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醫藥人」害怕嗎?不怕!他們將情與愛寫在了抗疫戰場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最美中医药人」害怕吗?不怕!他们将情与爱写在了抗疫战场

01

前往武漢那天,北京中醫醫院張芳芳的兒子和丈夫來送行,孩子一個勁兒地往她的箱子裡塞羽絨服,說:“媽媽,你一定多穿點!一定多喝水,多休息!千萬不能感冒,不能咳嗽!我會聽話,好好寫作業,等你回來檢查。”

沒過多久,身在疫區的她收到了孩子的來信,張芳芳明顯感覺到這個9歲的小男孩變得堅強勇敢了,像個大男子漢了。下夜班後,回到駐地,她提起筆為兒子寫了一封回信,告訴兒子她在疫區的故事,以及作為醫務工作者的信仰。

親愛的兒子:

你的信媽媽看到了。媽媽在武漢一切都好,工作和生活都很順利。不要擔心防護的問題,你可別忘了,媽媽是一名醫護人員,會把自己保護好的!

轉眼間,來到武漢協和醫院已經11天了。回想起出發前,你就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媽媽身後,像個小大人兒一樣,不停地囑咐我要穿暖,要注意身體。媽媽很驕傲,小小的你像個大男子漢一樣承受這一切,全力支持媽媽!

兒子,你知道嗎,其實每次工作前媽媽也會緊張,害怕被病毒汙染,害怕出錯。但是每當媽媽步入病房,穿好防護服,就會立刻平靜下來,因為我知道下一步我就要投入到護理工作中,我要面對的是正在被病痛折磨、需要照顧的人們,我必須去幫助他們!一天6小時,媽媽會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步履不停地穿梭在層層密閉的隔離病房裡,查房、換藥、安撫。病房裡每個病人都會被單獨隔離,由於疾病的傳染性,他們不能有家人的陪伴。

記得有一位老爺爺,病情較重,需要用尿壺在病床上解決小便的問題,媽媽去查房時,看到他正在氣喘吁吁地下床,堅持自己去倒尿壺,他說:“我不想給你們護士添麻煩,你們真的很辛苦,我能幹的自己幹就好”。因為擔心他病情加重,我接過了尿壺,幫他倒掉,並安慰他安心養病。說這些是想讓你知道,媽媽的工作不僅是給病人抽血、發藥、輸液,還需要像家人一樣照顧他們、跟他們聊天,讓他們不再孤單無助。還記得媽媽曾經給你念過的誓詞嗎?“我自願當一名護士,忠誠於護理事業,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把我的一生獻給崇高的護理事業。”是的,護理是媽媽的事業,就像要把你撫育長大一樣,是媽媽畢生的責任和信仰!

……

02

1月26日,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醫師孫憲潔作為山東省首批醫療隊隊員之一,赴湖北省黃岡市支援。

救治患者的同時,心理疏導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

孫憲潔說,病人從手機上刷到不好的消息時,常常感覺到恐慌。隔著防護鏡,孫憲潔能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無助,哪怕有病人說,“你離我遠一些,小心被傳染”,眼神裡也充滿了求助。

這時候,醫生常常會安慰患者,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是停下來聽他們說說話,都能讓急躁的患者平靜、安心。

有時候,患者也會發脾氣。孫憲潔說,“我們聽不懂黃岡的方言,有時候溝通上會出現問題,有的患者急了,便衝我發脾氣。他們的不安來自於缺乏安全感。有的患者看到別人用藥,自己沒用,也會著急,覺得被忽略了。”

孫憲潔說,自己和同事承擔了這些壞情緒,在走出病房的那一刻,就得完全消化掉,因為後續的治療任務依然艱鉅,壞情緒或多或少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我們整個山東醫療隊凝聚在一起,來自山東的各個醫院,以前素不相識,現在我們是一個人。”

孫憲潔從老家臨沂市莒南縣出發時,是大年初一的凌晨四點,兩個孩子還沒醒。前一晚,婆婆從地裡摺好了桃枝,放在她的口袋裡。在當地,桃枝寓意著“平安”。她帶著這束桃枝一路到達濟南,又帶到了黃岡。

支援黃岡的第8天,孫憲潔第一次與兩個孩子進行了視頻通話。女兒8歲,兒子3歲,孩子們對黃岡的印象是,“黃岡不是那種試卷嗎?”

