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韓佑(十二世紀)是江西石城人。南宋紹興年間,曾擔任畫院祇候的職位。他最擅長畫小景和花卉,草蟲則是以林椿為師法的對象。本幅選自“宋元集繪”冊第十三開。描寫田間一角,花葉生長茂盛,瓜果也已熟透,引來了兩隻覓食的螽斯。瓞是指小型的瓜,由於瓜曼能夠綿延生長,且不斷結實,螽斯有時也被稱為蟈蟈,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長在40毫米左右,身體草綠色,覆翅膜質,較脆弱,前緣向下方傾斜,一般以左翅覆於右翅之上。後翅多稍長於前翅,也有短翅或無翅種類。螽斯的生育能力旺盛,因此古人畫此,常蘊含有祝願子孫眾多的吉祥寓意。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臨宋螽斯綿瓞圖》高清局部圖

步驟一、 本作分別描繪了螽斯、香瓜和蟋蟀草三種物體。因為個體質感差異較大,所以線描手法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其中,瓜實部分具有一定的份量但是並不具有足夠的堅硬度,因此用細鐵線描勾勒。而葉子部分肥厚多汁,所以線條相對來說粗壯一些,葉筋為釘頭鼠尾描。後方的蟋蟀草質地較硬,以粗鐵線描勾勒為主,且行筆以順直為主,較少迴旋。相關的藤蔓則柔軟靈動,基本上是以行雲流水描勾勒的,最後就是螽斯,因為觸鬚、腹部、腿爪等各部位質感不一,所以混合了遊絲、鐵線、折蘆等多種描法。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步驟二、 紙張整體通刷一層淡古銅色(朱磦加墨加少許藤黃加少許曙紅)底色。瓜實的正葉平塗淡墨,反葉和藤蔓平塗薄三綠。花頭及上方的螽斯平塗薄白粉底色。下方螽斯前翅平塗淡赭墨色,後翅及腿爪、背板、胸板、頭部等平塗淡三綠。腹部平塗淡三青。後方的蟋蟀草以偏濃一些的淡墨平塗。背景下方的草坪整體烘染淡草綠底色。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步驟三、 下方綠色螽斯及瓜葉反面及藤蔓等統染清墨。上方螽斯分染清墨後還需從亮面往暗面大面積罩染白粉。正葉和瓜實則用偏濃的淡墨多次統染,暗色主要集中在葉筋的交接處。瓜實側面採用染高法處理,瓜臍部分則擦用染低法處理。後方蟋蟀草繼續平塗水分飽和的淡墨,沒骨感覺強烈。花頭部分則在根部統染極淡的褐色(赭石加墨)。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步驟四、 上方白色螽斯翅膀及背板等處分染淡赭墨後整體罩染淡赭石,腿爪和胸板、腹部等處的亮部分染白粉。下方螽斯後翅及頭背罩染草綠,腿爪及腹部、胸板等處的亮部提染薄五綠。瓜葉依據葉筋走向開始分染,葉筋左右的明暗要有區別,但不用留水線。正葉的邊緣同時罩染淡褐色。反葉也用淡墨分染出葉筋左右的明暗變化。蟋蟀草進一步平塗淡墨。瓜實和葉子的下方烘染少許淡墨。花瓣邊緣分染白粉。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步驟五、 上方螽斯翅膀暗部提染絳紅色(朱磦加墨加胭脂),胸板等白色部位的暗部分染淡黃綠色(藤黃加酞青藍加少許三綠)。下方螽斯前翅分染土紅色(朱磦加少許胭脂),後翅及背部用淡墨繼續深入。腹部及腿部的亮面小面積提染稍厚的五綠。瓜實和正葉開始洗刷,讓墨色變得更加沉穩,無光澤,有古舊味。花邊邊緣提染濃白粉。反葉及下方螽斯的後翅罩染薄三綠。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步驟六、 瓜葉葉筋復勒薄三綠,正葉邊緣粗筆緊貼外輪廓復勒淡墨,瓜葉破碎處淡墨漬染法處理。開始留白的瓜稜處用白粉細碎筆法點寫。藤蔓的亮部提染四綠色(三綠加白色),近實遠虛。隨後用淡草綠順外輪廓左右勒染。花瓣用濃白粉勾勒花脈,濃粉黃點蕊。螽斯墨線模糊處用中墨局部復勾,翅膀上分別用淡草綠和褐色點斑,最亮的大腿根部分別提染稍濃的四綠和白粉。草坪上的細碎沙礫以小蘭竹蘸上淡墨採用圓形筆法錯落點寫。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李曉明《臨宋螽斯綿瓞圖》繪製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