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覆盤賣課16天變現32萬+ 近4000字的操盤賣課經驗

019年12月份的中旬,我獨立負責了一門課程的轉化變現環節,該課程上線16天,營收總金額突破32萬+;截止到放春節假的前幾天,賣課帶來的營收總金額已突破55萬+。


接下來我將從頭到尾覆盤一下,售賣一門高客單價課、用戶群體以主播類為主的課程,我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目標的。



01 活動背景
內容研發組針對主播類的群體專門研發了一門課程,並且邀請了一線大咖導師來授課,研發這門課程耗費了近半年心血與精力,希望能讓更多零基礎的學員通過這樣一門專業課的學習,從小白進階為一名具備理論知識又具備實操經驗的主播。可以說,如果你想做有聲書主播,報名這門課程準沒錯。



在課程給力的情況下,賣課環節可是不能掉鏈子的,不管怎麼說,團隊還是要賺錢的。不過一開始接到這個賣課任務的時候,我就遇到了4個困難:



1)以往我做的是促學活動,活動重心更側重於是提升用戶在app上的使用時長,更考慮活動環節的設置,比如如何設置階梯等級獎勵才能讓用戶更有動力堅持下去學習。而現在的重點是以轉化變現為主。


2)用戶群體不同於我往期接觸的群體,因往期工作的原因,接觸較多的是運營人、k12群體。



3)人力不夠,因團隊人力資源有限,主要負責這門課程轉化的只有我一個人,即我既需要構思整體的運營手段、申請相關的資源位,又需要撰寫推廣文案、設計相關圖片、運營相關社群、解答已購未購用戶的疑問等一系列事情。
4)福利優惠有限,比如你報個1000多元的課程,我再送你個同等價值的福利,比如價值xxx元的課程、實物書籍、福袋、資料包啥的,進一步來**你購買。不過現在團隊資金有限,錢要省著點用,你懂得。
不論從哪方面來說,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最終我運用了7種運營手段、申請了11種資源位、連續加班1個月,達到了現在的成績。

案例覆盤賣課16天變現32萬+ 近4000字的操盤賣課經驗

02 目標拆解


根據營銷公式:營業額=流量 X 轉化率 X 客單價,來進行目標拆解,客單價因為已經確定下來了,那我只需要考慮流量、轉化率這2個因素。



如果想要轉化人數增多,那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提高活動曝光量,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就算課程再厲害再給力,如果用戶都不知道有這樣一門課程存在那也白搭。



當然除了提高活動流量外,搭配合適的運營手段疊加在一起,才會讓轉化效果更好,不然用戶嘩啦啦流進來,你沒有設置勾子吸引他,他又嘩啦啦流走了。



後面查看每日新增訂單趨勢圖,確實也驗證了我最開始的設想。僅靠常規資源位的流量,在沒有采用其他運營動作的情況下,每日新增訂單不超過2位數。而採用了運營動作後,當日新增訂單直接突破兩位數,最高當日新增訂單可達100+單。



另外,關於提高轉化率這塊,可以從包裝課程核心賣點這一塊入手。



03 活動經驗


(1)課程多渠道分發


課程多渠道分發,可以分為app站內流量和站外流量。根據往期經驗,靠app站內某個分類頁下的彈屏、焦點圖、push推送這些常規資源位,短期來看頁面曝光量大,但轉化率不高。



也就是說為了達到目標,你不能只侷限於現有的資源位,我前後共申請到了11種資源位使用。



那怎麼知道目前有哪些資源位可申請使用呢?



第一招:問!不要怕丟面子地問!



如果你運氣好,你會發現你們團隊可能已經有一份整體的資源位表了。如果你所在的團隊比較新,你會發現很多你想要了解的信息,可能連同事都不知道。



那麼你需要做的事就是,找到你團隊中資歷比較深的、有接觸過這塊的同事,一個一個問過去,再根據同事提供的信息,比如他提到你需要對接其他部門的誰誰誰可以瞭解這塊信息,再順著線索一路摸過去。



在這裡非常感謝課程研發負責人和我上司給我提供的幫助,感激不盡。



通過問,我申請到了主播類群體的社群位、朋友圈位、相關助教位、公眾號推廣位、知識大使社群&朋友圈位、app上其他可申請用且門檻不高的資源位。

案例覆盤賣課16天變現32萬+ 近4000字的操盤賣課經驗

第二招:摸索!在你認為可能會有你需要信息的地方進行摸索!



比如我就在我們網頁端後臺-主播賬號,通過一個個功能摸索後,發現了一個資源位。最後數據也顯示,這個資源位確實帶來了訂單轉化。



第三招:捨棄!學會適當放棄那些不帶來轉化的資源位!
比如我申請了某個資源位2次,對推廣文案都進行了優化,相關同事也非常認真地幫我推廣了,但是帶來的訂單轉化可以說是沒有,我後續也暫停了該資源位的申請。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所有申請的資源位都是跟我賣課的目標群體有關的,非目標用戶群體的資源位,比如母嬰類社群資源位啥的,是沒有進行申請的。



