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語錄霸屏,“災難”現實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文 | 肖曉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近日,董卿在《主持人大賽》總決賽中的一句點評,迅速登上熱搜,話題閱讀量超2億。在新冠肺炎侵襲的當下,這句話頗具諷刺意義:

如果沒有率先朝野生動物舉起“獵槍”,人類又怎會一次次陷入疫情困局呢?

董卿語錄霸屏,“災難”現實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相比董卿的八字箴言醍醐灌頂,北京衛視《養生堂》主持人楊雅淇引發的卻是爭議。事情緣起於其在採訪鍾南山院士時,不僅沒有佩戴口罩,過分親密的舉止和不適宜的面部表情,都被網友指責“不專業”。

董卿語錄霸屏,“災難”現實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除此之外,白巖松、魯健等多名主持人對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專家、醫護等進行了採訪報道,在為觀眾帶來疫情深度解讀的同時,同一個主題的報道也讓不同主持人之間關於業務能力的PK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甚至高下立見。

其實從2019年Q4推出的《主持人大賽》,到年末的著名主持人趙忠祥逝世,再到佟麗婭、尹頌、張舒越首度以主持人身份登上春晚舞臺,都讓主持人這個極易被忽視的群體快速走到輿論中心,而業務能力、斷層與迭代,便是其中的關鍵詞。

究竟市場需要怎樣的主持人呢?在央視動作頻頻扶持新生代主持力量背後,他們又能否如願扛起市場重擔呢?在疫情蔓延的當下,主持人究竟承擔著怎樣的時代使命呢?

《主持人大賽2019》:兩代主持人的自我修養和思辨

市場上不乏選拔培養優秀主持人的節目,但若論影響力和權威性,則當屬《主持人大賽》。從1988年首屆《主持人大賽》開幕,到2019年已然走過了30餘年,由其推出的鞠萍、張小琴、曹可凡、撒貝寧等都是主持界的中流砥柱,如今時隔8年再次啟動自然備受關注。

截止節目收官,《主持人大賽2019》的微博同名主話題閱讀量25億,熱搜話題65個;僅以兩期決賽數據來看,便有實時收視最高2.6、#董卿槍響之後沒有贏家##鄒韻好穩#等多個話題登頂微博熱搜。毫不誇張,這是主持界的一大盛事。

董卿語錄霸屏,“災難”現實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事實上,從一播出,這檔節目便被冠上了“神仙打架”“金字塔頂尖的決戰”的美譽

,簡單直接絕無捷徑的評選規則、全國60強選手攻擂的激烈,都讓其成為一個真正屬於新生代的舞臺,他們在這裡為夢想發聲,為未來而戰。

但這遠遠不夠。《主持人大賽2019》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強烈的市場效應,還在於董卿康輝和撒貝寧的共同坐鎮妙語連珠。作為春晚舞臺、《新聞聯播》以及各種大型節目的主持人,他們是觀眾心中的熟面孔,也是主持界樹立在觀眾心中的“活標杆”。

而這種主持典範和新生代的碰撞與思辨,才是節目最精彩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賽將競賽分為了新聞和文藝兩大類,也意味著主持人選拔開始從之前的“全能型人才”向“術業有專攻”進展,自然也對相應類別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讓兩代主持人之間的對話更具專業性。

董卿語錄霸屏,“災難”現實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還原董卿刷爆社交平臺的“槍響之後沒有贏家”,其實是一道圖片說明題的點評。現場選手需要分別以一分鐘對不完整畫面和一分半鐘對完整畫面進行論述。相比選手王嘉寧在“描述+觀點性輸出”的安全牌打法,康輝提出的“發散思路,提出問題”、董卿則指出可以在“對立”觀點上繼續“深挖”,強調觀點輸出。

在《主持人大賽》中,這樣的畫面還有很多,而對每一道考題的思辨背後,是資深主持人“手把手教學”和新生代主持人不斷學習提升,更是兩代主持人對“主持人”這個職業的社會使命感和時代使命感的一次次交流和深化,而這才是節目真正傳遞的、讓新生代主持人走得更好更遠的東西。

央視佈局、演員入局,能否打破主持人迭代困境?

