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扶貧產品賣得火

助農扶貧超市中的農產品,從手工藝品到小雜糧,琳琅滿目。本報記者李若男 攝

從去年國慶節開始,記者就發現,來自全省各地的助農扶貧產品成了不少市民採購清單中的一部分。

“柿餅10元一袋,特別好吃,買多了還包郵,自己吃或者送親朋好友都不錯。”前一陣子,在釦子組建的微信群裡,大同的柿餅賣得特別好,不僅因為其口感好,更多的原因則因為這款柿餅是釦子認識的貧困戶家自產自銷的產品。剛一推出,就受到群裡不少愛心人士認購,其中一次性買10袋的也不在少數。

微信裡扶貧產品賣得火,銷售扶貧產品在超市內生意也不錯。

“我特別愛吃野酸棗粉,一般的商場和超市根本沒有賣的,無意中發現這裡賣,包裝精美易於儲存而且價格也不貴,一盒10元,隔幾天就過來採購幾盒。在這裡不僅能買到地道的特色農特產品還能為扶貧出一份力。”1月22日,在位於親賢街平陽路口的山西助農扶貧超市內,好幾個大姐結伴採購,手裡除了野酸棗粉,還有棗夾核桃、小米,裝了滿滿兩塑料袋。“棗夾核桃是山西特產,平常一袋二三百克就是十幾元。這裡一箱子三斤才68元。光塑料箱子也得七八元呢。自己吃,實惠為主。”許大姐拎著一箱子棗夾核桃喜笑顏開。

呂梁石樓駿棗、大同廣靈小米、長治炒琪、沁縣虎頭鞋、荊條編的各種規格簸箕、花瓶……一進超市,散發著濃濃鄉土氣息的農家特產在貨架上擺放得井然有序;陽高縣、天鎮縣、靈丘縣、興縣等56個貧困縣1000多種扶貧產品劃分清晰,全部都是我省各市縣的特色農產品,而且這裡的產品面前都有一塊簡介牌,上面都標有產地、售價、規格等詳細信息。

“我們超市開了半年時間,一直在不斷完善扶貧產品的上架工作。各種雜糧類產品銷售一直不錯。過年前,我們已經和很多企業提前做了對接,為精準扶貧盡一份力。很多人會到我們超市集中採購年貨。扶貧產品將迎來銷售旺季。”該超市負責人帆帆告訴記者,除了日常銷售的雜糧類產品,還準備了牛羊肉、乾果、酒類等禮盒,可以根據客戶需求組裝不同價位的禮盒。帆帆介紹道,這家超市是由省氣象局和省國資委結合消費扶貧工作發起的一項扶貧創新項目,一方面拓寬貧困縣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解決了城市消費者購買特色農產品買難的問題,建起了供求雙方的一個平臺。開業近半年時間,銷售額已經超過20萬元,幫扶很多貧困戶提高了產品銷量。

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扶貧助銷”超市、“助農扶貧”超市這樣形式的超市在省城已經陸續開了十幾家。記者隨機採訪的其中幾家都表示年底扶貧產品的上貨量和銷售量會增加,其重點都是著力解決貧困縣農特產品“賣難”問題,幫助農民發掘一條脫貧的新路子。

對許大姐等消費者來說,她覺得扶貧助農超市一方面展示了各地土特產品,讓各種農產品有了集中展銷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的消費者瞭解到山西的土特產品很多,品質很好。過去走不出來的農產品現在走出了大山,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以前吃飯很單調,現在我家熬粥都是小米、麥仁、高粱米、豌豆、藜麥等一起熬,麵條要摻上豆麵、紅面等等,飲食結構也健康多了。真沒想到,脫貧攻堅還帶了這種效應。這也是關係到國民健康的大事呢。”許大姐和她的夥伴們說起來扶貧助農超市,還有不一樣的感覺呢。

過年期間,會員群裡店長通知大家有一批五寨農民散養的土雞蛋因為閉店不營業,先預定一下。這幾天,還有有機蔬菜基地的圖片和產品,下午4點前下單,次日順豐送到,不漲價不哄抬物價,用實際行動為農民銷售農產品。

本報記者李若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