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十六讲: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起源于南北朝,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名著,是中国古代兵家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全书共分六章,即

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章是自己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章是自己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每章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清初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今天我们来讲攻战计第四计:欲擒故纵,希望大家能真正学到古人智慧的精髓,并用到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


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十六讲:欲擒故纵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原文】攻战计·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如果把敌人追得无路可走,它就会拼命反抗。让敌人逃路则可以消减它的气势。对逃跑之敌要紧紧跟随,不能过于逼迫,借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等到敌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时再去擒获它,这样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总之,不进逼敌人,并使其相信这一点,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十六讲:欲擒故纵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解析】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古代实例】司马昭平诸葛延

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颇有父风,在曹髦时期任兵马大都督。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国淮南任镇东大将军、总摄两淮军马的诸葛诞与东吴串通谋反。司马昭挟天子随征讨伐。初战击溃诸葛诞并将其围困在寿春城后,钟会献计:“诸葛诞虽然败了,但守在寿春,城中粮食很多,吴兵又屯安丰成为犄角之势;我们如果四面攻打,敌人缓则坚守,急则死战;吴兵可以乘势夹攻,对我们不利。不如三面攻之,留南门大路,让他们自己走,走的时候我们再攻他,即可大获全胜。吴国的军队从很远的地方过来,我们用轻骑抄在其后,可以不战而自破。” 司马昭非常高兴,学着曹操赞荀或的样子,用手抚着钟会的背说:“君真吾之子房也!”并马上撤退南门的军马。辅以其他手段,司马昭最后平定了诸葛诞叛乱。

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十六讲:欲擒故纵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现代实例】可口可乐占领中国市场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是一开始就向中国倾销商品,而是采取“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先无偿向中国提供价值400万美元的可乐灌装设备,花大力量在电视上做广告,提供低价浓缩饮料,吊起你的胃口,使你乐于生产和推销美国的可乐,而一旦市场打开,再要进口设备和原料,他就要根据你的需要情况来调整价格,抬价收钱了。10年来,美国的可口可乐风行中国,生产企业由一家发展到8家,销量、价格也成倍增长。美国商人赚足了钱,无偿给中国设备的投资早已不知收回几倍,这就是先让你尝到些甜头割舍不掉,然后再实施自己的计划,这种欲擒故纵之术,在商场中比比皆是。

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十六讲:欲擒故纵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感悟:

人们常常希望迅速成交,然而,欲速则不达。人们在接受一项崭新的事物时,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谈生意也是这样,双方在开始的时候,往往都会怀着一些不大实际的想法,抱着各种固有的己见,去希望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可是,磋商的过程常常是会使双方突然地醒悟过来,买方所希望的价格竟然成了不可能的事,卖方所期待的迅速成交也成了泡影。事实证明,买方与卖方都不可能马上适应这些新发生的且不为他们所理解的现实。一般来说,买卖双方在谈判过程中,买方总是需要充分的时间来考虑接受出乎意料的高价,而卖方在交易刚开始的时候,也从不准备降低预定的价格,需要足够的时间使双方适应,才能最终达成协议。因此,买卖双方都要多为对方设身处地想一想,不要急于迫使对方让步。

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十六讲:欲擒故纵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