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大家看過這類電影嗎?

故事發生在過去,由一個人口述那曲折離奇、如夢似幻的情節,讓人著迷之際又將信將疑。

這一類電影總是充滿奇幻色彩,有一股動人心絃的魅力,所以你們都看過哪些?

我想起了《尼斯湖水怪·深水傳奇》,電影講述小男孩安格斯與水怪的友誼;故事以回憶的形式,由年邁的安格斯口述出來,情節有趣還不失驚險跌宕,以至於讓聽者分辨不出故事的真假。

這是一個屬於"孩子"的幻想,用孩子的童真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弱化了戰爭帶來的傷痛和災難,明媚舒適的色彩和象徵自由的氛圍,讓人意猶未盡。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還有風靡全球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口述自己和家人遭遇海難的故事;在面對生死考驗時,人性的惡摧毀了派的精神世界,讓難以承受的他,不得不虛構出一個自己與老虎鬥智鬥勇的故事。

這是一個屬於"少年"的幻想,派在信仰和宗教思想的作用下,編造了這個看似奇幻美好的故事,以此減輕他內心的傷痛和現實的殘酷。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接下來要提到的這部電影,是我想重點聊聊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

故事裡,那個父母不詳的天才鋼琴師有個寓意獨特的名字"1900",既表達他生於新世紀的第一年,又表達出養父對他的期待和愛。一直生活在船上的1900是個不諳世事的人,卻有十分厲害的洞察力和通透的思維,他很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只要能留在船上,哪怕只有寂寞為伴甚至付出生命,他也義無反顧。

這是一個屬於"成年人"的幻想,結局時,1900對麥克斯·圖尼說"沒人知道我的存在,只除了你",這話堅定了我認為有關1900的情節,都是麥克斯·圖尼的"幻想"——是他經歷了生存的苦難起伏後,給自己編造的幻夢。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一、船上的起點:意氣風發的開始和一窮二白的當下

電影《海上鋼琴師》這故事是由麥克斯·圖尼口述出來的,回憶和現實穿插、對比,層層遞進,深挖了"1900"這傳奇人物的一生和麥克斯的相交相知。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麥克斯的第一個回憶,是在歐洲開往美國的船上——載著一群對美國翹首以盼的人,無論窮人富人,當他們看到自由女神和紐約陸地時,那此起彼伏的摩天高樓,四通八達的道路,現代化社會的繁華,工業文明的先進,讓遠渡而來的他們生出美好的憧憬。

而麥克斯的心情和他們是一樣的,這時的他還很年輕天真,未來在他看來都是光明無限的;所以,儘管自己不過是個打工的小號手,但大家的歡呼雀躍讓他與有榮焉。

接著,他認識了1900這位才華橫溢的鋼琴師,兩人在搖晃的舞廳裡彈琴縱樂:鋼琴隨著起伏的船體自由滑動,鏡頭跟著1900輕快的琴音旋轉,與大海共舞這一幕驚奇又誇張,卻是他們"友情"的開始。

船上的盛宴日復日,彷彿永不休止;麥克斯一邊西裝革履地為富人演奏助興,一邊享受著頭等艙的美食佳餚,有錢有事業,那段見識過財富和奢華的日子,大概是他人生中最光輝的時刻。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當回憶告一段落,此時現實中的麥克斯過得如何呢?

形單影隻、窮困潦倒的麥克斯,多年來只有手中的小號作伴,撫摸著它,不禁讓他回想起在船上的時光和風光,回想自己曾經的美國夢,曾經的寬裕和眼下的貧窮對比,讓他既緬懷從前,又難堪此刻的捉襟見肘。

為了生存,麥克斯不得不以"6鎊10先令"的低價賣掉小號,賣掉他多年來相依為命的靈魂伴侶,賣掉他渴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於是他幻想出"1900"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用1900的純粹、稚拙、專注和成就來撫慰自己,麥克斯這點用意,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派有異曲同工之處:通過故事掩飾自己的難過、失落和未竟的願望,儘管大家都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絲毫不妨礙大家為之著迷。

所以1900是另一個"麥克斯",他們的個性和追求截然不同,卻深刻地反映出麥克斯的內心訴求:迷茫無方向,卻不甘如此一生。但現實的他並沒有勇氣和底氣讓自己活得純粹和簡單,生活的灰調,終究把他染成如炭一般的顏色。

二、船上的風光:讓人對生活和未來充滿期待

"我們演奏是因為海洋浩瀚又恐怖,我們的演奏讓人們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忘卻自己身在何處,甚至自己是誰。我們的演奏讓他們跳舞,因為跳舞讓人覺得鮮活,像上帝一樣。"

這一段臺詞有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味道,誰都奢望這一刻的歡樂、時間和青春能永存;這時的麥克斯還沒吃到生活的苦頭,對離開船後的日子充滿期待和熱情,所以他鼓勵1900把握機會別浪費才華,一次次勸說1900去陸地尋找新生活,甚至幻想兩人以後再次重逢的模樣。

但1900拒絕了,他知道自己只能在船上隨心所欲,陸地也沒有他想要的東西,至於別人那麼嚮往陸地,是因為他們的慾望太多太重,船載不動,而且他們也不願止步。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麥克斯說:"世界在陸地上,只有一段舷梯的距離,就幾步路而已,幾步路就到盡頭。"

