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探尋診療方案背後的故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人類從來沒有面對過的突發傳染病,當它在武漢突然暴發時,無論從病毒還是到疾病,全球科學家都一無所知。中國各醫學領域的科學家緊急行動,在病房、在實驗室,從細緻的觀察摸索開始,逐漸豐富了對這種突發疾病的認知,推出並逐漸更新臨床指導性文件,以指導各地開展科學防控和救治。日前,集合眾多專家集體智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已更新至第五版,本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參與專家,探尋診療方案制定及數次更新背後的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

帶著緊迫任務急赴武漢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作為國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兩進武漢,在承擔患者救治任務的同時,也承擔了很多臨床科研任務,主導制定了第一版診療方案。

2019年最後一天,曹彬趕赴武漢金銀潭醫院,同當地醫務人員一道,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開展臨床救治,包括危重症患者的搶救。在最初病原不明的時候,曹彬所在的國家專家組還承擔著國家衛生健康委下達的一個緊迫任務,總結患者臨床特徵、救治經驗,編寫第一版疾病診療方案。

“12月31日當天見到患者後我們就發現,這些患者體現出了一些共同的特點,急需將臨床觀察及實驗室檢測發現的疾病規律和特點進行歸納總結。”曹彬及專家組成員抵達武漢後,就開始對醫院收治的疑似病例進行會診。

2020年的第一天,由曹彬執筆的第一版診療方案初稿緊急完成,但診療方案的命名,讓專家們商討了很久。最終,這個臨床治療的指導性文件最終被命名為《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版)》。“第一版診療方案的編寫,彙集了所有最初參與患者救治專家的貢獻,大家一直堅守在患者的床邊,仔細地觀察、歸納、整理、修改”。

鑑於當時疫情主要集中在武漢市,第一版診療方案寫成後並未對全國下發,重點下發至武漢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月4日,受武漢市衛生健康委的委託,曹彬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禮堂,針對第一版診療方案,對武漢市所有醫療機構的感控醫生、臨床骨幹開展了培訓。

1月23日,受科技部委派,曹彬帶領一個科研小組再赴武漢,承擔重症救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配合國家臨床救治專家組,發現和驗證有效的治療方法並證明其安全性,實現臨床科學救治,提高治療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我們要爭取儘快拿出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臨床研究成果,及時修訂診療方案,第一時間轉變成臨床實踐,以指導更多的醫生進行科學的臨床診療”。針對此前受到過度追捧的抗病毒藥物克力芝,在新版診療方案中給出了明確的不良反應提示,就是源於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開展臨床研究摸索出的經驗。

疫情不等人

方案更新容不得停歇

隨著對疾病臨床認知越來越豐富,診療方案也在持續更新。第四版診療方案在1月27日發佈後,第五版的診療方案在1月29日就已進入了討論環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教授受邀參與到新版診療方案的修訂工作中。“第四版剛剛發佈,第五版就提上了日程,這樣的更新速度讓人震驚,但也從側面說明了疫情不等人,我們的抗疫工作容不得絲毫停歇。”王貴強說。

“討論乃至爭論是貫穿始終的,看得出,每一位討論者都在盡力而為,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但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最快速的遏制疫情,最大程度的讓公眾安心”。王貴強舉例說,“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裡的“可能”二字,專家們就討論了很久,“無症狀感染者都查到了病毒,感染病學上的傳播意義就成立了,使用了‘可能’二字,主要考慮到無症狀感染者造成飛沫傳播的概率很低。其次,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尚不明確,初步研究提示其檢出率很低。”基於以上考慮,第五版診療方案確定瞭如上表述,“避免因過度強化這一人群而引發可能的公眾恐慌”。

在王貴強看來,“更細化、更精準”是整個第五版診療方案的最大特點。2月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北京、廣東、湖北三地專家召開視頻會議,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王辰院士,以及北京和武漢的感染病專家、重症專家、呼吸專家等,共同對第五版診療方案進行討論。鍾南山院士主持討論,將第五版診療方案進行詳細梳理後基本定稿。“此次疫情,全國動員、全力以赴,尤其是武漢市、湖北省的醫務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也義無反顧。疫情不斷變化,診療方案也需要不斷更新,適應防治需求。我們希望通過診療方案的制訂,形成可操作性的文件,指導全國抗擊疫情。”王貴強說,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仍需聚焦兩大問題,一是發現和隔離感染者以降低發病率,二是及時有效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降低病死率。

深入現場直面患者

貢獻傳統醫藥智慧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

齊文升通過在武漢實地調研,形成了中醫治療方案的雛形。在第三版診療方案中,首次納入了中醫治療方案。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不深入現場,不直面患者,很難做出準確判斷。”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說。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仝小林院士在除夕當天抵達武漢,“兩天的時間,我們通過對100餘例發熱門診、急診留觀及住院病人的臨床實地觀察,在疾病分期、不同轉歸以及應對策略上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作為第四版診療方案中醫治療方案的主要起草人,仝小林介紹,在第四版診療方案印發前,他還與抵達武漢的另一位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國醫大師晁恩祥、薛伯壽,以及劉清泉、劉景源、張洪春等多位專家進行溝通,才最終確定新版的中醫治療方案。

仝小林表示,與上一版方案制定的過程類似,他們也充分聽取了湖北省中醫專家組的意見。“因為湖北當地專家最早接觸患者,接觸的病人也最多,他們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是不僅能在病房看到病程較長的確診患者,對於發熱門診、急診留觀室病人及社區的情況都比較瞭解,有助於更全面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機及病情演變等。”基於以上情況,新版中醫治療方案增加了對疾病全過程的分期,覆蓋居家醫學觀察病人、發熱門診病人、急診留觀病人及住院病人。

新版中醫治療方案的一大亮點是去掉了中醫繁雜的辨證過程,將初期“寒溼鬱肺”、中期“疫毒閉肺”、重症期“內閉外脫”、恢復期“肺脾氣虛”的不同臨床表現和推薦處方甚至是推薦劑量相對應。“制定方案是希望起到一種提綱挈領的作用,各省市可以在此框架下,根據實際情況和當地專家的意見,對方案進行細化和完善。我們之所以具體到藥量,初衷就是讓那些中醫功底不深,甚至基層醫生操作起來都比較簡明,能用、會用中醫方案,把中醫方案落到實處,真正做到中西醫結合。”仝小林充滿期待地說。

文: 健康報首席記者 劉志勇 記者 王寧 夏海波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