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傳染病對人類而言仍然十分可怕。

那麼在幾百年前的古代發生了瘟疫,對當時的人們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大明劫》

故事發生在1642年,明朝內憂外患,一方面要面臨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另一方面又深受瘟疫的困擾。

眼看就要打不過李自成了,崇禎皇帝只好把囚犯孫傳庭放出來,讓他臨危受命。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乍一看好像是崇禎給他一個戴罪立功機會,但其實他入獄的原因很冤,他是被奸人陷害,再加上崇禎是非不分,他本來就不該入獄。

孫傳庭來到潼關後,發現這裡問題很嚴重,援剿總兵賀人龍不聽從調遣,糧草不夠,地方豪強強佔軍田……最重要的是還爆發了瘟疫,將士接連被感染。

這個時代的人面對瘟疫基本上是無解,因為這是1642年,要再過40多年列文虎克才會發現細菌,再過200多年伊萬諾夫斯基才會發現病毒。

這就好比三體人發射了兩個智子到21世紀的地球,物理學家們突然發現那些被定為公理的物理規律都不成立了,卻又找不出原因。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藥局提領趙川身上。

他學了幾十年的醫術,救死扶傷無數人,這場瘟疫卻讓他束手無策。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患者喝了他熬的藥一點效果都沒有,還是逃不出死亡的下場。

麻黃桂枝解表,黃芪白朮補氣,都是祖宗傳下來的經方,為什麼一點都不管用,他百思不得其解。

醫家傳統,祖宗療法,突然都毫無作用,這直接顛覆了他的三觀。

一個自認為在專業領域出類拔萃的人,其它人也對他十分認可,突然有一天被難倒了,而且窮盡畢生學識也解決不了這個難題,可想而知會對他造成怎樣的打擊。

正如智子把物理學家逼得自殺了,這場瘟疫也讓趙川開始懷疑人生。

他一邊問“到底哪裡不對了”,一邊撞在了士兵的劍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其實早在公元前430~前427年的雅典就曾遭遇瘟疫,公元21~1266年的羅馬帝國也是如此。

從有記載以來,傳染病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古代人沒有研製疫苗和特效藥的技術,但是可以思考病毒的傳播方式,從而找到減少傷亡的方法。

比方說,雖然古代人不知道什麼是精細胞和卵細胞,但仍然知道做愛可以生孩子,所以就能夠想出避孕的方法。

早在古埃及時期人們就用紙莎草、蜂蜜、鹼和鱷魚糞做成栓劑,達到避孕的效果。

而人類首次發現精細胞,是在1677年。

同樣的道理,古代人不知道病毒是什麼,也沒有能力殺死病毒,但是可以儘可能控制它的傳播,從而控制疫情。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電影中,江湖遊醫吳又可就是在偶然中悟出這個道理。

馮遠征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飾演醫院外科專家安嘉和,在本片再次飾演一位醫生。

他打開窗戶,陽光從外面照射進來,處於逆光環境的他就看見了灰塵。

灰塵平時我們看不見,但不代表沒有。

於是他猜測,病邪就像灰塵一樣,來無影去無蹤。我吸進去染上了瘟疫,再呼出來傳給你,你呼出來再傳給他人,這就是瘟疫的傳播途徑。

所以他的結論是首先要告知全程百姓,大疫將至,務必人人小心。其次是隔絕病患,以防人人傳染。以及開窗通風,以防疫氣聚集。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事實證明,吳又可的猜測是正確的。雖然他不能通過做實驗來驗證他的猜想,但至少大體的思路是對的。

然而軍隊的指揮使根本不相信他:放屁,淨在這裡危言聳聽。

吳又可的思想太超前了,自然不被人們接受,就像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堅持日心說,結果就是被活活燒死。

在所有人都不相信科學的年代,你相信科學,你就成了另類。輕則被排擠,重則被處死。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和“空氣傳播”相比,人們更願意相信是他們觸怒了瘟神,要給他們降災。

他們並沒有採納吳又可的建議,而是請高僧做法,驅瘟神,燒疫鬼。

那些驅邪捉鬼的江湖騙子能發家致富,像吳又可這樣的真正能救人性命的醫生卻顛沛流離。

吳又可當初在太醫院工作,但他看不慣庸醫弄權,所以才辭官做了遊醫。憑藉他的醫術,他完全可以升官發財,但是他不在乎名利,而是堅持做他認為正確的事。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他辭官做遊醫反而因禍得福,他接觸的病人成百上千,看到的症狀也是千奇百怪,從而讓他的醫術更加高明。

