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握信息化之手,享破繭成蝶之美

緊握信息化之手 享破繭成蝶之美

陽信縣實驗小學 孫婷婷

我叫孫婷婷, 是國家第一批三支一扶支教大學生,2006年因為愛上陽信的梨,而選擇了陽信,自此紮根陽信教育事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工作經歷簡介

——用心做,工作就是你的事業

我2006-2008年在勞店中學支教,這是我職業生涯的開始;2008-2012年在溫店中學任教,在這四年裡我買房、結婚、生子、取得了第一個市級優質課,特別感激領導能給我機會,耐心指導我,讓我成長。也許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差的就是這個機會。


緊握信息化之手,享破繭成蝶之美

當機會來臨時,一定要珍惜,緊緊的抓住,不顧一切的付出,收穫便是水到渠成。很多領導同事對我的印象標籤都是“拿事當事”,其實,只不過是我對待工作的態度罷了,只要任何事情找到我,就是信任我,即使我不會,我也會想方設法解決,而不是推諉,在我眼中,沒有小事,只有信任,這就是機會。

2012年我考到實驗小學,如果說拿到第一個市優質課讓我對自己充滿自信,那麼榮幸的進入實驗小學就是我職業生涯的另一個起點,另一個更廣闊的舞臺,更多的機會等著我。

用心做,我們養家餬口的工作,就會成為我們實現自身價值的事業。

理想也許很難實現但是必須追求,因為追求的過程,讓我們的人生有了意義。

牛刀小試,蓓蕾初綻

——與前世的三千次回眸,換來與希沃結緣

2014年我們學校安裝了第一批希沃的交互智能平板,我特別喜歡。之前研究ppt都是跟別人的課件偷偷學習,每個班級有了一臺大平板,我每天都在研究電子白板軟件有什麼功能,怎麼使用,所以在縣裡舉辦第一屆交互試講大賽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參加了,並且拿到了比較好的名次,還擁有了人生第一個平板電腦,並且在賽前培訓時留了電話號碼,一個普通的習慣性動作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在2015年的某一天,回想培訓時講師講的交互課件的內容可能會優化的地方,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實現,我發了條短信。(我還是比較害羞的,不好意思直接打電話)結果,我關心軟件升級問題,感動了希沃的小夥伴。

我變成了他們的核心用戶,開始加入他們bbs論壇的籌備,一個信息化教學交流的線上陣地,我申請成為論壇的版主,主要是策劃實施線上交流活動。(這是2016年在廣州給我頒的獎)。我就是流轉版主。除了交流也有很多福利。保溫杯啊,U盤啊,抱枕啊,各種書籤啊,書籍啊,非常豐富。

大雅殿堂,技術為伍

——與大師們對話: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2015年8月我作為第一批核心用戶受邀去廣州總部學習參觀,並且連續4年,每年暑假都以不同形式去廣州總部參加學習、培訓,每一次去廣州都會遇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熱愛信息技術教學的老師,真正信息技術專業的反而不是很多,所以,大家不要因為自己的學科而對信息化教學排斥。

在廣州,除了欣賞了南方特有的風情外,我還感受到了希沃的企業文化,我們一線教師的體驗至上,我們可以直接對話產品經理提出我們教學上的需求,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是從未體驗過的,而自己的需求真正實現的時候更加激動。

在廣州還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技術達人,國培講師,不同學科的老師,卻都有相同的愛好,就是鑽研信息技術教學,用最好的平板、手機、筆記本,只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大師對話,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點都不誇張。

