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器的收藏價值高不高?

廣州廖成文


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佈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得名良渚文化的分佈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餘杭良渚,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

州、南京一帶。

良渚文化玉器有幾何形和人物、動物形。紋飾主要以人面紋、獸面紋和鳥紋為主。人面紋有正面紋、側面紋。正面紋為完整的神像,頭部有明顯的闊冠,側面紋圖案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

良渚文化玉器造型規整,厚薄均勻,付稱性好。周邊轉角端正,輪廓分明。工藝主要以陰刻線為主,輔以淺浮雕,並出現了圓雕、半圓雕、鏤空等。玉器上細密的陰線花紋,主要是用手玉直接雕刻的,這些細若遊絲的陰線往往由若干條劃痕拼組而成。從玉器留下的痕跡觀察,以片狀硬性物件作直線運動切割和以弦狀硬性物件作弧形運動切割兩種方法結合。玉器雕成後,表面還要打磨光滑。良渚文化玉器多數為有孔玉器,一般的小孔是用實心鑽鑽通的,還有一些採用空心管鑽。孔口整齊規矩。良渚文化玉器在製作中採用了拋光技術,一些玉器表面有較亮的光。良渚先民在治玉技術上普遍採用砂解法,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過摩擦來切割玉料。

良渚文化的琢玉技術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用

玉工藝的最高水平。紅山文化注重動物形象的塑造,寥寥數刀,將其形象勾畫得栩栩如生。良渚文化玉器種類繁多,但具代表性的琮、璧、冠形飾的紋飾以精湛的線刻和淺浮雕手法令人感到神秘莫測,匪夷所思。

綜上所述良渚文化玉器的收藏很高


老山玉器


良渚文化古玉,凡是真的,收藏價值很高。

問題是目前市場贗品氾濫,如果想找到一件真品,實在是難,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在國內還有一個政策限制問題。

話又說回來了,良渚玉特徵十分明顯,如果上手過真品,一般都不會忘記。贗品大都仿不到位,不是細工欠火候,就是畫蛇添足。再輔以玉料、泌色的判斷,有點經驗的人,還不至於上當。

藏玉幾十年,時見有從國內帶來的良渚玉,真的開價過高,假的也多半是一眼假,僅收了一件。與藏友分享。藏友可從三方面看:

1. 器型及神韻: 山形器的古樸,器面的挺刮感;

2. 細工凸雕:神面紋的質感與細膩程度;

3. 沁色: 沁色斑駁,有裂紋處色深。

(此件不在手邊,從存檔照片翻拍,質量差,以後補拍後專文介紹)。




卓然堂


良渚文化的中心多指浙江餘杭一帶,據考證現在的良渚古城就是良渚古國時的都城,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左右的歷史。而在這一歷史時期良渚古人制作的玉器則統稱為良渚玉器。

這種帶有一定宗教信仰色彩的玉質器件多以琮形器、錐形器、冠形器、璧形器及動物肖像等為主,其風格造形獨特,為良渚文明的象徵之一。

現在市場上所見良渚玉器屬高古玉,一些大件做工精美的良渚玉器價格在拍賣市場上通常都在六位數以上。但這幾年因新仿太多,大量人為做假做舊的仿品對市場衝擊比較大,加上良渚玉器受本身玉質質地、鈣化、土沁痕裂等的影響,導致了現在流通市場上的良渚玉器很多都是有價無市,拍賣流拍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如果單純是個人喜歡愛好,用作收藏學習研究的那良渚玉器還是玉器收藏愛好者不錯的選擇品種,如是作為短期投資獲利的則要有自己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才行。


鵬路翱翔梁志鵬


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同屬於新石器時代打磨石器的產物,因發現得早,出土了一些玉器和祭祀器物,而得以追崇,似乎已達到共識,再加上地域文化的推進效益,已是日如中天。然而卻不知或是停頓於此,對於上個時代的考究,也便停步不前。這裡就要提到舊石器石器的打製石器與上下傳承,其間的“阿舍利手斧”最具代表性,也不外乎別人定論“莫維斯線”,以定斷代和人種。好在隨著我國考古工作者的逐步探究,如今已證實,從舊石器到新石器的文化脈絡都有傳承,這也打破了人種論和蔑視論。華夏文化,源遠流長,不可以地域而論,只能由早而後,逐步考究,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敬仰先人。


樂在石中


良諸玉器價值高,民間藏品可以拿出來對照研究一下。歡迎大家一起欣賞和研究。







高古玉學習研究者


嗯頂一件(❁´ω`❁)



金城芝麻開門


這是古代做什麼用的,有價值嗎請老師鑑定謝謝





一石一石界


良渚玉器在民間真品極少,真品一珠價亦高昂,若得大器必連城…但今人非傳承所得而藏者恐無一真品,自我感覺良好的多是眼力不濟又不明裡奧者


謝亞鐵


良渚在民間流傳較多,如果到代又是精品建議可收藏一些。


老驥伏櫪79443959


良渚時代玉器價值很高,只可惜民間的不好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