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記2020》走紅:疫情不是江城的“末日”

1月23日10點,武漢市關閉離漢通道。16天過去了,那裡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網絡平臺上,很多人選擇用不同形式,記錄著那些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微博vlog博主“蜘蛛猴麵包”,就是其中一位。

據新京報報道,“蜘蛛猴麵包”原本是個自由影視工作者,也是武漢本地人。關閉離漢通道的第一天早上,他就開始記錄這個城市。短短十幾天內,他拍攝的紀實視頻《武漢日記2020》更新到了第九集,他的微博粉絲從1萬多漲到了230多萬。視頻也同步上傳到了youtube,受到不少海內外網友的關注,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用不同語言表達了支持和祝福。這些視頻成為許多人瞭解武漢當下境況的一個窗口。

《武汉日记2020》走红:疫情不是江城的“末日”

網友們對蜘蛛猴麵包vlog的評論。圖片來源:@蜘蛛猴麵包 微博

疫情兇猛,這是很多人的直觀感知。作為疫情發源地和最嚴重地區的武漢,也被人們掛懷著。“每一扇窗戶後面的武漢人正在遭遇什麼”,這個問題格外牽動人心。

但不在實地的人,很難有特別清晰的認知,他們對疫情“圍困”下的武漢社會圖景與民眾生活,更多的是從碎片化新聞資訊中提取的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生成幾許想象。

這些信息可能是疫情實時動態與抗疫進展,可能是某些醫護人員在抗議一線奔忙的狀況,可能是武漢網友在網上的求助……鋪天蓋地的信息裹挾下,人們從中挑揀些有用的,支撐起了自己對江城生活抽象的感知與“粗線條”的想象。

而“蜘蛛猴麵包”的《武漢日記2020》,無疑是以“立此存照”的方式,為公眾提供了一道窗。透過這道窗,疫情衝擊下的江城人們真實生活狀態也能被“窺見一斑”。

《武漢日記2020》記錄的是眾生相:有三個孩子的媽媽,選擇每天去做物資運送的志願者服務,她坦言會一直做志願者,直到武漢再也沒有人戴口罩為止;出院的老人因為沒車接送,只能選擇用輪椅把身患糖尿病的老伴兒推回家;患者家屬談起爸爸病情時雖然抑制不住的傷心,但是在接過藥物時不忘後退一步,囑咐對方離自己遠一點……

《武汉日记2020》走红:疫情不是江城的“末日”

用輪椅推老伴回家的老人。圖片來源:@蜘蛛猴麵包 微博視頻截圖

從離漢通道被關閉的第一天早上對超市、街道的簡單展示,到此後參與各類志願者活動,從“蜘蛛猴麵包”的鏡頭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受到衝擊而不亂的武漢。他微博上,我們還能看到更多的被記錄對象,他們中有蝸居在家的武漢普通民眾,也有堅守在崗位上的勞動者。這些拼湊起來,也能合成市民生活日常的拼圖。

更具體些說,透過鏡頭,人們可以看見那些武漢人的生活景況:疫情帶來的影響是確切存在的,街頭明顯更清寂,人們的生活節奏被調到了“防疫模式”。但那不是“末日”——人們的生活裡,依舊有同心同向為抗疫的堅定,有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思慮的瑣碎。

如一位微博名為@計六一六的快遞小哥,即便面對如今嚴峻的疫情形勢,仍穿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在微博上,他與網友爭論荸薺的各地叫法,給自己起個綽號叫“白菜蘿蔔俠”;他看到沒戴口罩的流浪漢,把自己的存貨勻了4個;他還調侃路邊的大黃蜂雕塑“指定能當上王牌騎手”……疫情沒有改變他的幽默、熱情。

《武汉日记2020》走红:疫情不是江城的“末日”

不可否認,《武漢日記2020》記錄的一切,只是武漢人境遇全貌中的一種答案。但毫無疑問,我們需要這樣的記錄,讓我們對已切換到抗疫模式的“江城生活圖鑑”,有更清晰的瞭解。通過“蜘蛛猴麵包”的記錄,人們就能看到武漢民眾在疫情圍困下的達觀,看到一座城市的氣質與性格。

鏡頭能對準的地方,終究是一瞥。無論是平靜還是樂觀,也都不是武漢民眾生活的全部。在鏡頭和記錄之外,有多少武漢人正在經歷著何種生離死別,有多少人面對生活的劇變有多少茫然無措……這些也需要被看見。

但至少,視頻裡展示的武漢平靜的這一面,帶給我們些許心安。這種心安於當下的我們而言,彌足珍貴——積極生活,依舊是我們抵禦風浪的力量源泉。

羅曼·羅蘭說: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實面目後,依舊熱愛生活。誠如斯言。

有一位生活在武漢的大學同學,自從疫情開始,關注她的朋友圈成為我們這些大學同學日常重要的事情之一。她吐槽只能自己染頭髮,炫耀為小朋友做簡易版熱乾麵,開窗唱歌后被科普可能傳染病毒趕緊關窗,發照片表揚社區為家裡獨居的老人送菜……每每看到這些信息,看到她和她的家人都平安無虞,我都感到無比地開心。

積極生活的,其實不只是武漢人。網上有人說,平時說著佛系和喪的年輕人們,這會兒都積極地捐錢捐物,也宅在家裡。這也是一種跟疫情的“硬剛”。

這也是《武漢日記2020》走紅的價值所在,它記錄了很多日常的東西。但與其說是處於風暴眼的武漢人需要記錄,不如說是他們的記錄賦予了我們更多勇氣。

正是這些來自武漢人的記錄和講述,為我們平添了勇氣和信心。我們願意相信,在每一扇緊閉的窗背後,“喝著燒仙草、吃著特色滷乾子的武漢人”,仍舊用他們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表達著對生活的抵抗。

2020年初的這一切,終將會如煙般散去,而這些被記錄下來的,無論是生的溫暖還是死的恐懼,都會成為一種印記,而這種印記或將改變你我,改變中國。

編輯 陳靜 實習生 谷俞辰 校對 盧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