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鈍感力:理性和真實的根本

很久沒在朋友圈裡讀到這樣的一篇好文——《疫情災難下的呼籲:請保持理性,不要再加入烏合之眾的狂歡》(嗯嗯!值得強推������),忍不住寫下了如斯感慨:

“個體的鈍感力是保持行為理性、事物真實的根本”。

“鈍”,它在生活中是極不“討喜”的一個字,例如,放在孩童身上,那就是不機靈、不聰明含義;拿它形容某一同事,不變通、後知後覺、腦梗……;想象一下,如果讓一個女人去吐槽她的“鈍”丈夫,呵呵呵,那絕對是一場驚天動地的”頭腦風暴”…

第一次讀到鈍感力這個詞時,多少有些不解,至少在《新華字典》裡沒有它詳實的註解。

“鈍感就是一種能力,一種堅持,一種智慧”這是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在作品《鈍感力》中這樣註解。

而我,更喜歡它的另一詮釋:鈍感是一份遲緩的睿智,是保持行為理性和事物真實的能力。

飛速地網絡科技時代,每天在“吞吐”著千萬條信息。信息在豐富著我們的視野、增進著我們的見識、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萬物有利必有弊!形形色色的信息中,不免也夾雜著不實傳言,而那些傳言一定程度上矇蔽著我們的眼睛,挑戰著每一個人的思維和辯別能力!

謠言系列之:

一、 70個湖北人在蘇州高速路口逃了?

二、李蘭娟院士:談戀愛可以預防病毒?

三、吉利德公司研發出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藥物,鍾南山院士在機場迎接吉利德公司老總”

……

【原創】鈍感力:理性和真實的根本

很多人只有情緒,看到信息就複製轉發,根本不求證(截選《疫情災難下的呼籲》),值得我們認同和反思!

疫難當前,雖說,關心是守望相助本能所在,應該得到理解!但拋棄是非,一味簡單的盲從,甚至偏執的評判,非理性的參與,那可能是真正的:關心則亂。

我們希望:在廣袤的信息“天地間”,一些人能多一點遲緩的行為,避免一不小心充當謠言的助推器;或是保持不一份機靈的思維,耐心等待真實的聲音。

讓個體的鈍感,成為整個社會保持理性行為和維護事物真實的能力

綿陽江油 靜������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