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明朝洪武年間,白銀就有開礦的記錄,四十年代中國地質學家宋書和以及地質勘探隊,對白銀地區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地質考察,1952年新中國再次成立由宋書和參與的六四一地質勘探隊,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勘探,最終確定了這座儲量高達一億零八百八十萬立方米總量的露天礦山,1956年三月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陸續來到荒漠戈壁的礦山,點著油燈,住著帳篷,同年進行了三次震驚全國的礦山爆破,巨大的震動和直衝雲霄的爆破塵埃居然讓美國人認為,中國正進行核試驗爆破。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觀景臺正下方一個巨大的露天礦坑呈現在眼前,這就是1956年開山爆破開採的礦坑的遺址“白銀露天礦二採場舊址”,270米巨大下陷的礦坑呈現漏斗狀,礦坑的底部是黑黝黝的積水,礦坑的斷面呈現出紅、褐色等不同的顏色。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年礦山基建到開採的全過程,從礦山出來後,驅車來到位於白銀市區的白銀火焰山國家礦山博物館。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博物館分作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展區,在戶外展區,一臺體型巨大的,車身上鑲嵌著“CCCP”字樣的,誕生於上個“蘇聯時代”的巨型電鏟履帶車,這是白銀公司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從前蘇聯購入,當年二號露天礦的開採就有這臺鋼鐵巨獸的身影,它一次可以抓取八頓礦石,是當時礦山開採的“巨無霸”。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的室內展廳,在工作人員的帶領和講解下,我的腦海裡一個完整的,只屬於那個“激情、熱血、艱苦奮鬥年代”的白銀建設的畫面,逐漸完整化的呈現在我的眼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宋叔和為代表的地質勘探隊初到白銀,其時西風烈烈,野狼嚎叫,“天山無飛鳥,地上不長草,有溝無水流,風吹石頭跑”是當年的真實寫照。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住在郝家川,幹在折腰山,死了打口銅棺材,埋在火焰山”的英雄氣概是老一代白銀人對於共和國最珍貴的誓言。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留住時代烙印的白銀礦山博物館

白銀是全國唯一以貴金屬命名的城市,也是中國首批有色金屬大型工業基地之一,相信那些為祖國有色金屬工業奮鬥終身的人們更加無法忘懷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和這座叫做白銀的地方。

聲 明

“白銀文旅”尊重文章及圖片的作者權益,與粉絲共同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我們將及時做出標註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