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病的時候,媽媽很愛我

一個從事多年的語文教育的老師跟我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教了多年的閱讀寫作,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寫“媽媽的愛”這種主題的時候,孩子們都會用的一個素材是:我生病了,媽媽照顧我,我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很感動。


我生病的時候,媽媽很愛我

讓他們換個別的素材寫,大多數孩子都十分為難。他們知道媽媽愛自己,可是說不出來具體的事情。

我啟發他們:想一想,你跟同學有矛盾的時候,媽媽怎麼開解你的?你考試前很緊張,媽媽怎麼鼓勵你的?媽媽帶你出去玩,帶你吃好的,陪你讀書,給你衝牛奶,為你做早餐,幫你洗衣服……這些都是媽媽愛你的事啊。

孩子們的回答大同小異:

“我跟同學有矛盾,媽媽總會先把我罵一頓。她會說:‘叫你寬容一點的!先反省自己的問題!怎麼老是你跟同學有矛盾?你不要手長嘴長嘛!’”

“考試前緊張,媽媽會說我:‘誰讓你平時不肯踏踏實實?現在要考試了才來想著緊張!平時學好了的同學胸有成竹,人家才不緊張!’”

“媽媽帶我去吃麥當勞,總是不情不願的。她會說:‘讓你吃點健康食品,你就總要吃垃圾食品。這種東西好熱氣的,回去上火了喉嚨疼不要在那兒哼哼唧唧!’”

“早上剛起床我沒胃口吃早餐,媽媽十分不高興:‘叫你早十分鐘起來清醒一會兒就會有胃口的,你非要磨磨蹭蹭到現在!我起個大早做好早餐,你不吃,等一下胃餓壞了……’”

“媽媽陪我看書,總會說:‘你看人家書裡的XXX,條件那麼差,多懂事啊。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還身在福中不知福,老抱怨,讓我操心。”


我生病的時候,媽媽很愛我

“媽媽愛用激將法,前不久我去鋼琴考級,她說‘就你這樣的水平,考過都夠嗆,考到優秀就更不可能了!’。雖然知道她是激將說反話,但我還是心裡挺不好受的。”

看來,溫柔的媽媽更容易出現在孩子生病的時候。

孩子們告訴我,生病的時候,媽媽會輕言細語地說話,眼神溫柔又關切,端藥擦汗,充滿愛意。

但有個女孩補充:“我感冒發燒的時候,媽媽也會批評我呢。她會說‘跟你說早上多穿一件衣服,你非不聽。感冒發燒了,你受罪,媽媽受累。我既不能上班,又不能休息!真是頭大!’我一聽這話,更難受了,端著藥難以下嚥。媽媽就又說我‘快點把藥喝了別磨嘰!不想喝藥以後就聽大人的話,叫你穿衣服的時候別這這那那的!’”

其實,中國的父母是非常吃苦受累一心為孩子的:可以犧牲一家人的住房質量,去擠又小又舊的學區房;可以自己吃穿普通,卻為孩子花大把的補習費讓他接受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教育;可以忽略自己的想法,節假日的安排都跟著孩子的需要走……

可以說,中國的父母很有犧牲精神。愛孩子的心不用懷疑,只是愛孩子的方式,還應當再斟酌。為人父母者,其實都擁有重要的天賦才能與神聖職責,那就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樹立孩子的自尊。

及時而真誠地對孩子表達愛,孩子沐浴在愛的目光和話語裡,自然會有安全感,有面對未知世界的勇氣。尊重和鼓勵孩子,孩子就能在一次次的信任和肯定中,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尊。

讓孩子身心健康精神愉快,比讓孩子吃得精細穿得尊貴更重要。房子,吃穿,不同的父母能給到的硬件條件基礎配置不同,這是能力問題,只要盡力,便可坦然。因為幸好,更重要的溫暖的愛,所有的父母只要願意都可以源源不斷地給出。別吝嗇溫暖的話語和溫柔的目光,及時向孩子表達愛吧,而不要只是在他發燒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