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口罩:搶購、運鈔車待遇與復工的通行證

瘋狂的口罩:搶購、運鈔車待遇與復工的通行證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 2月4日,一批5萬隻口罩由一輛貨車緩緩運進了江蘇某汽車配件工廠的大門,劉天元總算鬆了一口氣。作為這家民企高管兼內部疫情防控的副總指揮,他肩負著企業復工的重擔。此時,劉天元似乎看到了復工的希望。

在防疫情與促發展的兩難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決定在2月10日開工。不過,企業最終能否按時復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是否買到了足夠數量的口罩。

失敗的捐助

劉天元從來沒有想到,一隻小小的口罩會差點成為一個大型製造企業春節開門復工的障礙。

眼下,正值全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江蘇當地政府要求,企業節後復工必須經政府審核。

按照江蘇當地政府要求的復工程序,“企業至少提前兩天向屬地鎮(街道)防控應急指揮部提出書面申請,提供復工申請表、企業防控方案、用人單位上崗員工名冊、承諾書等,由屬地鎮(街道)防控應急指揮部審核上崗員工名冊等申請材料,經審核批准後方可復工。”

可劉天元拿到企業須提交的《企業復工申請表》一看,其中明確要求填報:“復工時間”“復工人數”“物資儲備”等基本資料,其中“物資儲備”第一項就是“口罩儲備量”。

他查閱了當地政府出臺的《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和防護工作的通知》,要求企業加強物資儲備“加強口罩、溫度計、消毒藥械等疫情應對物資準備,確保上崗人員必須具備相應防護用品。”

儘管其中並無明確要求口罩儲備的具體數量,但劉天元認為,這是由復工審查人員自行掌握的。根據當天普遍情況來看,一般企業要想通過復工審查,口罩儲備數量每人不少於10個。他盤算著,企業現有員工數量4千多人,至少需要儲備4萬多個口罩。

這讓劉天元陷入了焦慮——如果不能按時復工,春節前接下的訂單就無法按時交貨,企業就可能丟失客戶、陷入虧損;其他企業陸續復工,本企業的員工存在大量流失的可能……可按時復工,又如何在供需缺口巨大的情況下采買足夠數量的口罩、溫度計、消毒液等稀缺的儲備物資呢?

說起近來採買口罩的經歷,劉天元感觸良多……

最初,這家江蘇企業對口罩等防護物資稀缺性引起警覺,是從大年初二開始的。當時,疫情剛剛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蔓延,企業內部緊急組建了疫情防治指揮部,劉天元被任命為副總指揮,負責疫情防控與節後復工事宜。

由於在疫情核心區域——湖北省設有分公司,這家企業原本計劃購買一批口罩捐贈給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當時湖北疫情尚未全面擴散,湖北分公司以每個2.8元的高價在湖北仙桃搶購到10萬個口罩。當企業人員興沖沖地將貨車開進醫院大院,將一箱箱口罩抱進醫院辦公室時,卻被醫務人員的一句話堵了回來,“這是防塵口罩,無法用作醫療防護”。

“原本以為是口罩就行,沒有想到口罩還分多種級別。”這種口罩平時售價每個僅為0.2元左右,劉天元說道,“好在口罩現在是緊俏商品,市場供不應求,貨主同意全部退貨”。

可是當該企業計劃再行捐贈時,醫用口罩在國內市場上已越來越稀缺。該企業採購人員再也沒能在湖北當地如數買到,最終捐贈以失敗告終。

口罩採買記

以往,口罩在國內市場少人問津,生產口罩的企業紛紛轉產“尿不溼”。可如今,口罩在全國各地已成為最緊俏的商品之一。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曾表示,中國是口罩生產大國,年產量約佔全球50%。正常情況下,中國每天口罩產能達2000萬隻以上。可這一數字在中國14億人口面前,當人人需要口罩之時,供需缺口立顯。以山東濟南為例,該市2018年常住人口746.04萬。2月6日濟南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截至2月5日,全市市、區縣共庫存口罩僅為42.99萬隻……

眼看著全國疫情持續擴散,口罩成為了全民爭相搶購的焦點;眼看著復工的期限日益臨近,更是成為各類企業復工的必備物資。這時,企業早已內部總動員、通過各種途徑四處搶購。

這家江蘇的汽車配件企業旗下有一家國際貿易公司,此時正好在特殊時期發揮特殊作用。

“加拿大口罩N95最貴,每個摺合數十元人民幣;美國普遍是三四美元一個;還是韓國最便宜,只有20元人民幣。”經過全球比價後,該企業動用海外資源從韓國採購了4000個N95口罩運回國內。

有過一次捐贈失敗的教訓後,企業上下對不同口罩的不同防護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這4000個N95口罩特定向企業門崗、巡查等需要特別防護的一線人員發放。

近日,該企業一位員工突然上報,有人以3元/只的價格出售一次性醫用口罩,而這種口罩平時只有0.4元/只,價格翻了七八倍。而且,由於是個人出售,既不能提供發票,也無法進行配送,只能交付現金、上門提貨。

可這時,當地企業都在為復工爭相採買,個人都在為返城出行而四處求購,如有絲毫猶豫就會面臨被搶購一空的尷尬。無奈之下,劉天元當天緊急安排疫情防治指揮部的執行人員搶購了3000只回來。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口罩的生產、銷售呈現出與平時完全不同的特殊狀態。上游,生產無紡布的企業常有政府人員駐點,一次派出多名警員半夜蹲守提貨,警車開道,統一調配,享受“運鈔”才有的特殊待遇。下游,口罩被統一調配後,只有少數流向市場,暗中以高價交易。貨源稀缺,搶購者眾,承諾供貨也常被高價攔截,屢遭爽約;由於不敢公開交易,提貨時往往偷偷摸摸,拐彎抹角,“像作賊一般”。

劉天元妻子所在的另一家民企有200多人規模。該企業曾託人從美國購買了2000只口罩,結果因不明原因遭海關查扣,預付的資金也打了水漂。

2月1日,劉天元發現,有朋友圈發佈“從海外運回10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每個售價1.95元”“一萬隻以上起訂”的消息。儘管比平時貴了不少,但為了企業能夠正常復工,劉天元只好立刻安排人員搶購了5萬隻。

據劉天元透露,當地不少企業因無法買到足夠數量的口罩,面臨著按時復工無望的困境。在他看來,口罩這個關鍵要素的稀缺已使防疫情與促發展之間產生了一個循環矛盾。一方面,疫情衝擊著經濟發展,急需企業復工提振經濟;另一方面,疫情又加重了口罩供求的失衡,反過來又限制著企業的復工。

4天后,這5萬隻口罩終於被運進了工廠。看著員工帶著東拼西湊採購回來的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口罩,劉天元長出了一口氣——這不單單是為了湊足開工所必備的儲備物資的數量,更是為了每一個前來上班員工的身體健康。

按照劉天元的計算,目前儲備的口罩僅夠企業復工後員工半個多月的用量。他計劃後續一面觀察疫情的發展,一面繼續搶購。

(劉天元系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