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李逵到底是崇拜宋江,還是忠於宋江?

金生水起190142225


《水滸傳》中的李逵,是我們廣大勞動者,工人、農民最值得推崇的勞動人民的英雄形象。他出身貧寒,家有一老孃,一個哥哥當長工,所以他要求革命、推翻封建王朝比誰都積極主動。在他身上集中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純撲、敦厚、坦率的優秀品質,尤其是鮮明的階級感情和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

李逵“性如烈火”,是掃蕩一切不平和邪惡的“黑旋風”,是與統治階級勢不兩立的猛將。他要殺盡天下不平人,砍盡天下不平事”。封建王朝的一切法律、秩序,他都從來不放在眼裡。

《水滸傳》中的宋江,他出身小地主,做過“刀筆小吏”。他在社會上個頭矮小,胖而黑,常常受些腌臢氣,與平民百姓有一定的接觸,所以他反對強暴,反對貪官汙吏,同情勞動人民群眾的疾苦,並且“濟人貧苦,賬人之急,扶人之困”,得到勞動人民的愛戴。“及時雨”這個綽號就是勞動人民對他的稱譽。宋江是本來與統治階級有矛盾,刺配江州,更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反抗情緒。酒醉題“反詩",又闖下大禍,險些丟掉性命,終於被逼上梁山。宋江是梁山好漢一致擁護的領袖。他仁厚仗義,精明練達,與梁山弟兄忠成相愛,又有指揮和組織才能,善於利用敵人的矛盾,分化敵人,壯大革命實力,在勞動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下,保證了對敵鬥爭的勝利,把農民起義的革命推向高潮。

李逵到底是崇拜宋江還是忠於宋江?

李逵與宋江經戴宗介紹相識於江州,李逵對宋江的義氣早有耳聞,崇拜宋江如我們今天有些人崇拜明星一樣,相見恨晚。出於義氣和崇拜,當戴宗出差到東京,把照顧宋江的任務交給李逵時,他就主動斷了酒,“早晚只在牢裡伏待宋江,寸步不離”。

在江州劫法場,他第一個赤條條地掄著板斧,從茶樓上跳進軍官層層包圍著的刑場,砍翻兩個劊子手,從敵人刀口下,奪回宋江和戴宗的生命。救梁山好漢表現了,對兄弟的義不容辭,赴湯蹈火,同時更多是堅決和宋王朝對立,忠心耿耿地堅持農民革命的立埸。

李逵嫉悪如仇、打抱不平、充分對階級弟兄的友愛的一面。如他要殺假李逵,可是當他一聽說他家貧困,還有一個老孃,便馬上放了他,並給他十兩銀子。

李逵最信賴和崇拜的是宋江,但是一聽說宋江槍了劉太公的女兒,便拿起板斧,要砍倒杏黃旗,並不由分說地要殺了宋江,表現了崇拜和義氣是有底線的,革命的大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當他知道冤枉了宋江,便又毫不猶豫地向宋江負荊請罪。這是多麼光明磊落的性格。他既忠於梁山起義軍的事業,又熱愛梁山兄弟和勞動人民。

李逵忠於的是梁山起義軍的革命事業,立場堅定不妥協。在招安問題上,他第一個起來反對宋江的招安。他說“招安,招安,招甚烏安!”朝廷派陳太尉往梁山招安時,他便把“皇帝聖旨”“扯的粉碎”。這時李逵對於宋江先前的崇拜全部消失,剩下的是對梁山起義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對宋江招安的憤怒。

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也有盲動魯莽的一面,往往不講政策策略,掄起板斧亂放砍一氣。如三打祝家莊時,把已經投降梁山的扈家老小几呼殺光,就是有損梁山信義的錯誤。

李逵對於宋江的信賴是出於崇拜和義氣,但這種崇拜和義氣,不能侵犯梁起義軍革命事業的大義。當宋江侵犯時,李逵便造宋江的反。


用戶王者孝


黑旋風李逵莽撞粗魯,做事不計後果,殺人如麻但秉性格外單純,但是他最聽老大哥宋江的話,《水滸傳》中戴宗將李逵介紹給宋江,由於宋江及時雨的好名聲早已傳遍大江南北,李逵甚是崇拜,見到宋江,簡直俯首稱臣。

我認為這是李逵對宋江深深的崇拜敬仰之心,由此而引發的忠心和信任。

李逵此人純樸中顯露無知,天真又近乎莽撞,孝心、忠心都是他的優點,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快活瀟灑,如此不羈灑脫之人卻選擇跟在了一個處處顧全名聲的宋江身後,宋江一心只想著被朝廷招安,能夠光明正大的出現在世人面前,在他的眼中水泊梁山就是一個野蠻土匪窩,但是李逵非常不想,他希望宋江奪得江山,那麼他就可以活的更恣意瀟灑,無拘無束。

這兩者認識的差距,目的的天差地別,導致後來李逵被自己一生信任的老大哥宋江一杯毒酒了斷了性命,一個草莽漢子一生就此終結。


悅言紅樓


李逵從小父親去世,只有他娘對他好,連他哥哥都欺負他,李逵也只對他娘很孝順,可以看出李逵這個人很忠厚,依此類推,宋江第一次和李逵見面就給了他10兩銀子去買酒喝,10兩銀子想必大家也知道在那個時候有多值錢了,李逵見宋江仁義,對他也好,所以就無條件跟著宋江去了.

