點還有要求增加物資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針對不斷提出的各項需求儘快予以落實。”市商務局商貿流通處處長畢軼君告訴記者,一切以一線醫護人員的需求為準,“需要什麼,後方想方設法一定辦到!” 他們委託大商集團負責組織主要物資調集,在目前疫情期間貨源不足的情況下,大商集團迅速在全市網點中組織了大部分的主要貨品,但雨靴、雨衣仍無法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市商務局緊急聯繫各相關部門,最後發改委通過在庫物資解決了75雙水靴、市衛健委提供了庫裡尚有的370雙水靴,當天晚上,工作人員開著兩臺私家車把僅有的庫存水靴送到了大醫二院;聽聞急需調集物資,大連軍分區迅速組織550套雨衣直接送到了機場……大家跟時間賽跑,把物資集結到位。據統計,當天,市商務局等部門為醫療隊共準備了9大類4496份生活保障物資,其中:暖手寶545個、保暖內衣1090套、電暖器30臺、電熱毯545床、羽絨服534件、雨傘552把、雨衣550件、雨靴445雙、揹包205個。記者瞭解到,方便麵、火腿腸、榨菜、巧克力、罐頭等保障食品因為當天緊急調貨時間不足,大商集團及時與醫療救援隊取得聯繫,將在醫療人員分配到位後,把所需物資空運到前方。

2月8日,按照譚作鈞書記關於“關心和愛護醫療衛生工作者”、“照顧好家屬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的要求,由市委統戰部牽頭,市衛健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工商聯、市紅十字會聯合組成了新冠肺炎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家屬後勤服務工作組,為一線醫護工作者家屬提供全方位後勤保障服務。由132名幹部組成的工作組迅速開展工作,連夜制定後勤服務工作方案,擬定完成了《新冠肺炎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家屬後勤工作服務項目清單》和《新冠肺炎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家屬後勤服務工作清單》,明確提供包括免費青少年在線課業輔導、日用品配送在內的20項服務工作和具體項目,徹底解除醫護人員後顧之憂。截至2月9日18時,工作組通過多渠道瞭解情況、查找信息,已經與492名醫護家屬建立聯繫,一對一加為微信好友,結成服務對子,核實了家屬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初步掌握了他們的生活需求和實際困難,加上之前服務的159名醫護家屬,共計與651名家屬“接上頭”,其他家屬還在繼續聯繫中。工作組將市委、市政府飽含深情的《致馳援武漢醫務工作者的慰問信》轉發給他們,家屬們紛紛表示感謝,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燕博的父親燕少強深情地說:“感謝市委市政府對我們家屬的關心,他不光是我的孩子,也是國家的,國家有困難、有疫情,他衝上去是對的。” 大連市中心醫院劉昊的愛人呂月坤說:“沒想到市委市政府這麼關心我們家屬,我們雖然擔心,但是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他們是去工作,也是去戰鬥,我們一定全力支持,等待他們凱旋。”

2月9日,工作組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進一步明確分工,壓實責任,並圍繞向醫務工作者家屬提供標準化服務,組織對30多名具體工作人員進行了動員部署和崗前培訓。

從來沒有什麼英雄下凡,都是平凡人挺身而出

陳彥竹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的一位護士。她是一位普通的妻子,一個六歲女孩的媽媽。元宵節的前一天,她給在同一家醫院工作、元宵節依然不能回家的丈夫叢慶偉送去了湯圓。 “給你,就煮了幾個”、“給你帶點胃藥怕你胃不好”、“有空兒多喝點水”,發熱門診的大門內,用手掀著門簾凝望妻子的叢慶偉溫柔地回答:“好的好的,快回去吧”。“那我走了,拜拜”……非常時期,夫妻倆的見面,只有這短短的25秒,五句話。

第二天,陳彥竹接到醫院要派人馳援武漢的通知,她第一時間報了名,並在元宵節的晚上踏上征程。對丈夫的擔心,對女兒的牽掛,對家裡老人的愧疚,都在飛機起飛的一剎那,化成了淚水掛滿面龐。

跟陳彥竹一樣,2020年元宵夜急援武漢的500多名大連醫護人員,都是跟你我一樣也會為孩子上學操心、為家庭開支算計、為父母及愛人健康擔憂的最平凡不過的人。只不過,因為他們懸壺濟世的夙願和身上的一襲白衣,成為了這場席捲全國的疫情中最能力挽狂瀾的一群人。

大連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胸外一科和日間手術的護士長沈瑩,這次也是主動請纓馳援武漢。但很多同事並不知道,2月1日,她最親愛的父親從此離開了她。參加完父親葬禮就回到抗擊疫情崗位上的沈瑩,還沒有時間好好處理父親的後事。而就在這個元宵節當天,接到上級馳援武漢報名通知的她,給領導發去了一句話,“先給我留個名額”,然後才去跟護士們徵集報名。很少有人知道,她離開大連的那天,正是父親的“頭七”。

“你那裡好嗎?吃的好嗎?睡的好嗎?工作順利嗎?患者好嗎?武漢還好嗎?”這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護士周長銘去武漢支援後對未婚妻、同是大醫二院護士的張翠英每天牽掛的事情。失眠已經成了張翠英的常態,她此刻真的想奔赴前線,告訴她的未婚夫,“我來了,我一直都在你身邊。”2月8日,從開始報名的那一刻,張翠英就不停地向領導申請,因為她是黨員,因為她是白衣天使,更因為她愛的人在那裡,他們曾經救死扶傷的夢想因為武漢這次的戰疫實現了。最初,護理部考慮到周長銘已經在武漢一線,就沒有接受張翠英的申請。張翠英哭著找到護理部主任沙麗豔表示,在大連沒有任何負擔,一定要到一線去。最終,她加入了大醫二院174人的醫療團隊。

接到馳援武漢的報名通知,大連市中心醫院神經外一科、神經外二科全體醫務人員鄭重地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全體人員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講條件,全部願意衝向一線!”神經外一科主任從培雨親自手書的請戰書令人動容。59歲的神經外二科主任李旭琴拿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她說:“不要嫌棄我的年齡,我有一腔的熱情和幾十年的從醫經驗呀!”就這樣,醫院拿出了最強陣容,8名醫生有4名是主任醫師,7名護士4位是副主任護士。今年50歲的崔文權是支援六盤水市脫貧攻堅技術幫扶優秀專家,時隔僅僅15個月,他又再次請戰援助武漢;38歲的護士吳梅梅是曾參加過非典戰役的優秀護士……

作為記者,我們無法在版面上記錄下每一位醫護人員。但是我們知道,每一個平凡的他們,在抗擊疫情的戰鬥裡,都有一個願意為別人“拼命”的故事。正像陳彥竹說的,“從來沒有什麼英雄下凡,都是平凡人挺身而出。”(下轉A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