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簡略解讀一下題目。這句話出自《韓非子·喻老》,文章講的是扁鵲大神給某個君王看病的事。故事更為人熟知標題的應該是高中的課文《扁鵲見蔡桓公》,只不過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內容不多贅述,隨處可以查到。江湖上盛傳的“扁鵲三連”便源於此。

  “醫之好(hào)治不病以為功”,在故事中成為了一句莫大的諷刺。句子的原意用白話翻譯就是:醫生總是喜好藉著人們對疾病的認知空白,憑空給一些沒有病的人捏造點病症,然後假裝治療一番,以此作為自己的功勞。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讀到這裡大多數人應該或是感同身受,或是心有所思,嗤笑而過。然而和我一樣的經理人心中恐怕實則更多的是悲傷和落寞。因為從古至今,這樣的情況總是在無限的再現。醫患之間的信任關係不是我的專業領域,且不評論。而我作為職業經理人,在某種程度上講,其實也是企業的醫生。

  迄今為止我做商業運營也有幾年時間。項目不論大小,其發起點無一例外——企業現有業務發展出現了滯澀、甚至大幅回落。然而在運營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相同的窘境——當運營過程中企業基礎業務出現回暖時,我作為戰略運營指導的角色地位也相對的被邊緣化。究其本質,大部分企業領導者關注的仍舊是“業績”,而非“格局”。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有如人就醫一般,一旦病症出現些許好轉,便將醫者拋之腦後,盲目篤信以後的病症可以自愈。全然不顧病情恢復是否正常,甚至是否有其他隱藏的併發症。


想起某日,與一企業老總同桌而飲。

對方問到:“你們經理人到底是做什麼的。”

我答:“簡單來講,入駐企業觀察其業務運轉,梳理其經營現狀和戰略方向,給予相關指導和支持,幫助企業最終實現增值。”

對方不屑道:“你觀察的東西,我也都能觀察到,還要你有用嗎?”

那樣的舉止神態,應該像極了幾千年前的蔡桓公吧。大有“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之意。

我想起席間他談及孩子看病的事,不禁反問:“令媛近日患病,就醫前可知是什麼病因?”

對方答:“知道,是支氣管炎。”

我又問:“那看過醫生後,結果是什麼病因?”

對方答:“確實是支氣管炎,還有一些併發感染,總算已經痊癒。”

我笑問:“既然已知病因,那你為何不自己買藥,還要看醫生。”

對方答:“當然看過醫生才放心。”

我言:“之於企業何嘗不是如此。別人能看到的表象問題,確實你作為領導者也許能看到;但一些併發的隱患,別人看的到,你卻不一定看的到。所謂,由表及裡。

同時,你知道病症不代表有能力自己根治,但別人或許可以。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職業差別。所以,之於患者,有醫生之行業;之於企業,有職業經理人之崗位。”

對方啞然。

  茫茫商海,能夠平穩發展十數年的企業並不多,數十年之久的更是鳳毛麟角。而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除了能夠應對來自行業內外的各種衝擊和波動之外,更多的是對於行業發展趨勢和國家政策形勢的預測和把控。在我的專業領域中,稱之為——前瞻。(這也是我作為經理人的核心職能之一)

  掙今天的錢固然重要,但明天、後天的錢是否能掙到,也是企業永遠無法規避和必須思索的戰略核心問題。有如扁鵲之言——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