感激變成崇拜然後就忠心耿耿


電影彩精段片


李逵因樂於賭博當然更需喜歡金錢,因宋江能給他錢而結識宋江喜歡宋江,崇拜宋江。要問《水滸傳》李逵是崇拜宋江,還是忠於宋江,其實崇拜和忠於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多數是沒有崇拜就沒有忠於,所以說李逵首先是崇拜宋江,因為宋江能給與一些貧困之人解決臨時困難、或能幫助墮入困境之人解困,所以有扶危濟困的及時雨江湖美名。李逵因社會地位低下,又好賭自然貧困,早就仰幕宋江及時雨美名,一見面就能輕意得到宋江不少銀雨,當然內心就產生崇拜感,而宋江在未上梁山前,由於他的江湖名聲影響力,無形之中已成江湖頭領,當然上梁山後更是名正言順的集團和江湖頭領,李逵自然更是忠於宋江的,所以李逵即十分祟拜宋江,也十分忠於宋江,在李逵長期的言論和行動中確實證明對宋江的忠心。


老夫常談


崇拜和忠誠,其實我個人感覺沒什麼區別,原因意外幾點。

第一:崇拜宋江,畢竟宋江的忠情大家都很佩服,梁山上108條好漢,其實大部分人還是崇拜宋江的,畢竟宋江有情有義,為朋友兩肋插刀,李逵也不例外。

第二: 忠誠宋江,其實李逵是不佩服任何人的,它只忠誠宋江哥哥,也只聽宋江的,從李逵對待自己母親的孝順上就可以看到,他五大三粗沒有心眼,很多人都拿他逗樂,只有宋江從來沒有。

第三:最後,宋江知道朝廷要對付他們的時候,自己臨死前還帶著李逵,就怕這個傻兄弟闖下什麼禍端,不如和自己一起去陰曹地府,所以說宋江也是很喜歡這位兄弟的,他老實憨厚,沒有心眼。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酒電影


李逵既崇拜宋江,也忠於宋江。

李逵崇拜宋江的仗義疏財,人稱及時雨宋公明,公道而賢明。也因此,由崇拜而至於忠誠於宋江。他為宋江可以上刀山下火海,萬死不辭。但不是愚忠,若知道宋江干壞事,也敢與宋江拼命。


南宮外史


李逵對宋江來說,既有崇拜又有忠誠,宋江在江湖上的名氣,對於李逵來說如雷貫耳,這決定了李逵的崇拜,見面之後,見宋江平易近人,出手大方,李逵對宋江,由崇拜發展到忠誠,甘心情願的做宋江的小弟,甚至甘心為宋江去死。

這是因為李逵頭腦簡單而決定的,只要認準了,會一條道走到黑,其實,李逵反對招安,以他的智商,並沒有考慮什麼造反大業,只是感覺招了安,沒有在梁山自由痛快而已。


柳生飄雪


李逵可以說是在《水滸傳》中最沒有心機的人了。他的耿直,單純,武功高強註定了在電視劇中留下濃厚的一筆。

至於作者提的李逵是忠於宋江,還是崇拜宋江。我感覺兩者沒有區別。只需知道一點即可。李逵是不會背叛宋江的。

在水滸傳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出。只要宋江提出來的事情,李逵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別人反對宋江的意見,他都跟別人發火,甚至是出手打架。可見對宋江是多麼的信服啊。

所以說。不管是崇拜,還是忠義,二者沒有任何的區別。


90後影視狂魔


李逵形象認識的演變和金聖嘆的“誤導”

——分享有趣和觀點 散打三國與水滸(69)

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評水滸人物,對李逵是比較推崇的,在108人中把他列入九位上上人物之中,稱“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

——讀罷這句評語,恐怕十個裡頭有九個會表示疑惑:李逵啥時候又“天真爛漫”了?

且看一段描寫:

只見人叢裡那個黑大漢,掄兩把板斧,一味地砍將來……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傾翻的,不計其數。眾頭領撇了車輪擔仗,一行人盡跟了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晁蓋便挺朴刀叫 道:“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那漢那裡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

這就是李逵廝殺時候的模樣——不分皂白,只管砍殺。活脫一個濫殺無辜的狠人嘛!這,又哪點兒是“天真爛漫”了?

