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医药人」害怕吗?不怕!他们将情与爱写在了抗疫战场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最美中医药人」害怕吗?不怕!他们将情与爱写在了抗疫战场

01

前往武汉那天,北京中医医院张芳芳的儿子和丈夫来送行,孩子一个劲儿地往她的箱子里塞羽绒服,说:“妈妈,你一定多穿点!一定多喝水,多休息!千万不能感冒,不能咳嗽!我会听话,好好写作业,等你回来检查。”

没过多久,身在疫区的她收到了孩子的来信,张芳芳明显感觉到这个9岁的小男孩变得坚强勇敢了,像个大男子汉了。下夜班后,回到驻地,她提起笔为儿子写了一封回信,告诉儿子她在疫区的故事,以及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信仰。

亲爱的儿子:

你的信妈妈看到了。妈妈在武汉一切都好,工作和生活都很顺利。不要担心防护的问题,你可别忘了,妈妈是一名医护人员,会把自己保护好的!

转眼间,来到武汉协和医院已经11天了。回想起出发前,你就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妈妈身后,像个小大人儿一样,不停地嘱咐我要穿暖,要注意身体。妈妈很骄傲,小小的你像个大男子汉一样承受这一切,全力支持妈妈!

儿子,你知道吗,其实每次工作前妈妈也会紧张,害怕被病毒污染,害怕出错。但是每当妈妈步入病房,穿好防护服,就会立刻平静下来,因为我知道下一步我就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我要面对的是正在被病痛折磨、需要照顾的人们,我必须去帮助他们!一天6小时,妈妈会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步履不停地穿梭在层层密闭的隔离病房里,查房、换药、安抚。病房里每个病人都会被单独隔离,由于疾病的传染性,他们不能有家人的陪伴。

记得有一位老爷爷,病情较重,需要用尿壶在病床上解决小便的问题,妈妈去查房时,看到他正在气喘吁吁地下床,坚持自己去倒尿壶,他说:“我不想给你们护士添麻烦,你们真的很辛苦,我能干的自己干就好”。因为担心他病情加重,我接过了尿壶,帮他倒掉,并安慰他安心养病。说这些是想让你知道,妈妈的工作不仅是给病人抽血、发药、输液,还需要像家人一样照顾他们、跟他们聊天,让他们不再孤单无助。还记得妈妈曾经给你念过的誓词吗?“我自愿当一名护士,忠诚于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把我的一生献给崇高的护理事业。”是的,护理是妈妈的事业,就像要把你抚育长大一样,是妈妈毕生的责任和信仰!

……

02

1月26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医师孙宪洁作为山东省首批医疗队队员之一,赴湖北省黄冈市支援。

救治患者的同时,心理疏导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孙宪洁说,病人从手机上刷到不好的消息时,常常感觉到恐慌。隔着防护镜,孙宪洁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无助,哪怕有病人说,“你离我远一些,小心被传染”,眼神里也充满了求助。

这时候,医生常常会安慰患者,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是停下来听他们说说话,都能让急躁的患者平静、安心。

有时候,患者也会发脾气。孙宪洁说,“我们听不懂黄冈的方言,有时候沟通上会出现问题,有的患者急了,便冲我发脾气。他们的不安来自于缺乏安全感。有的患者看到别人用药,自己没用,也会着急,觉得被忽略了。”

孙宪洁说,自己和同事承担了这些坏情绪,在走出病房的那一刻,就得完全消化掉,因为后续的治疗任务依然艰巨,坏情绪或多或少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我们整个山东医疗队凝聚在一起,来自山东的各个医院,以前素不相识,现在我们是一个人。”

孙宪洁从老家临沂市莒南县出发时,是大年初一的凌晨四点,两个孩子还没醒。前一晚,婆婆从地里折好了桃枝,放在她的口袋里。在当地,桃枝寓意着“平安”。她带着这束桃枝一路到达济南,又带到了黄冈。

支援黄冈的第8天,孙宪洁第一次与两个孩子进行了视频通话。女儿8岁,儿子3岁,孩子们对黄冈的印象是,“黄冈不是那种试卷吗?”

