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好幫手 居民貼心人--玉門街南社區抗疫一線群像之樓院長柴麗娟

“柴姐”,小區居民都習慣這麼稱呼她。她就是家住玉門街南社區中鵬溫馨花園的柴麗娟,既是玉南社區一名普通的樓院長,也是轄區志願者。柴麗娟與愛人都是退休職工,全家人團結和睦、尊老愛幼、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2018年度被評為區級“文明家庭”。柴麗娟不僅自己積極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還動員家人、朋友、居民一起參與社區的各項志願服務活動。

預製廠家屬院地處情人街巷道,既是背街小巷又是老舊小區,無值班室、衛生間、路燈,條件相對較差;小區門口白天曬不到太陽,夜晚僻揹人稀。為了做好小區院落疫情群防群控工作,彌補社區人力物力短缺的現狀,柴麗娟積極主動站出來動員其他四位樓院長承擔起了勸導預製廠家屬院居民的責任。柴麗娟及四名樓院長單人單崗,四人輪流24小時值守,堅持不脫崗、不請假,哪怕生病的時候都堅持上崗,嚴格按照要求為出入人員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督促戴口罩,對進出車輛進行檢查,做好進出車輛消殺工作。

社區好幫手  居民貼心人--玉門街南社區抗疫一線群像之樓院長柴麗娟

“因為只有我們樓院長最瞭解這個小區的情況,我們可以克服困難開展工作,把有物業的小區留給社區年輕的小姑娘;我們歲數大,晚上不怕黑,社區的工作人員都很辛苦,書記主任也都身先士卒,帶領大家抗擊疫情。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大家捨棄陪家中的老人、孩子,一心撲在抗疫工作中,所以我就想多替他們分擔些,做好自己的工作,條件簡陋一點沒關係,一定要把我們崗位的工作做好。”柴麗娟說。

她總是把困難留給自己,不計較個人。每班值守過程中,面對居民的不理解,她總是耐心的勸解,特別是年齡大在家待不住的老年人,天氣好了就想出去曬曬太陽,她就結合老年人身體免疫力不如年輕人的角度悉心勸說,也得到了老人們的體諒。小區有居家隔離的,她主動幫忙買菜並送到業主門口,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崗位條件艱苦,柴大姐自己設計製作防疫面罩、手套、腳套等,在勸導的過程中,有居民的埋怨、指責、不理解、不配合,但是她依然耐心的疏導,用每一個微笑、用每一次實際行動感化他們。

採訪中,柴大姐再三強調,勸返崗工作都是四位老大姐一起努力的結果,玉南社區共有36個小區,其中有物業的小區只有14個,其他都是三不管樓院、企業自管樓院、老舊樓院,社區包括書記主任總共27人,人員少、工作量大,這些都完全沒能夠難住我們社區黨組織,沒有壓倒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社區協調居民家中接電插了暖風機,搭了單人帳篷,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守崗位、認真負責,不辜負組織和群眾的關心和支持,保護小區每一個居民的身體安全就是對社區最大的貢獻。

社區好幫手  居民貼心人--玉門街南社區抗疫一線群像之樓院長柴麗娟

她是一名樸實的樓院長,在平凡的生活點滴中,用愛心和奉獻,為抗擊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情換真心,奉獻也是收穫”,這是柴大姐常說的一句話,也折射出她熱愛生活、激情樂觀的人生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