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科學防控是應對疫情的優良“疫苗”

疫情面前,防護自保也是一種貢獻。在防控疫情工作日益深入的當下,戴口罩作為有效的個人防範措施,已是人盡皆知,但何時何地佩戴,使用後應否立即廢棄等,卻並不是每個人都瞭然於心。

連日來,全國多地出臺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詳細規定“口罩令”的實施範圍,並與時俱進,不斷修正。以廣東為例,2月5日,該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即發佈2號通告,更新了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相比於1號通告,2號通告結合國家已發佈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將“口罩令”的實施範圍刪除公園,增加了超市、農(集)貿市場,還新增了“口罩佩戴原則”部分,明確提出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時,不需要佩戴口罩。

面對疫情,科學防治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既要掌握病毒感染的科學知識、懂得疫情的傳播規律,在此基礎上採取必要的防護、隔離措施,但也要把握其科學性。進一步糾偏和規範民眾在抗疫過程中的行為,告知如何正確合理使用口罩,在防疫形勢嚴峻的當下確有必要。

讓每個人都有口罩防護,並懂得合理使用口罩,利人也是利己。口罩等防護用品在這一時期更應務必科學使用,決不能在不該用的地方浪費。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一線醫務人員N95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告急。我們要千方百計保生產,但也應注意到,不會使用口罩、盲目使用口罩、過度使用口罩,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中國疾控中心指導公眾使用口罩的原則,是“不盲目使用,不過度防護”,從這一角度而言,引導民眾正確合理使用口罩,也能有效避免擠佔寶貴的醫療資源,讓專業防護用品用於真正急需的臨床一線人員身上。

抗擊疫情是全民行動,從農村到城市,從社區到醫院,從科研人員到普通個體,都在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也更是一場科學戰役,唯有講究科學方法、注重精準施策,才能不斷提高科學性和有效性,讓各項防控舉措更加有力。讓我們用理性迎戰,以科學作主,通過科普、培訓或是其他方法,使防護更加科學得當,在釐清和矯枉中減少浪費,以此將疫情的危害降至最低,逼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