小時候上歷史課聽老師講水滸,除了對打虎英雄武松無限崇拜外,也覺得李逵“是條好漢”,儘管有些莫名其妙:也許因他也是打虎英雄,或因那句“黑旋風三字,端的醫得小兒夜哭”體現出的威風?

後來批林批孔、評水滸,因為他堅決反對招安、不做投降派!特別是扯皇帝詔書、打欽差,怒吼出“招安、招安,招甚鳥安!”——按老師說法算是“以實際行動維護了農民起義的正確路線”,於是在老師引導下倒真的覺得“他是個‘革命意志堅定不移’的英雄”了。


再後來的現在,就越來越覺得這傢伙“不像個英雄好漢”了。

你看他一出場,因賣唱女打擾了他正要賣弄“胸中許多豪傑的事務”的興頭,就把人額頭戳傷,後來賭場賴賬,和船上討魚時的野蠻,以及殺死滄州府那四歲可愛的小衙內……這些都讓人越看越覺得此人的粗俗、殘忍。


為啥對他形象的評價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我覺得是因為時代進步了,人們一般不會再受啥“階級鬥爭”口號的蠱惑、不會簡單憑啥“階級”啦、“G命”與否啦去評判一個人是“好人”、“壞人”了,更多的還是按是不是符合公序良俗(甚至合不合理合法)——即不知不覺會以現代的人文倫理道德去評判了,哪怕他是古人。怪不得有人要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喲!


好在他總算還有兩大特點,就是:1、不恃強凌弱(戳傷賣唱女那是小概率意外突發事件),在江州雖有惡名,卻也醉酒後不去找煩人麻煩,而是和同事——和他一樣的小勞子扯皮、打架;2、霸凌婦女。聽到說宋江強搶民女,就敢於唯一一次的跑回山寨去翻臉要和老大決裂。

所以說人性複雜。李逵雖狠雖惡,倒也是有一點“正義的底線”的。

從這個角度看他倒也該歸入好人範疇裡的。


還是回到主題吧——對宋江他當然是崇拜咯,五體投地那種。

原先他只是個臨時工獄警,收入不高,再加好賭,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突然從天上掉下個及時雨哥哥一甩手就送相當於現在三四千塊錢的一錠大銀子——這份豪闊可說一下就買住了他的心,從此他就下定決心跟定這個老大了,甚至連命都可以交給。


在宋江其實這不過是一種籠絡的手段,後來看這小弟表現的貼心貼肝兒,也就漸漸把他當做了心腹。

而他呢,跟到這位老大吃香喝辣,已經很心滿意足了。他的反對招安和因搶民女事件和老大翻臉,純屬本能——即他內心深處那種追求自由/散漫生活,和必須堅守的“忠孝義”的道德底線。

從這點看,他是個單純或曰簡單的,表裡如一的人,也許這就是金聖嘆評他“天真爛漫”吧?

我想金更多是從作者的描寫手法上做這個評價的。金明顯不喜那種“城府深”的人,而喜歡李逵、阮小七這種表裡如一的人,所以就把他兩個都歸入了上上人物。



林武師de文散打


看過《水滸》的人不會陌生,對李逵的描寫,達到極至。李逵屬多重性格的人,他既有憨直與淳樸的一面,又有蠻不講理,缺乏理性,粗野豪爽的一面;既有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行俠丈義,又有嗜酒成性濫殺無辜的惡習。因為,宋江所代表的信仰也是李逵的信念,所以他唯宋江馬首恩瞻,對宋江佩服的五體投地。在梁山唯宋江令才能是從。在梁山,李逵還是出了名的孝子。

瞭解了真實的李逵後,我們可以更清楚李逵為什麼膽敢砍倒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李逵對宋江那是佩服加敬仰,對自己母親即孝順又溫存。他砍掉梁山替天行道大旗,這是他性格暴躁,有真性情也。梁山英雄好漢就如同現在的頂級黑社會。李逵只不過是梁山第一個撕開這種假面具的人。替天行道只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李逵的氣忿也深刻的揭開了這一幕。

李逵這個人物也是內心很矛盾的,他既有堅定的造反精神,砍倒忠義旗也有兩種原因,一是誤恨宋江強佔民女,二是往昔對宋江搞招安的不滿和憤恨。反對宋江招安的政治路線,且在個人感情上又忠於宋江。以至於處在前後兩難無奈的境地。《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活生生的刻化出李逵這個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個人感情上,李逵是有所忠於宋江的,在反抗大宋封建統治階級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李逵大都還是忠於自已的信念的!只不過大事所qi,他是不幹心於宋江招安的投降路線的!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