雖然董卿朱軍等穩站央視主持頭部陣容、何炅汪涵等作為省級衛視主持門面,但主持人斷層早不是新鮮話題,培養新人更是迫在眉睫,《主持人大賽》舉辦也證明了這一點。可喜的是,隨著節目播出,新聞類主持人諸如鄒韻王嘉寧、文藝類諸如蔡紫李七月等,也開始走到主流大眾面前,不過走在他們前列的還另有他人——尹頌和張舒越。

董卿語錄霸屏,“災難”現實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剛剛過去的鼠年春晚中,尹頌和張舒越作為“生臉”首登春晚舞臺,自然引發了輿論熱議。其實從《主持人大賽》走向春晚舞臺並不稀奇,撒貝寧便是其中代表,但是參賽選手直通春晚成為主持人,則是歷史上首次,尤其是在觀眾習慣了董卿朱軍等人坐鎮主場後。

董卿語錄霸屏,“災難”現實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同樣首次出現在春晚舞臺的,還有啟用演員出身的佟麗婭作為主會場主持人,分會場胡杏兒亦是演員出身。這背後,不難窺見央視培養新主持人的迫切——春晚這個最大型的文藝舞臺也成為新人試水池。換言之,尚不論三人主持功力如何,主持界的改革之風已然颳起卻是毫無疑問。

無獨有偶,剛剛開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觀眾同樣發現這檔由董卿主持了四季的節目在這一季換成了新生代主持人龍洋。“雖然龍洋也可以,但是沒有那種共赴詩詞盛宴的浪漫,新主持彷彿只是cue流程的”,某網友坦言。

其實這些並不難理解,每個人的舞臺生命都有不同的走向,也終有終點。一如趙忠祥的逝世,倪萍等最早一批春晚主持人的老去;也如董卿雖然缺席了春晚,但也更加頻繁的活躍在綜藝舞臺,《朗讀者》《詩詞大會》擔任主持人,《故事裡的中國》擔任策劃人,《主持人大賽》擔任評委,都是她的無限可能。

世事更迭,只有源源不斷湧入的新鮮血液才是一個舞臺、一檔節目保持長青的根本。或許新人業務能力還略顯青澀、舞臺經驗尚不足,但終有一天,他們也會成為觀眾眼中的“熟面孔”,成為一代人的時代記憶。新人的成長,或許有陣痛,但哪一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不需要時間呢?

災難現實下的大考,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無論是《主持人大賽》的聲勢浩大,還是央視接二連三的大手筆扶持新人,都將主持人這個職業帶到了大眾面前。而恰逢疫情蔓延的特殊時刻,作為公眾人物、走在報道一線的主持人也迎來了一場大考,從業務能力到個人修養都被攤開在了陽光下,直面大眾的目光。

從春晚上和康輝、歐陽夏丹等多名主持人朗誦親自動筆創作《愛是橋樑》,到一次次連線鍾南山院士等專家學者帶來深度解讀,白巖松都是走在報道一線的主持人。除此之外,各種知名的不知名的主持人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抗戰疫情作出自己的努力,工作戴口罩起到示範作用、詩朗誦、三句半戲詞等皆是如此。

只是同一時間段暴露的問題也很多。相比白巖松作為資深主持人面臨公共事件的專業,北京衛視楊雅淇的不得體和不專業,雖然有現實語境下的過分“苛刻”,但也暴露了新生代主持人的“拔苗助長”,甚至是良莠不齊。甚至於這並不是個例,也不只是針對新生代。

近日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的一段小視頻為他招來了非議——在專家強烈呼籲出門戴口罩的當下,視頻中不論是兩層口罩的戴法、還是摘下來拍照、甚至是“出門”本身,都被網友詬作為公眾人物不能以身作則。和他同樣被詬病的還有敷面膜時戴口罩的主持人金晨。

或許,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主持人,仍然值得深思。“主持人一定不僅僅只屬於一群會說話的人。我們是有服務對象的,我們是有社會使命的。我們的目的是,如何真正地能夠成為,為這個新時代,立德、立功、立言的一個好的發聲的人。” 或許董卿在《主持人大賽》中的這句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最常規的認知裡,主持人的存在是優雅端方、舌燦蓮花、智商情商雙高,用語言的藝術把控全場、控制流程,只是很多人忽略了一點,主持人本身就是觀眾看到的第一眼,更是觀點輸出的第一線。他們的價值觀不僅決定了自己能走多遠,更直接影響著大眾的認知。

董卿語錄霸屏,“災難”現實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康輝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董卿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激烈新生代主持人,正是這一道理。仍以董卿為例,她之所以能如此廣泛地受到觀眾的喜愛,不僅是她儀態優雅腹有詩書氣自華,更是她在民族大義、大是大非面前強有力的觀點輸出,感染並引導著觀眾向美好進發。

或許市場上的主持人尤其是新生代尚且做不到以優質的觀點輸出來感染觀眾,但起碼需要正視自我,時刻以一個主持人、一個公眾人物的要求來自我約束,畢竟在災難面前,觀眾並不需要個人至上的情緒化或是自以為是的美好或幽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