實踐求真,組建團隊

——開始行動就成功了一半,不怕慢就怕站

2015年從廣州回來,我便著手建立了教育先行者同城會,開始了信息化教學培訓之路。

立足教學,碎片化學習。

我嘗試過各種形式,比如線上培訓,設定好學習的內容,微信學習,每天達標測試,現在這種學習更加規範有序了,希沃學院設置好了不同需求的課程,我們想學習,只需要一個微信群,申請開通線上訓練營就可以學習啦。比如利用週末跨校培訓,本縣區的老師都可以參加;比如利用無課時間集中培訓1-2節課,碎片化的學習,一次學習一個技巧;再比如以比賽促學習,為了搞微課大賽,至少培訓了4場以上視頻的錄製和剪輯技巧。老師們受益匪淺,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素養,尤其是青年教師提升尤為迅速,各級各類檢查評比中可以脫穎而出。在這裡所有的培訓都是自願參加,老師們的興趣是第一位的。

我的每一次培訓活動都有拍照留存檔案,上傳到bbs論壇,現在回想起來,檔案意識太重要了,需要查找資料時,都可以輕鬆找到。除了照片存檔,還有活動方案,流程,反思。真的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這件事情,想了解老師們可以去論壇轉轉看看。

2.立足管理,培養後備力量。

除了這些培訓,我們學校電教辦把常規的信息化教學培訓納入學校的計劃中,通過教育先行者同城會成長起來的骨幹教師就能承擔校級培訓了,成為學校的後備力量。在各個年級組內還主動承擔起輻射帶動作用,帶動更多的老師一起學習進步,並且在各種檢查評比活動中,凸顯出了獨特的優勢,成為實驗小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獲得各級領導的好評。當然,所有的活動都是得到我們兩位李校長的大力支持的,說兩位李校長是我的貴人,一點都不為過。人生三大幸福的事情,出生時有好父母,上學時有好老師,上班時有好領導。我就是那個幸運的人。還有一句話,就是越努力越幸運。

這裡總結兩個關鍵詞,有興趣,領導支持。

其實在2018年的4月教育部就提出了新時代的教育信息化:從1.0走向2.0,明確提出了要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這樣看,我們其實走在了信息化教學的風口,順應了時代的要求,走在了前列。

3.立足課堂,家校溝通。

2016年4月開始試用班級優化大師,這是一個管理班級的軟件,可以管理班級的常規,也可以家校溝通。當時我教的六年級,使用以後,立竿見影,孩子們上課特別積極,成績提升的很快,很快改變了班級面貌。這是我當時發的朋友圈,這張圖就被希沃公司選中放在了班級優化大師的官網上了。

這個軟件,可以從幼兒園用到高中,甚至可以用於學校管理,最重要的是可以保存數據,自動生成報表,把學生的行為進行量化管理,孩子喜歡,老師輕鬆,家長信服。讓我們感受一下好不好,(隨機抽選三位老師)有沒有正在使用的老師上臺跟大家分享幾句您的感受呢。(謝謝)

4.大膽應用,獲得認可

2016年10月,我去市裡上科學優質課,用到了授課助手和班級優化大師,還記得當時的情景,老師們都紛紛拍照,打聽這是什麼,怎麼學習?遺憾的是我因為數學老師的執拗,沒有取得令我滿意的成績。我的感受是,老師們不是排斥新技術應用於教學,而是沒有機會系統的學習,沒有找到合適的平臺,也許就是差一個機遇。

2016年11月我參加市教壇新星評選時,上課的內容是條形統計圖,在學生展示的環節我使用了授課助手,為我的表現加了分,並且成功的引起了當時市教研室徐大有老師的關注,徐老師又因為這個技術專門打電話為參加省優質課的選手取經。這也算對我的另一種形式的認可吧。

給大家現場展示一下,希沃授課助手的創新應用,其實在今天的開場誦讀環節,我就用到了這個軟件為大家現場直播的郭老師的現場剪紙和韓老師的書法創作過程。除了這些傳統的用法,我今天為大家展示一種創新的使用方法。有請臺下一位老師上臺和我一起完成。

