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招安前已声明,不愿意的可领钱回家,为何感觉没有人回家?

宋江确定招安之后,向梁山的全体小喽啰们说过,不愿入朝的,可以领钱回家。确实有人领钱回家,数量不少,5000余人。“当下辞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宋江皆赏钱物,赍发去了;愿随去充军者,作数报官。”以此来看,梁山上108个头领,是皆入朝招安,而剩下的军马人员则去了三五千人。这一次就走了三五千人,不是小数。若放在别的州县,也是一股很可观的军事力量。为何给人一种没人回家的错觉呢?

宋江在招安前已声明,不愿意的可领钱回家,为何感觉没有人回家?

头领尽在

梁山的主角是一百单八将。而这些人即便有个别不愿接受招安的,也因为“义气为重,生死不离”的兄弟感情,割舍不下众人,只愿同舟共济,同生共死。这108个头领齐齐整整,即便招安之后,曾有人想借机分化打散,被众人一起回绝。方才有了后来的征辽。

宋江在招安前已声明,不愿意的可领钱回家,为何感觉没有人回家?

每一位头领都遂了宋江的心愿,一起接受了招安,不再是草寇。整体性,一致性,这两种印象完全覆盖了关于小兵小将下山的分裂性。如此一来,众人对梁山人马,方才觉得依旧铁板一块,没有人脱离组织。

宋江在招安前已声明,不愿意的可领钱回家,为何感觉没有人回家?

大部分都是“有罪”之人,一旦领钱回家,必定被朝廷追杀

简单来说,水浒里面的人,基本可以分三个部分。一种是罪大恶极,对朝廷也恨透了的人。二类是有点小罪,甚至没有罪,对朝廷态度属于中间派,只是看梁上发展壮大,觉得投靠梁山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三类是朝廷里面的人,被奸臣迫害的受不了啦,他们投靠梁山其实是来“谈合作”的,换句话说,这叫“曲线救国”,比如呼延灼这种人,他其实早就看出来,宋江有“招安”的意思。

宋江在招安前已声明,不愿意的可领钱回家,为何感觉没有人回家?

而他打入梁山内部,将来“里应外合”,把梁山给招安了,算是“大功一件”,你们看看呼延灼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的结局就知道了,在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之后,武将里面,似乎只有他一个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宋江在招安前已声明,不愿意的可领钱回家,为何感觉没有人回家?

而水浒里面,其实有太多这样想“曲线救国”的人。所以一旦招安。这些人必定会积极响应,而中间派其实就是“墙头草”,自然也想着,以后立功,能“拜将封侯”啥的,而不愿被“招安”,其实就那么几个人,他们这个时候要是离开梁山,估计天下之大,难有他们的容身之地,毕竟行走江湖,不是靠拳头就可以的。

宋江在招安前已声明,不愿意的可领钱回家,为何感觉没有人回家?

总之,无路可走的时候,别人指了一条路,不论艰难险阻也只能试一试,随大流已经是唯一能找到安全感的路。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