(2)運營好核心節點


在整體的運營節奏中,有2個大的運營節點,分別是漲價信息和拼團信息。不管在活動h5頁面,還是課程詳情頁,我們都有提及到這2處信息。



不過你懂得,大部分用戶其實是不會把頁面信息看完整的,就算你頁面裡寫得再細緻,他後續諮詢你的時候,還是會反覆提問那些已經寫在頁面上的信息。



為了達到期望效果,我需要把漲價倒計時、拼團倒計時這2處信息儘可能多地傳播出去,通過營造緊張感來**用戶下單,減少用戶決策過程中的心理猶豫,促使用戶快速決策,甚至產生衝動性購買行為。
於是我在推廣文案的第一句中就直接提示用戶,還有xxx個小時就要漲價了、還有xxx天拼團優惠價就要取消了,反覆傳遞這類信息。



後期數據也顯示,在這2個核心節點的前2天,當日新增訂單數高出平時至少3倍。


(3)強調課程誘餌


在推廣文案裡最重要的一點是傳遞給用戶他們最希望看到的信息,那怎樣才知道用戶的核心需求是啥呢?
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直接接觸想買課的用戶。



之前提到過,我需要解答用戶關於課程的各種疑問,在解答過程中,我發現用戶提及最多的3個問題是:畢業即享的有聲書試音權跟其他試音權的區別是啥?會提供多少次試音機會?是否會提供針對性指導?



針對這3個常見問題,和內容研發組的同事進行相關確認下,推廣文案就直接包裝了這3部分,作為課程推廣誘餌進行使用。



畢竟文案寫得再華麗再浮誇,也不如直接擊中用戶心理需求最有效。

案例覆盤賣課16天變現32萬+ 近4000字的操盤賣課經驗

(4)多種運營手段齊用


除了我之前提到的內容多渠道分發、關鍵節點信息推廣之外,我還採用了分銷玩法、社群答疑&抽獎玩法、拼團功能、一對一私聊、針對性發放優惠券這7種運營手段。



分銷玩法:我參考了市面上常用的分銷玩法,將課程開啟了15%的分銷佣金,即只要有人掃描你的海報成功購買,每單你可以賺取190多元的獎勵金,支持提現。



在這裡你可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分銷比例會是15%,而不是更多?畢竟市面上常見的分銷比例大部分是≥50%,你們可以思考一下~



社群答疑&抽獎玩法:用戶通過參與社群內的社群答疑,解答他們關於課程的種種疑問,會**那部分想買但內心又有點猶豫的用戶進一步下單,同時結合抽獎,擴大答疑社群參與人數。



拼團功能:採用了市面上常見的拼團功能玩法,將課程設置成2人團,你在3天內拉到另一個小夥伴參團後,即可享受課程優惠價。若未在規定時間內拉到小夥伴,支付的金額會原路返回到你賬戶,並且還開啟了陌生人拼團,提高大家拼團成功的概率。
一對一私聊:我採用一對一私聊,是考慮到很多用戶其實沒多少時間去看群消息、朋友圈消息,他們本來也想買的,結果因為某些時間原因給忘記了。



為此我根據用戶購買狀態,將他們分為已購用戶和未購用戶,針對性地給他們發佈關於課程漲價倒計時、拼團結束倒計時、分銷玩法獎勵金、答疑社群等信息。
(5)快速試錯迭代


我在操盤這個賣課項目的過程中,會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地迭代調整前進的方向,比如轉化效果明顯的分銷玩法、社群答疑&抽獎玩法,都已經迭代了一次。



分銷玩法2.0:之前的1.0版本我參考的是常見的組隊分銷,招募分銷小隊長,組建自己的分銷隊伍來進行比拼。在實際的應用中,這種玩法對於主播類群體來說,操作較為複雜,也不太能理解。為此我後續直接採用分銷排行榜玩法,搭配階梯獎勵獎,帶來的分銷轉化訂單數直接翻了至少5倍。



社群答疑&抽獎玩法2.0:之前的社群答疑參與流程是:用戶掃碼朋友圈海報—入群—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疑問—在規定時間內老師答疑,且參與社群答疑的用戶沒有任何福利。



像這種參與流程,過於依賴前期的推廣流量,為此在2.0版本中,我直接引入了裂變海報&抽獎玩法,現在的答疑社群參與流程是:用戶掃碼海報入群——機器人自動艾特用戶,要求他轉發海報&文案,並截圖發到群裡——機器人自動識別截圖,登記用戶發圖信息。



為了**用戶分享積極性,我特意申請了一批獎品,只有按要求進行操作的用戶後續才可以參與小程序抽獎。



儘管看起來用戶的動作比1.0版本多了2步,但是對於擴大答疑社群參與人數來說,卻很有效果。在推廣流量比1.0版本還小的情況下,答疑社群參與人數不輸於1.0版本的參與人數。

案例覆盤賣課16天變現32萬+ 近4000字的操盤賣課經驗

04 結尾


在操盤整個賣課項目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也有很多地方我沒有做到位,或者說還可以更加完善。
比如社群答疑,目前採用的是微信群內答疑,後續可以考慮用語音直播或視頻直播答疑模式。
比如現在很多賣課推廣中,都會邀請到一批核心有帶貨能力的kol,這次因為人力有限,沒有時間去試下。
……



在整個過程中,我的心理狀態是:不相信自己能完成——能達到盈虧平衡就不錯了——項目開始賺錢了,好激動——完成預期賣課目標啦,簡直太棒了!
最後,讓我再碎碎念一下:任何事情沒有到最後,你永遠都不知道結局會是如何。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跑,不停地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