“是有个黄冈试卷,妈妈肯定完成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作业。”孙宪洁回答。

03

“请家人、朋友、领导放心,我在这很好,我会保护好自己,会带着医院11位姐妹们平安回来。”2月5日,这是进入湖北省黄冈市12天后,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援鄂医护队队长尹慧竹最想对家乡亲友说的话。

1月23日,衡阳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主管护师尹慧竹接到科室护士长的电话,询问她愿不愿意去支援湖北。来不及和父母亲人商量,她没多想就一口答应了:“没什么好犹豫的,我是医护人员,还是党员,没有后退的理由。”

“你好好去工作吧!奶奶我们会照顾好!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父母正在乡下照顾刚病危好转的奶奶,得知尹慧竹即将出征武汉的消息后,含泪嘱咐女儿。

1月25日,尹慧竹与其他11名医护人员踏上了前往黄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线的列车。到达黄冈后她们连续上了3天的相关培训课,1月29日晚上接管了位于大别山医疗中心东五区的病房。尹慧竹与同事迅速投入工作,每天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

“每天的工作都很紧张,工作量也很大,比我们平常的工作量要大得多。因为患者都没有陪护,病房也没有保洁员,所以所有护理人员除了每天都要穿着防护服给患者做治疗以外,还要给患者做生活护理,如发饭、打扫卫生、倒垃圾、给危重患者翻身、清理大小便、喂饭、打水等等。”尹慧竹说道。8个小时工作中,她们不吃不喝,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热得汗流浃背,累得喘不上气,每次换班后脱下了护目镜、口罩,鼻子、耳后都被压出了痕迹,甚至擦破了皮。

“虽然很累,但是也常有暖心的时候。”她说道,“病人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发饭时,也会问我们吃了吗?你们也要吃好饭哦!给患者量体温时,也常常可以收获一个谢谢。”隔离的是病毒,却不隔心,这是尹慧竹在病房里最大的感受。

“害怕吗?”“完全不害怕也是假话。但是更多的时间也忙得来不及害怕。我们是医务人员,这种关键时刻没有条件可讲,尤其我是党员,更应该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尹慧竹说。

04

2月5日,贵州省疫情防控定点救治医院将军山院区收治的3例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治愈,达到出院标准。患者的治愈,给医生们带来莫大的信心,让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看到胜利的曙光。

1月31日,在贵州省卫生健康委、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下,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出3名医护人员(呼吸内科谭韬医生、李波医生、杨晓燕护士 ) 进驻将军山院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进行救治。

" 我们在此之前就递交了请战书,希望冲锋一线,但是当时并没有接到具体进驻的时间,所以我们时刻都在准备,一接到通知就立即行动 。"李波说,1月31日凌晨1点,他接到了指示,简单收拾了行李,就赶着在规定时间与其他兄弟医院的战友集结贵州 " 小汤山 "。

李波离开时,他10个月大的小儿子还正在发烧,但是疫情就是使命,李波只能匆匆向妻子交代几句,便离开了家。抵达将军山院区后,医院首先帮李波以及其他医护人员进行了防护、诊疗方案等相关知识培训。2 月 1 日,李波及其他医护人员完成相关培训。当天下午 6 点,李波开始进入核心工作区工作。

「最美中医药人」害怕吗?不怕!他们将情与爱写在了抗疫战场

在将军山院区的核心工作区工作,需要穿上经过层层消毒的厚重防护服。刚完成上一个患者的诊治,马上又要接诊下一个病人,于是,李波又要重新进行相应清洗消毒的工作,穿戴好防护装备。一天工作下来,李波已经汗流浃背、护目镜也被汗水打湿,看不见任何东西,眼睛还会涩涩作痛。

“ 因为工作,医院里有的医护人员们已经开始准备使用尿不湿,我也会尽量忍着不喝水,以工作为重 ”,李波说,在贵州 " 小汤山 ",为了节约物资,也因为穿戴防护服过于繁琐,所以医护人员们在工作中常常是整天不喝水,以免要去上厕所。

05

战“疫”最前沿独白:答应我,疫情过后,我们拥抱

他们是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他们奔赴抗疫救治最前线,每天穿梭在感染病区。

他们隔门相望,加油鼓劲,拥抱成了“奢侈品”,一道门成了最远与最近的距离。

请听医疗队队员代月娇从湖北发来的独白。

本视频由新华视点、新华社客户端首发。

对他们来说,

拥抱,

已成为奢侈品。

每天穿梭在感染病区,

自己已然是高危人群。

深夜回到驻地,

为了保护彼此,

他们尽可能回宿舍自我隔离,

隔门相望,

相互加油鼓劲。

代月娇利用休息时间,

从湖北发来给抗“疫”战友和家人最深情的独白:

疫情过后,

我们欠彼此一个

大大的、大大的

拥抱。

「最美中医药人」害怕吗?不怕!他们将情与爱写在了抗疫战场

舍小家顾大家

舍小爱为大爱

他们将情与爱写在了抗“疫”战场

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致敬!

整理自北京中医医院、新京报、衡阳晚报、贵州中医药大学、云南省中医医院

审核:高新军 监制:朱蕗鋆

中国中医

全国产经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