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誰將是退市高危股?

撰寫 | Fish


受疫情影響,A股春節後首個交易日滬深兩市超3000只個股集體跌停,市場氛圍極為慘淡,創近20年曆史新低。但從近日北向資金表現及行業專家分析,市場的悲觀情緒已在波動中較好地釋放,要樂觀看待今年的股票市場,但同時仍要謹防一些高危股。

因為從2019年的趨勢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監管更加嚴格,退市機制進入常態化——整年退市企業達18家,而回顧過去的28年,A股年平均退市還不到2家。然而,這並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據節點財經查看,除已浮上水面退市的企業,仍有一大批處於高危股。比如剔除退市股和次新股,2019年總跌幅排名前幾的公司*ST信威、*ST秋林、派生科技、*ST北訊等年內跌幅分別超過了79.03%、77.88%、76.35%、74.42%,跌停天數最高達55天(2019年A股共243個交易日)。

有專業人士分析指出,在退市監管趨嚴、科創板即將設立等因素影響下,今年仍有大量上市企業在勉強維持。2020年要更加警惕目前大幅跌停的高危股,不排除將有百萬股民被悶殺。

那麼,有哪些企業在今年處於危險境地,以及這些企業到底怎麼了?


2020年,誰將是退市高危股?

靠炒作就能救回業績?


據不完全統計,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連續4年虧損的,約182家。


去年的A股跌停榜始終被一隻個股“霸佔”,就是*ST鵬起。據公開資料,*ST鵬起有51個交易日漲停,55個交易日跌停,全年股價最大漲幅101%,最大跌幅90%。如此奇怪的走勢,也是歷史少有。


2020年,誰將是退市高危股?

因慘淡的基本面被披星戴帽的鵬起,去年始終處於生死一線間。根據去年三季報顯示,*ST鵬起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24.2%,淨利潤虧損1.07億元,2018年同期為盈利1.6億元。再看2018年的業績,*ST鵬起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高達34.99億元,成為公司虧損的主力軍。同時審計機構對公司年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此消息一出,公司隨即被*ST,自此也開始了連續19個跌停之旅。


有意思的是,在最後的關頭, *ST鵬起又拋出了一份保殼救命的大計。12月2日晚,已經連續14個交易日跌破面值的*ST鵬起拋出一份《債權債務重組協議》,擬由萬方投資控股集團在今年4月30日前代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朋起償還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及利息約7.9億元。但是,作為接盤方的萬方投資控股集團自身實力並不突出,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貨幣資金僅剩29萬元,市值僅剩14億左右。實力如此單薄的接盤方,卻要承擔起近8億鉅債,這也讓這份重組協議簽署的動作引來市場質疑。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前*ST鵬起一路跌破面值,說明公司的內在價值已不被市場所認同。即使最近股價有上漲,但不大部分可能是因為公司資金炒,一旦資金離場,*ST鵬起或將重回退市之路。


除了*ST鵬起,排跌停榜第二位的*ST信威,也迎來巨大危機,且最近也被曝出炒作風險極高。去年*ST信威連續跌停52天,最大跌幅超過90%。


2019年,*ST信威因融資困難,經營壓力大,資金鍊緊張等原因,造成公司連續三年業績虧損,上半年由於鉅虧155億元,成A股中報“虧損王”;三季報仍鉅虧158億元、淨資產為-87.16億元,再成三季報A股虧損大王。值得注意的是,1月7日晚,*ST信威發佈關於公司業績預計虧損及股票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稱,根據公司目前經營狀況,預計2019年度業績虧損。


由於*ST信威此前已連虧兩年,若2019年年報出爐證實虧損,公司股票將在年報發佈日起停牌,而後上交所將在15個交易日內做出是否暫停上市的決定。上交所官網顯示,*ST信威發佈2019年年報的首次預約時間為2020年3月5日。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最後的關頭,這家公司又極其惹得投資者注意。原因是公司之前宣稱要在境外成立一筆以投資5G為主的基金,總規模75億美金,信威出資26億美金。投資方向全部為5G/4G、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概念。隨後,該公司股價明顯上揚,從2019年12月6日至2020年1月8日的25個交易日裡,*ST信威走出了3個跌停和22個漲停,其中最長連續漲停17天,區間漲幅超過150%。


在此輪上漲中,*ST信威多次發佈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和風險提示公告,上交所也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ST信威充分披露風險,但仍未能阻擋炒作熱情。


近幾年上市公司利用概念炒作,就像擊鼓傳花一樣接連不斷,但大部分的結局都是暴漲後的一地雞毛。這一點倒可以參考過去炒作的一些企業。比如2014年,盈方微成功借殼舜元實業實現上市,上市公司也由房地產轉型新興企業。同年,盈方微瘋狂增籤各種大額定單的同時,傍上大熱的“北斗導航”與“車聯網”概念,一時間成為眾人追捧的明星股。然而這顆在眾人的目光中冉冉升起的新星,還沒來得及閃耀就開始了隕落。去年3月,因公司連續兩年虧損,股票將由“盈方微”變更為“ST盈方”,後期因各種炒作原因導致股民接連發起索賠。

當然,也有一大批主營業務雖已疲軟,卻也不用靠炒作翻紅的上市公司,因為它們家底很殷實。通過不斷賣地、賣房、賣資產,還能保持著一年虧損一年盈利,甚至都還不用冠名ST(根據規定,連續兩年虧損,名字前就要冠以ST),更不用說退市。


2020年,誰將是退市高危股?

