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春秋战争还不能明确区分战略战术。《孙子兵法》中的作战原则,虽然侧重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许多原则既可用于战略,也可用于战术。从战术角度看,《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即掌握作战主动权。

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唐李问对》中李靖概括的用兵之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敌人,使其听从我的指挥;“致于人”就是被敌人调动,我被动地应付敌人,受敌人摆布。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就有了行动自由权,这是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孙子兵法》强调“立于不败之地”、“择人而任事”、“先胜而后求战”,都是掌握作战主动权的关键性问题。

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为达到这一目的,它提出了大量作战原则及运用这些原则的辩证方法,内容极为丰富、深刻。其中重要的有三条:

一是出奇制胜,即灵活地运用奇正。

虽然《孙子兵法》中的奇正,主要指当时具体的方阵战术而言,但从其抽象意义上看,“按照通常的战术原则,以正规的作战方法进行战斗的,都可以叫做正兵;根据战场情况,运用计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打敌人措手不及,不是采用正规作战方法,而是采取奇妙的办法作战的,都可以称为奇兵”。

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孙子兵法》说:“战势不过奇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三军之众可使受敌而无败者,奇正也”。实质就是在兵力使用、作战方法和作战形式上,常法与变法结合运用,使奇正相生,变化无穷。

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二是因敌制胜。

这一条与出奇制胜有共同之处,都要求灵活善变,但又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己方,后者侧重于敌方。《孙子兵法》认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还说:“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不能战前完全固定好)”,必须“践墨(作战计划)随敌以决战事”,要做到“因利而制权(视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适当的战术)”。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始终保持主客观的一致。

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三是因地制宜。

古代的战争,都是在地面进行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千变万化,作战方法也必须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战法,才能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利害,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孙子兵法战争观,春秋争霸逻辑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

《孙子兵法》十三篇,其中六篇都论及地形,而且其中两篇是专门论述地理环境和地形的,由此可见《孙子兵法》是多么地重视战争与地形的关系。它认为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才能确保作战胜利。所以它说:“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你如何看待孙子兵法

评论区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