我今天帶來了一個顯微鏡,在小學六年級科學中會用到,打開希沃授課助手,我們把手機利用手機支架固定在顯微鏡上,把攝像頭對準在目鏡上,這時候調節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觀察者可以看手機屏幕輕鬆調整,臺下的同學們可以直接看到與實驗操作者完全相同的內容。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們現在調整物鏡試一試,再換一個玻片標本試一試。(謝謝你的幫助)那我們現在隨機抽選一位老師,請問剛才把顯微鏡下的圖像投放在大屏上是用的哪個軟件?(這個要抽選),再提問一下,用到的是希沃授課助手的哪個功能呢?這個舉手回答好不好?(謝謝大家,看來大家真的是聽得很認真,回去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2015年到2017年所有學習培訓都是圍繞的信息技術如何和教育教學融合,怎麼把這些軟件用到我們的課堂中去,怎麼服務我們的教學。到2018年5月,我參加了希沃組織的杏壇講師培訓考核,他們也是順應國家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啟動了培訓杏壇講師計劃,讓更多的一線教師走到全國各地做培訓。自此,我開始探究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創新應用。

5.外出“傳道”,繼續成長。

2018年我開始了大大小小的培訓分享交流之路,近的去過三小,河流,溫店,遠點的去過慶雲、德州、濰坊、菏澤,再遠點去過山西、廣州,面對的群體有一線教師,有電教主任,也有校長、局長,基本上我每去一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因為每個地方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有的是想學會如何備課授課,有的是為了在省裡比賽中獲獎,有的是向全面的瞭解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場景,有的是想了解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來選擇設備,給我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兩個小時,半天,互動,這對我來說都是挑戰。

其實我是比較懶的,我喜歡把所有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羅列下來,然後一項一項完成。這其實就是艾森豪威爾原理。如果近期沒有什麼大活動,我是喜歡摟著平板看電視劇的。但是,只要有任務,我能夠迅速進入狀態,廢寢忘食的學習,迅速的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並且變成我自己的。所以,每一次挑戰都是一個絕佳的學習的機會,一舉兩得或者一舉數得。

榮譽表彰,激勵成長

——榮譽是對我的肯定和鞭策

當然我的興趣也給我帶來了很多榮譽,雖然這些榮譽在大家面前不值得一提,像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教學能手,教壇新星,學科帶頭人、優質課這些系統內的榮譽,這點成績在大家面前不值得一提,卻也是團隊的力量,感謝實小的數學團隊的辛勤付出。

還有一些信息化教學相關的證書,可能在晉級考核時候不加分,但是,確實是對我的認可。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的遠,就是這個道理。走得越久,越明白這個道理。一路走來,我因為興趣而應用信息化教學,因為鑽研而獲得機遇,我深深的感受到越努力越幸運。這與領導的大力培養是分不開的。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位貴人

從2015年李校長就發現我善於鑽研信息化教學,就有側重的讓我去參加一些培訓活動,真是讓我充滿感激和感動。

2015年9月去青島學習翻轉課堂、微課程建設;

2016年9月我去廣州參加過樂高教育培訓,較早的見識了樂高教育、機器人編程教學,回來開設了智慧拼搭特色課程;

2017年8月去北京參加創客的培訓,回來開設了3d打印特色課程;

2017年11月李校長推薦我和兩位老師去樂陵學習大課堂教學;

2017年11月去廣州學習人人通網絡空間建設;

2018年4月去濟南參加教育部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2018年7月去浙江參加名班主任綜合素質提升培訓班;

老師們可以看到,這些培訓包括了網絡空間,創客空間,教學模式,微課程等知識,這些與信息技術都分不開,每一次培訓都包含了領導對我的用心栽培和期許。所以,我現在考慮問題,慢慢的由小我到大我變化,眼界越來越寬,考慮問題越來越周全。

當然,學會的越多,我發現我不會的更多,需要做的努力更多。是教育信息化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緊握信息化之手,讓我享受破繭成蝶之美。

與大家共勉:

本職工作做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讓你的興趣成為你工作的助力

學會制定目標,一天,一週,一月,一學期,一年,五年……

為了實現目標而付出足夠多的精力

尋找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團隊

要有檔案意識,船過水無痕,學會記錄和積累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

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讓我們一起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

讓我們攜起手來,

將"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