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玉米時在苗期時肥水該如何管理?

農友君


玉米在過去生活中,是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全靠它,它營養價值非常高,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種植的農戶都很多,不少種植戶,在種植後不知道咋澆水,和提高產量。


下面我分享下種植玉米的時候什麼時候澆水好!

玉米是相對比較高產農作物之一,玉米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需要的水分是不一樣的。
在播種的時候就需要先給土壤澆水


這樣種子發芽更快,當玉米剛長出幼苗的時候,需要的水分不是很多,這個時候即使澆水要適量。
在玉米開始長出玉米棒的時候,需要的水分比較多,這個時候要經常澆水,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玉米花粉的活力,能保證玉米棒長更好。
在玉米棒長成初期需要的水分任然比較多,這個時候也需要經常澆水。

回答完畢。


鄉人夫子


玉米屬禾本科,雌雄同株異花。玉米的一生要經過種子萌發出苗,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長,雌雄穗結實器官的形成,開花授粉、受精,籽粒成熟等生長髮育過程。


玉米苗期由於生長慢,植株小,對氮、磷、鉀肥吸收的數量少,速度慢。拔節到抽穗開花期吸收的營養數量最多,吸收的速度也最快,是吸肥的關鍵時期,開花授粉以後,吸收的數量雖然多,但吸收的速度逐漸減慢。玉米的吸肥特性總原則:吸氮特性,春玉米應輕施或不施苗肥,巧施拔節肥,重施穗肥,補施粒肥;夏玉米則應重視苗肥和拔節肥,重視穗肥。玉米對磷、鉀肥的吸收,各生育期比較平穩,根據磷、鉀的特性,磷肥施用以苗期效果最佳,抽雄前早施速效磷也有作用,鉀肥宜作基肥早施,若作追肥也應在孕穗前及早施用。



肥水管理:玉米苗期需肥約佔總需肥量的10%以下,需水約佔總需水量的18%以下。如基肥、種肥不足的情況下需要早施、重施苗肥、遇乾旱適量灌水外,一般只宜輕施或偏施苗肥,不澆或少澆水,而採用勤鋤、深鋤、促進發根,達到控上促下、蹲苗促壯的目的,為後期矮稈、大穗、基部節間短、抗旱抗倒奠定基礎。
玉米苗期的水肥管理,要看是否蹲苗而靈活運用。一般蹲苗是控制苗期水肥,進行早鋤、勤助與深鋤,造成土壤疏鬆透氣,上幹、下溼的環境,起到控上促下、旺根壯苗的作用。蹲苗應根據“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黃,蹲肥不蹲瘦,蹲溼不蹲幹”的原則,早熟品種發育快、苗期短,一般不宜蹲苗。晚熟品種發育慢,苗期長,營養生長較好,蹲苗有利於壯稈與生殖器官的發育。蹲苗時間,均不能超過拔節期,更不能到果穗的小穗分化,以免形成“小老苗”,影響幼穗分化發育。在多雨、土溼、積水,土壤通氣性差,根系發育受阻情況下,則應挖深溝,排漬水,加強中耕散墒,如幼苗生長不良時,還應抓緊追肥促苗,把控水,追肥、促苗結合起來,以達到壯苗。


臨山林海


種是基礎,管是關鍵,做好夏玉米苗期管理工作,達到苗全、苗齊、苗壯、早發的目的,主攻目標是促根壯苗早發,具體管理措施:

1、及時間苗、定苗 要做好玉米苗期的管理工作,通過間定苗,實現苗全、苗齊、苗勻、苗壯,即在3葉期間苗,5葉期定苗。留高矮粗細葉齡一致的苗,缺苗處“雙向留苗”或於抽雄前將小株拔掉,保證植株的整齊度,提高有效株率。

2、合理密植 根據品種特性,合理確定密度,中穗型品種每畝留苗3500~3800株,耐密植品種每畝留苗4000~5000株,低產地塊或種植早熟品種的地塊密度可適當增加。

3、化學除草 在玉米播種後出苗前地表噴灑除草劑,也可在苗後3-5葉時進行莖葉處理,或在玉米8-9葉時進行行間定向噴霧,使用化學除草,要根據所選擇除草劑的類型,準確控制用量,適當增加對水量,避開高溫天氣,做到不重噴、不漏噴。

4、中耕滅茬,秸杆覆蓋 麥收後要及時中耕滅茬,疏鬆土壤,保肥蓄墒,改善幼苗透光通氣條件。土質偏粘的地塊整個苗期中耕2~3次,破除土壤板結,促進根系下扎;砂壤土可適當少耕或淺耕。待玉米苗展開5葉後,在株行間均勻撒施麥秸麥糠,畝用200-300公斤,以蓋嚴地表為好,可以有效保墒抑草,改善土壤結構。

5、合理運籌苗期肥水 對播種時沒來得及施肥的地塊要在苗期將有機肥、磷肥、鉀肥、微肥全部開溝施入。苗期追肥應根據不同地力情況在拔節前結合澆水追施氮肥。一般高產田追肥量佔總氮肥的30%,中產田為40%,低產田為60%。氮肥施用深度10釐米距植株根部10—12釐米左右為宜。

6、綜合防治苗期病蟲害 一是蟲害:玉米苗期主要害蟲有粘蟲、棉鈴蟲、灰飛蝨、薊馬、瑞典蠅等。可選用菊酯類農藥或有機磷農藥噴霧防治。 二是病害:苗期病害主要有病毒病、根腐病。病毒病由灰飛蝨和蚜蟲傳播,應注意除蟲防病。預防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加殺蟲劑噴霧,7—10天噴一次,連噴2次。防治根腐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00毫升藥液。

總結希望能幫助您,謝謝!


黎鄉小村


具體管理措施如下:

一、科學管理肥水。方法如下

①保持土壤疏鬆。

②苗期保持土壤溼潤。

③肥水遠離根部10釐米左右(最好施化肥)。

二、苗期的管理。方法如下

①定苗。由於玉米苗在3一4片葉子,植株過於擁擠,根系交錯會出現爭水爭肥的現象。(除掉苗細,萎蔫的玉米苗,每窩只留下兩株苗即可)

②定期除苗。幼苗矮小,防止雜草吸肥,把玉米苗控制地上部生長。

③病蟲害防治。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的抗病蟲能力。

這是農民伯伯的經驗,希望能幫到您。


新農鋤的夢想


苗期,稍加給水即可,或土壤溼潤就能生長。此時口肥充足就行,根系才形成,若追施化肥,遠離根部10釐米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