這同時也導致很多人跟不上他的思路,不理解他治病的方式。

軍營裡剛剛出現瘟疫的時候,吳又可和趙川一起去給患者看病。患者的症狀都是發熱嘔吐,但他倆寫的藥方卻截然不同。

趙川堅持認為他是對的,吳又可是錯的,又是說“這為世代醫家所遵循”,又是說“《傷寒論》歷經千年,不能因為僥倖治好了幾個患者就對醫聖不敬”,又是說“如此狂妄忤逆,是我醫家之大忌”……

事實證明趙川並不能阻止瘟疫,僧人做法也不能。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所有的辦法都不行,他們才決定讓吳又可來試一試。

吳又可的做法是隔離感染者,感染者住在一個地方,未感染者住在一個地方,不得越界。

其次是讓所有人用布蒙面,相當於戴口罩。

這兩件事同時進行,確實有效控制了疫情,至少每天新增的感染者的數量大大減少。

這種方法在400年後的今天仍然奏效,每個人自我隔離兩週,從而找出所有的感染者,進一步控制疫情。

不過吳又可這麼做只能保證不出現新的感染者,對於已經感染的人,他也沒有辦法把他們全部治好。有的人喝了藥就好了,有的人喝了藥也不會好。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孫傳庭見狀,做了一件至今都飽受爭議的事:在出徵的前一天,他趁感染者們睡著後下令放火把他們全部燒死,企圖逃出來的也會被火槍擊斃。

孫傳庭對此的解釋是,如果帶上他們,他們非但打不了仗,還有可能傳染整個軍隊;留在這裡又有後顧之憂,如果有人把他們放了出來,後果不堪設想。

其中有一個軍人才十多歲就被強迫充軍,他不想打仗,他想回家看他的母親,所以他即便治好了病還是希望吳又可不要解開他的白布條(繫了白布條的就是感染者)。

他還遠遠沒到打仗的年齡,他躲過了戰爭,卻沒躲過無情的烈火。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孫傳庭在整部電影都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你很難用“好人”或“壞人”來評價他。

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有缺陷、有汙點、有心機、有城府的角色,遠遠比那些偉光正、十全十美的角色更能打動人。

孫傳庭的初衷是保家衛國,但是他也可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假如殺一個人可以救十個人,也許很多人都不會動手,但是他會毫不猶豫地動手。

同樣的,既然燒死感染者們可以拯救整個軍隊,甚至拯救全國人,他也會毅然去做。

雖然死者的家屬會罵他,百姓會罵他,直到四百年後的今天人們還會罵他,但是他不在乎,因為他堅信犧牲小部分人、拯救大部分人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當然,幾百年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感染瘟疫就是九死一生,孫傳庭燒死感染者有他的道理。但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就沒有必要了,既然感染者是可以治好的,又何必殺了他呢?)

當初孫傳庭剛剛到潼關後,就先假裝向賀人龍示好,然後趁其不備將他拿下,把賀人龍以及他的親信全部殺了,從而完全掌控潼關。

有人綁架他妻子威脅他,他就騙對方會帶他去治病,其實是一刀捅死他。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兇殘暴力同時又懂得智取,堪稱智勇雙全。

地方豪強強佔軍田,孫傳庭向豪強追繳歷年積欠的軍糧,豪強就燒了賬本,又燒死王令吏,死無對證。

豪強覺得孫傳庭拿他們沒辦法,孫傳庭就以暴制暴,先斬後奏。

他們覺得孫傳庭不可能把他們全都殺了,但孫傳庭偏偏就是要把他們全都殺了。43個豪強全部斬首示眾,家產充公。

他們心狠手辣,沒想到孫傳庭比他們更狠。

最狠的是他把所有感染瘟疫的人都燒死,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這個世界必須有人做好人,也必須有人做壞人,既然大家都不願做壞人,那就我來做吧。

他擁有一切成大事的特質,只可惜遇到了崇禎。

崇禎不肯給他充足的準備時間,也不肯給他軍餉和增兵,只是一味地催促他出兵,最終孫傳庭大敗李自成。

果然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孫傳庭曾經問過吳又可:你覺得大明朝氣數已盡了嗎?

吳又可說:明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癒。

孫傳庭和吳又可阻止了瘟疫的蔓延,但是沒能阻止明朝的覆滅。兩年之後的1644年,李自成就攻陷了北京。

吳又可治療瘟疫和崇禎治理朝政形成鮮明對比,人禍永遠比天災可怕,瘟疫不能讓明朝覆滅,但是昏庸的皇帝可以。

如果皇帝昏庸,有再多的猛將神醫都無濟於事。

在古代發生瘟疫該怎麼辦


大明劫的“劫”,不僅是指瘟疫,更是指他們有崇禎這樣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