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要到了

每年春节的时候,总是最热闹的时候。今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大家都窝在家里,虽然少了些热闹,却也真正的团圆起来。

眼看就要到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了,今年一对对的情侣们恐怕都在家里,或者通过手机连线,度过一个特殊的情人节。

早几年的时候,情人节这天简直泛滥得不行,商家跟着凑热闹,制造出各种各样火热的气氛。今年不用再喊文化入侵,都不火热了。

那些喊着要过中国“情人节”的家伙们,不学无术的找到了“七夕节”,认定这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要到了

大错特错,简直想喷他们一脸口水。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从来就不是“七夕节”,而是我们马上要过的“元宵节”。

我们以中国古代文化最鼎盛的宋朝,来看一看,情人节到底是哪天,都是怎么过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要到了

宋朝的情人节为什么不是“七夕”?

很多人都奇怪,七夕那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多么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不是情人节呢?

还真不是。首先,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很动人,但并不是一个团圆美好的结局,一年才能见一次面,这样的婚姻还不够凄惨?你拜他俩,能赐给你什么好的祝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要到了

再者,按古代风水易学的理论,七月七日是凶日,此日出生、结婚的女子命格都不会太好。《红楼梦》中“巧姐”的生日就是七月初七,曹雪芹也因此安排她从小体弱多病,一出生便看着荣国府从兴转衰。

宋朝的七夕节是女孩子乞巧的节日。富商大户会搭建一座楼台,取名“乞巧楼”;家境一般的,就直接在院子里或楼顶上乞巧。对着七夕的半勾月,摆上鲜花水果、茶酒点心,最重要的也是决不能少的是笔砚、针线,然后焚香列拜织女星,祈求织女赐予巧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要到了

为什么说宋朝的情人节是“元宵节”呢?

很多人都认为程朱理学的兴起桎梏了中国的思想和行为。其实,那是南宋末年以后的事,到明朝建国才真正成为统治思想。在此之前,中国人的思想还是很开放的。

听听宋词里旖旎的元宵佳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更有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看看宋人笔记和话本里,无处不在的私定终身、破镜重圆和好事多磨。

那天上的一轮圆月,不正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这日子里定下的婚姻也一定会和明月一样美好。

而思想被禁锢了的明朝人,哪里懂得此间的风情,看着宋人的浪漫,生出一堆堆的假道学来,认为“宋时,极作兴是个元宵,大张灯火,……然因是倾城仕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其间就有私期密约,鼠窃狗偷,弄出许多话柄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要到了

那宋朝时“情人节”都是如何过呢?

首先说宋朝的皇帝很是开明,也很喜欢与民同乐。宋太祖立国后,曾下诏书,在原有唐朝基础上,将元宵放灯时间从三天延长到五天,以纵士民之行乐,从正月十四到十八夜。到了南宋淳祐年间,又增加一晚,从正月十三日开始。

这么长的时间,不及时行乐,还待何时?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要到了

于是“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见许多才子艳质,携手并肩低语。”“那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那大大方方的炽烈与放肆,一点儿也不比现在差。

有趣的朝廷,甚解风情的给那情浓的少年男女准备了幽会的地方,

“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扬,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要到了

在这样美好的夜晚,看月色妩媚,佳人如画,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造定事莫错过姻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