蝴蝶效應


還有一批上市公司,不管主營業務行不行,也都善於“暗箱操作”,在違規的邊緣無限試探。一句話總結,用生命花式戲韭菜。


本來就陷入嚴重財務危機的銀河生物,去年3月27日,公司公告稱股票因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3月29日開市復牌後公司股票簡稱由“銀河生物”變更為“ST銀河”。2019年ST銀河跌停天數達30天,最大跌幅73%。


關於實行其他風險警示的主要原因,ST銀河稱主要是因為公司存在未履行內部審批及相關審議程序對外擔保、控股股東資金佔用等情況。據瞭解,其控股股東——銀河天成以上市公司名義對外借款並佔用導致上市公司涉訴,涉訴金額為6900萬元(不含利息)。同時,銀河天成還通過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地佔用銀河生物公司資金超過2.5億元。同時,控股股東銀河天成也在去年5月24日起,股票簡稱已變成ST天成。


實際ST銀河實際控制人潘琦,曾用了不足5年,通過聯合國資背景股東、買資產這種方式,完成了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再到上市的全過程,贏得了不少社會榮譽。但是,他為投資人交出了何種答卷?僅以ST銀河為例,據iFinD數據統計,自2000年至今,所有年度及2019年一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盈利共計3.49億元,虧損共計16.46億元。ST天成的這一數據亦是虧多盈少,自2012年至今共7個年度數據全部顯示虧損,2015年、2016年、2018年均虧損過億元。


ST銀河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數量還不是最牛。*ST康得去年被曝出122億的鉅額資金離奇“消失不見”,才讓市場大驚失色。*ST康得曾經市值一度高達943億元,受到了眾多機構、普通投資者追捧,被譽為“新材料白馬股”。截至2018年9月底,公司賬上的現金餘額還有150億元,理財資金27.9億元。然而,去年4月30日,公司新披露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53.16億元,其中122.1億元存放於北京銀行西單支行。但5月7日,北京銀行西單支行卻回函稱“賬戶餘額為0”。一時間,曾經的白馬股一夜崩塌,面臨強制退市。*ST康得去年跌停天數達到32天,最大跌幅70%。


同樣曾經是白馬股的康美藥業,情況與*ST康得如出一轍。


康美藥業製造了一起A股至今為止最大的現金造假案——一夜蒸發300億。去年4月30日,康美藥業發佈了“前期會計公告差錯更正”的公告,稱通過企業自查後,對2017年財務報表進行重述,結果是: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億元。


從康美藥業調賬的數據來看,簡直讓人大跌眼鏡,隨便一調整就涉及幾十億,甚至幾百億。但到最後也沒有說清楚,百億貨幣科目,誰弄沒了?


從去年10月10-26日,康美藥業的股價跌幅高達45%,幾近腰斬。同期,滬深300醫藥衛生指數也從9698.28點降至8650.64點,跌幅10.77%。與此同時,康美藥業對應的總市值從1084億元跌至596億元,市值蒸發了近500億元,失去了醫藥行業千億市值的“寶座”。


這不禁讓市場譁然,最大“黑天鵝”白馬股“雙康”隕落得以證明,地上的坑,隨處都有。


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11日,A股總跌停天數居前的幾乎均為“戴帽股”。戴帽情況除了業績不佳,還有各種因為觸碰了雷區引發蝴蝶效應的情況。比如造假雷,在2019年跌停了41天,最大跌幅達93%的*ST赫美,2019年會計師事務所對該公司年報“無法表示意見”,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也無法保證2018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2019年跌停了41天,最大跌幅達90%的*ST北訊,因去年4月27日發佈2018年度業績修正預告,將2018年淨利潤從此前的預計盈利0.85億元~1.82億元修正為預計虧損10.35億元~15.52億元后,公司股價一度連續27個跌停。又比如高管雷,新城控股去年因董事長猥褻事件,公司第二天跌停開盤,封單高達109億,3天蒸發超200億,此次踩雷的不僅是散戶,機構們也是損失慘重。


2020年,誰將是退市高危股?

總 結


2019年退市創歷史新高,年內共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這意味著,有超過87萬的中小投資者深陷其中。據Wind數據統計,2019年主動、被強制退市的11家上市公司(剔除資產重組)的股東戶數合計達87.88萬戶。


然而在這份沉甸甸的數據背後,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還有超過60只個股因存在退市風險成為*ST個股,僅5月6日當天,就有近30只個股被*ST,可謂史無前例。有業內人分析,從整體看,很多企業大多屬於週期性行業,宏觀經濟的下行對於週期性行業衝擊影響比較大。


當然,總有一些不服輸的企業即使被逼到退市的邊緣,仍在想辦法實施自救,上演花式保殼。比如,*ST海馬在去年年中一口氣處置了數百套房產,但公司前三季度仍然錄得虧損超2億元。力求保殼,公司以8.06億元處理資產,爭取扭虧為盈;*ST仰帆也通過收穫捐贈資產,要改善公司2019年度的盈利情況。


但是,上市公司保殼,表面上看可產生多贏,但其垃圾股的本質仍然沒有改變。特別是在即將到來的註冊制,大概率將徹底擊碎這種“幻想”,未來A股的生態將逐漸走向優勝劣汰。就像新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去年在上市公司協會的會議中所說,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堅決退市、一退到底,促進“殭屍企業”“空殼公司”及時出清。


由此,不論是從去年大跌眼鏡的跌停紀錄,還是近期嚴格的監管看,都在指向一個簡單且基本的道理:一切終要回歸基本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