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丨在潮南,有一群人不是本乡人,却扛起了农村“战疫”大旗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战疫”从城市席卷农村。在潮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本乡人,却在第一件时间放弃春节假期返回了“第二故乡”;他们不是村干部,而是以驻村第一书记之名,扛起农村“战疫”大旗,战在阻击疫情一线。

“冲锋在前,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驻峡山街道莲青村第一书记、市金融工作局办公室副主任科员蒲建军正月初一急忙从家里赶到派驻村,紧急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传达省市区对防疫工作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上级工作指令,与村“两委”干部并肩做好疫情的宣传和防疫工作。

战“疫”一线丨在潮南,有一群人不是本乡人,却扛起了农村“战疫”大旗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家人的担心和劝阻,蒲建军说:“曾经在部队,军令如山倒,而今,党旗所指,心之所向。我是党组织派驻的第一书记,只有冲锋在前,才能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称号,才能做好党组织赋予我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也才能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在考验面前一展女干警风采

驻井都镇平湖东村第一书记、市公安局团委专职书记孙孜芹也是在正月初一第一时间到村到岗,自觉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对她来说,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她驻村以来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战“疫”一线丨在潮南,有一群人不是本乡人,却扛起了农村“战疫”大旗

连日来,孙孜芹拿出“危险来临时勇猛向前冲,人民需要时勇敢站出来”的女干警风采,带领驻村队员和村干部、党员实行“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做好人员的筛查登记,引导群众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发动年轻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

驻井都镇诗家村第一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主任科员张佳阳落实村党组织网格管理服务模式,从1月26日开始,发动村14名年轻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分3个片区15个网格对全村419户2184人逐户逐人开展走访排查工作,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实行返乡情况动态报告制度,若有外地返乡人员特别涉湖北人员第一时间按规定向上报送相关情况。

战“疫”一线丨在潮南,有一群人不是本乡人,却扛起了农村“战疫”大旗

教育引导群众佩戴口罩减少聚集

驻仙城镇波溪村第一书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科长周伟乾带队入户宣传,通过乡村大喇叭全天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向村民发放全市致农村居民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在主要村巷张贴海报,教育引导群众出门佩戴口罩,减少聚集聚会,正确理解、积极配合,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战“疫”一线丨在潮南,有一群人不是本乡人,却扛起了农村“战疫”大旗

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村民取消一切民俗活动,科学参与疫情防控,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营造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浓厚氛围。

协调解决医疗防护物资紧缺难题

驻陇田镇南埔村第一书记、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彭文城身先士卒,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起齐心协力,全力开展地毯式、滚动式、网格化疫情排查,加强防疫宣传工作力度,摸排宗祠、“老爷宫”等民俗场所并落实停止祭拜、防止人员聚集的措施,竭尽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己之力,与村民一起齐心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战“疫”一线丨在潮南,有一群人不是本乡人,却扛起了农村“战疫”大旗

针对村里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难题,彭文城想方设法紧急协调一批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第一时间送给同样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以及老年人等对口罩需求较大的人群,缓解基层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心理压力,确保防护工作到位。

带头深入各个网格开展“敲门行动”

驻陈店镇上北村第一书记、市自然资源局金平分局副局长林泽强提出“防、控、稳”三步法,把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登记把控外来人员和劝导停止一切群众性民俗活动、稳定民心和增强公众信心作为防控工作重点,以村干部和党员骨干为主体,成立上北村疫情防控工作队,深入各个网格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发放防护药品,提醒群众做好防护措施。

战“疫”一线丨在潮南,有一群人不是本乡人,却扛起了农村“战疫”大旗

上北村地处普宁陈店交界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较大,村里务工人口多,春节前返乡人员多,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对此,该村还加强路面日常巡查,每天对公共场所进行集中消毒,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全媒体记者】黄嘉锋

【通讯员】姚锦祥 郭立峰

【作者】 黄嘉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