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擾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的“一員大將”

α干擾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的“一員大將”

2020年註定是要被載入史冊的一年。歲末年初之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突然暴發,而其傳染性則比預想的更為兇猛。截至2月5日15時,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24388例,疑似病例23260例,死亡492例。

α干擾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的“一員大將”

2 月 5 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正式向各地衛健委下發《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可試用α-干擾素霧化吸入(成人每次500萬U或相當劑量,加入滅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洛匹那韋/利托那韋(200mg/50mg,每粒)每次2粒,每日2次,或可加入利巴韋林(成人首劑4g,次日每8小時一次,每次1.2g,或8mg/kg iv,每8小時一次)。並提示注意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相關腹瀉、噁心、嘔吐、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同時要注意和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同樣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等收治了大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醫院推出的治療方案中也同樣推薦使用IFN-α進行抗病毒治療。

究竟干擾素是何方神聖?為什麼推薦使用干擾素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干擾素是何方的神聖?

干擾素是一種由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具有多種功能的可溶性蛋白,是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的關鍵效應分子,具有廣譜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功能。干擾素根據結合受體不同主要分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干擾素(主要為IFN-α/β)在機體控制病毒感染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自然情況下,IFN-α是人類應對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免疫保護性細胞因子。IFN-α具有廣譜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它的廣譜抗病毒作用並不是IFN-α直接殺滅病毒,而是通過與人體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刺激細胞表達多種抗病毒蛋白,影響細胞代謝過程,包括降解病毒RNA,並抑制病毒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由於抗病毒蛋白的作用不針對特異的病毒,因而IFN-α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活性。對於未受病毒感染的細胞,IFN-α通過誘導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而建立“抗病毒狀態”,可以避免細胞受到病毒的感染。正因為干擾素上述抗病毒和免疫調節的機制,故在病毒感染初期及時給予足量干擾素進行早期干預,將有助於提高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IFN-α單獨或與其他療法聯合使用已在各種慢性和急性病毒感染中進行臨床試驗,並顯示了一定的療效。

IFN-α有多種亞型,其中IFN-α1b是我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基因工程Ⅰ類新藥,主要研發人為榮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侯雲德院士,IFN-α2b是以國際單位來標識的如500萬IU,IFN-α1b是以重量來標識的如50ug,採用歐洲藥典MDBK細胞檢測α1b、α2b 1mg蛋白的比活性均為1~2×108lU/mg,因此10μg相當於100萬U,50μg相當於500萬U,相關研究證明,IFN-α1b是中國人乃至人類重要的抗病毒亞型。

疫情防治中臨床應用

在本次疫情防治的臨床實踐中,IFN-α被臨床應用。2020年1月27—28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3名醫護人員經過治療後,臨床症狀得到有效控制,經專家組討論,符合出院標準。出院醫護人員的主治醫生之一的協和醫院呼吸內科黨支部書記周瓊教授介紹,前期治療措施主要包括:臥床休息,加強對症處理,檢測生命體徵和體溫、氧合情況;常規檢測血常規、生化指標、複查肺部CT、複查核酸檢測;氧療,鼻導管給氧,有患者使用經鼻高流量;抗病毒治療,IFN-α霧化吸入聯合阿比多爾;部分淋巴細胞持續下降,肺部影像學病變重的患者使用丙種球蛋白;根據體溫、呼吸道症狀,結合生化檢測結果選擇抗菌治療。

1月29日

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重症醫學科主任陳紅表示:“28日早上我去查房,看到他完全沒有氣緊的表現了,提問也完全正常,(這種狀態)已經6天左右,咳嗽咳痰的症狀也已緩解,肺部的病灶恢復良好。他體內的病毒已經徹底消失,病毒核酸複查呈陰性。”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僅為陰性後,獲准出院。陳紅表示,醫務人員在該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對患者給予IFN-α1b霧化抗病毒,抗感染,祛痰,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及對症處理。

1月31日

佛山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癒患者出院。南海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振華說,患者最初主要以乾咳、低熱為主,症狀較輕,經詢問發現有武漢旅行史。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後,醫院組織專家每日對患者進行會診,採取吸氧、IFN-α霧化吸入、抗病毒、預防感染等治療手段,治療效果較好。“入院治療第三天開始,患者症狀開始減輕,說明我們採取的治療方案是有效的。”

1月31日下午

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場新聞發佈會在鄭州召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危重症學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國俊介紹河南3例治癒案例。3例患者均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第四版診療方案,給予克力芝口服,IFN-α霧化吸入、氧療,配合了中藥等治療,目前已經符合國家出院標準。

2月1日下午

黑龍江兩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從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出院。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院長王靜偉表示,兩名出院患者在入院後,首先開展了各項輔助檢查,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抗病毒治療、IFN-α的霧化吸入,並聯閤中藥治療。經複查患者肺CT基本恢復正常,且超過三天以上無發熱,2次核酸檢測陰性,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專家組會診。認為已經治癒,可以解除隔離出院。

事實上,IFN-α並不是第一次展露鋒芒。2003年,在SARS全球爆發期間,加拿大多倫多的一項臨床試驗研究表明:與單獨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相比,聯合IFN-α治療可快速恢復肺部放射影像學異常和更好的實現血氧飽和。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治療時間短至10天,患者對IFN-α治療的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極少,並且沒有加劇任何病毒相關的症狀。國內有一些小範圍的臨床研究,在小兒急性毛細支氣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性肺炎(含流感病毒及冠狀病毒)、手足口病(腸道病毒)等患兒,霧化IFN-α對改善臨床症狀、縮短病程有效,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α干擾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的“一員大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