1900回答:"你們陸地上的人總浪費時間琢磨為什麼……不斷旅行,追尋四季如夏的地方,但我覺得這種地方是找不到的。"

這裡2人的對話充滿暗示,是渴望功成名就的麥克斯與無慾無求的另一個"麥克斯"在辯論。

世界真的有盡頭嗎?麥克斯當時認為有,而且是唾手可得,所以看到越來越多人欣賞1900的才華後,麥克斯為他高興之餘,也越發鼓吹他到陸地發展,認為那是出人頭地的機會。

但1900總是作出與眾不同的決定,哪怕已有商人為他刻錄了音樂唱片和簽約,但1900還是反悔了,他認為自己的音樂不能離開這艘船,這裡體現出他極致的純粹和執拗,是金錢和名利都無法撼動的;所以,就算後來他沒能把唱片轉贈給愛慕的女子,但1900還是親手把唱片毀去。

麥克斯為他感到可惜,但1900覺得是解脫。所以價值觀的差異,決定了麥克斯和1900只是好友而非知己——麥克斯與另一個自己,註定要分道揚鑣。

但麥克斯"當局者迷",見不得1900浪費才華的行為,恨鐵不成鋼地想把他掰正,於是總把自己對未來的看法和規劃灌輸給1900,希望能在某時某刻打動他。

那麼結果如何呢?

確實,在某一瞬間,1900願意到陸地去了,但他只是為了聽海的聲音……

三、船上的腐朽:生活遠沒有想象中的容易和美好

當1900一一告別了夥伴們,終於站在舷梯上時,那個遺世而獨立的畫面,悄然無聲地散發出一種空曠而茫然的氣息,誰也感受不到,只除了1900。

所以1900只是在舷梯上短暫停留,誰也不知道他看到了什麼,最後竟毅然決然地回到船上,甘於做一個默默無聞的海上鋼琴師。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而1900的回頭,讓麥克斯意識到:在船上演奏將會是1900的餘生。

終於,不同的夢想讓他們背道而馳,1900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但麥克斯的未來依然未知。

他沒有1900那樣出眾的才華,只是個普通到年紀輕輕就已身材發福的男人,他的心情失落又彷徨,難以言表,只能一邊落淚,一邊吹著曲調悽切的小號抒發心中鬱結,直到曲終人散後,麥克斯孤身下船去了陸地。

直到多年後的此刻,1900在破舊的艙底與麥克斯重逢時,他才告訴麥克斯,當時自己決定永遠留在船上的原因:

"讓我停下來不是因為看到什麼,而是什麼都看不到,城市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

1900雖然不諳世事,但骨子裡的堅韌從不將就,他看穿了繁華背後的意義:"無際"象徵慾望的無窮和選擇的考驗,自己該步步為營還埋頭直衝?他不喜歡浪費時間在鋼筋叢林裡找出口,只希望人生如琴鍵那般有始有終,有一個明確可追尋的目的地。

他明白人總是貪心又著急的,一直追求無止境的慾望,越是不能滿足就越容易迷失自我,直到最後一無所有。有時選擇太多,反而無法選擇,終其一生,人生雖然有很多種活法,但自己也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終老此生。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好比《尼斯湖水怪·深水傳奇》裡的小男孩安格斯,戰爭打破他和水怪的友誼,當水怪面臨火炮襲擊時,為了保護它,安格斯不得不學會放手,然後用餘生懷念它。

小男孩尚且如此,成年的麥克斯又何能免?

成人的世界沒有簡單、純粹這回事,尤其電影是以世界大戰爆發為時代背景,當時美國的社會與文化猶如無生氣、無感情的人間煉獄, 麥克斯在經濟大蕭條的狹縫裡求存,失業和失意交加,曾以為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早已化為泡沫,追無可追,這才是麥克斯絕望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現實中,迫於心靈和精神的需求,麥克斯才那麼急切地想尋回1900——這是一個逃避現實又期待奇蹟的行為,彷彿拯救了1900,也就拯救了自己。

因此當兩人在艙底面對面地交談時,其實是另一個自己與麥克斯在對話。

只有真正告別"1900"這個心靈寄託和牽絆,麥克斯才能迴歸自己的人生,放下太多欲望和無法實現的念頭,看清自己力所能及又能得到的,究竟是什麼。

四、船上的終結:揮別過去,活在當下

豆瓣9.3《海上鋼琴師》:一個男人的孤獨迷失和自我救贖

當船和1900都消失在爆炸的火焰裡,麥克斯的幻夢終於也畫上了休止符,結束了這場自導自演的獨角戲。

鏡頭下的麥克斯神色沉寂、悲傷,還有一絲意難平,然而在他臨走之際,樂器店的老闆卻把他賣出的小號物歸原主。

"一個好故事比一把舊小號珍貴多了。"老闆這句充滿暗示又詼諧鼓勵的話,似點撥地給麥克斯指引出一個新方向——他或許不是個出色的小號手,但或許會是個出色的編故事人。

所以,儘管麥克斯前半生的美好日子,都被封印在船上那段時光裡,但如今解鎖了心中桎梏,救贖了靈魂和身心,他的人生將有無窮可能。

正如1900對他的鼓勵: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琴鍵上演奏出的音樂也是無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