“是有個黃岡試卷,媽媽肯定完成一個非常非常優秀的作業。”孫憲潔回答。

03

“請家人、朋友、領導放心,我在這很好,我會保護好自己,會帶著醫院11位姐妹們平安回來。”2月5日,這是進入湖北省黃岡市12天后,湖南省衡陽市中醫醫院援鄂醫護隊隊長尹慧竹最想對家鄉親友說的話。

1月23日,衡陽市中醫醫院心內科主管護師尹慧竹接到科室護士長的電話,詢問她願不願意去支援湖北。來不及和父母親人商量,她沒多想就一口答應了:“沒什麼好猶豫的,我是醫護人員,還是黨員,沒有後退的理由。”

“你好好去工作吧!奶奶我們會照顧好!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父母正在鄉下照顧剛病危好轉的奶奶,得知尹慧竹即將出徵武漢的消息後,含淚囑咐女兒。

1月25日,尹慧竹與其他11名醫護人員踏上了前往黃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線的列車。到達黃岡後她們連續上了3天的相關培訓課,1月29日晚上接管了位於大別山醫療中心東五區的病房。尹慧竹與同事迅速投入工作,每天工作時間是8個小時。

“每天的工作都很緊張,工作量也很大,比我們平常的工作量要大得多。因為患者都沒有陪護,病房也沒有保潔員,所以所有護理人員除了每天都要穿著防護服給患者做治療以外,還要給患者做生活護理,如發飯、打掃衛生、倒垃圾、給危重患者翻身、清理大小便、餵飯、打水等等。”尹慧竹說道。8個小時工作中,她們不吃不喝,一直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熱得汗流浹背,累得喘不上氣,每次換班後脫下了護目鏡、口罩,鼻子、耳後都被壓出了痕跡,甚至擦破了皮。

“雖然很累,但是也常有暖心的時候。”她說道,“病人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發飯時,也會問我們吃了嗎?你們也要吃好飯哦!給患者量體溫時,也常常可以收穫一個謝謝。”隔離的是病毒,卻不隔心,這是尹慧竹在病房裡最大的感受。

“害怕嗎?”“完全不害怕也是假話。但是更多的時間也忙得來不及害怕。我們是醫務人員,這種關鍵時刻沒有條件可講,尤其我是黨員,更應該克服困難盡職盡責。”尹慧竹說。

04

2月5日,貴州省疫情防控定點救治醫院將軍山院區收治的3例貴州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治癒,達到出院標準。患者的治癒,給醫生們帶來莫大的信心,讓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看到勝利的曙光。

1月31日,在貴州省衛生健康委、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的統一部署下,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派出3名醫護人員(呼吸內科譚韜醫生、李波醫生、楊曉燕護士 ) 進駐將軍山院區,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對貴州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進行救治。

" 我們在此之前就遞交了請戰書,希望衝鋒一線,但是當時並沒有接到具體進駐的時間,所以我們時刻都在準備,一接到通知就立即行動 。"李波說,1月31日凌晨1點,他接到了指示,簡單收拾了行李,就趕著在規定時間與其他兄弟醫院的戰友集結貴州 " 小湯山 "。

李波離開時,他10個月大的小兒子還正在發燒,但是疫情就是使命,李波只能匆匆向妻子交代幾句,便離開了家。抵達將軍山院區後,醫院首先幫李波以及其他醫護人員進行了防護、診療方案等相關知識培訓。2 月 1 日,李波及其他醫護人員完成相關培訓。當天下午 6 點,李波開始進入核心工作區工作。

「最美中医药人」害怕吗?不怕!他们将情与爱写在了抗疫战场

在將軍山院區的核心工作區工作,需要穿上經過層層消毒的厚重防護服。剛完成上一個患者的診治,馬上又要接診下一個病人,於是,李波又要重新進行相應清洗消毒的工作,穿戴好防護裝備。一天工作下來,李波已經汗流浹背、護目鏡也被汗水打溼,看不見任何東西,眼睛還會澀澀作痛。

“ 因為工作,醫院裡有的醫護人員們已經開始準備使用尿不溼,我也會盡量忍著不喝水,以工作為重 ”,李波說,在貴州 " 小湯山 ",為了節約物資,也因為穿戴防護服過於繁瑣,所以醫護人員們在工作中常常是整天不喝水,以免要去上廁所。

05

戰“疫”最前沿獨白:答應我,疫情過後,我們擁抱

他們是雲南省中醫醫院(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他們奔赴抗疫救治最前線,每天穿梭在感染病區。

他們隔門相望,加油鼓勁,擁抱成了“奢侈品”,一道門成了最遠與最近的距離。

請聽醫療隊隊員代月嬌從湖北發來的獨白。

本視頻由新華視點、新華社客戶端首發。

對他們來說,

擁抱,

已成為奢侈品。

每天穿梭在感染病區,

自己已然是高危人群。

深夜回到駐地,

為了保護彼此,

他們儘可能回宿舍自我隔離,

隔門相望,

相互加油鼓勁。

代月嬌利用休息時間,

從湖北發來給抗“疫”戰友和家人最深情的獨白:

疫情過後,

我們欠彼此一個

大大的、大大的

擁抱。

「最美中医药人」害怕吗?不怕!他们将情与爱写在了抗疫战场

舍小家顧大家

舍小愛為大愛

他們將情與愛寫在了抗“疫”戰場

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致敬!

整理自北京中醫醫院、新京報、衡陽晚報、貴州中醫藥大學、雲南省中醫醫院

審核:高新軍 監製:朱蕗鋆

中國中醫

全國產經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