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疫災難襲來的眾生相,古代的皇帝、官員、百姓他們怎麼應對

從人類誕生開始,疾疫就一直與人類相生相伴,當古人遇到疾疫和災難時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呢?知常容擇取三種不同身份的人物,皇帝,官員,百姓來呈現古人遇疾疫和災難的眾生相。


疾疫災難襲來的眾生相,古代的皇帝、官員、百姓他們怎麼應對

皇帝

當皇帝遇到天下發生疾疫時,有作為的皇帝,他們就會第一時間反思自己。

比如西漢的漢文帝在《文帝議佐百姓詔》中這樣寫道:

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七》

漢文帝說這些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還有疾疫之災,我很擔心,因為我比較愚笨,所以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接著他列舉了很多種需要反思的情況,加以自責反思並改正。

唐太宗也有類似的舉動。

貞觀十一年,水淹洛陽城,水深五尺,宮寺被毀十九家,老百姓被毀七百多家。所以他就開始自責。

太宗謂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災。——《貞觀政要·卷十·論災祥》

他們都會反思是自己做的不夠好。

疾疫災難襲來的眾生相,古代的皇帝、官員、百姓他們怎麼應對

如果碰到壞皇帝,他們的反應就是這樣的。

晉惠帝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他繼任之後,天下大災,百姓流離失所,結果他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反而來了一句:

時天下荒饉,百姓餓死,帝聞之,曰:“何不食肉糜?”——《資治通鑑·晉紀·晉紀五》

官員

如果遇到大災,官員又是什麼反應呢?

王弘作為琅琊王氏的一份子,東晉丞相王導曾孫,他在劉宋朝擔任司徒一職,當時天下大旱加疾疫,此時王弘認為自己要承擔責任,所以就提出辭職,但沒有被批准。

時大旱,疾疫,弘上表引咎遜位,帝不許——《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三》

疾疫災難襲來的眾生相,古代的皇帝、官員、百姓他們怎麼應對

官員又是怎麼救災的呢?他們手段十分粗暴簡單,說是救災和害人差不多。

他們將災民先集中到城中,再集中供給,當大量的災民聚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卻無法提供必要的生活衛生措施和開展工作的物資。人口高度密集之後就會出現疾疫,或者救濟糧食跟不上,這些災民要麼因為幾天沒食物餓死要麼就被染疾疫而死。最後死的差不多了,這些災難就過去了,所以看似救人,實則和殺人差不多。

饑民聚為疾疫及相蹈籍死,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僕,名為救而實殺之——《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

當然也有真心救災的官員,比如宋仁宗時的名相富弼。

他不是將人集中起來,而是將人進行分散,發動老百姓和官府的力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就造好十萬間房子,將這些流民分散安置。

安排官員去救濟災民,並且將這些事件當作功勞上報以激勵官員的積極性。死去的流民集中安葬,以免發生疾疫。

在富弼的運作下,當時一共救活了五十多萬流民。富弼運作方式後來成了宋朝救災的一種新模式,所以富弼救下的何止千萬人。光憑這一條就足以流傳千古了。

疾疫災難襲來的眾生相,古代的皇帝、官員、百姓他們怎麼應對

百姓

老百姓是最無助的,當他們遇到疾疫之時,要麼病急亂投醫,要麼就向鬼神求救。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東漢末年疾疫頻發,張角,張梁等人創立“太平道”,用符水救人。

咒符水以療病,令病者跪拜首過,或時病癒,眾共神而信之——《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

因為有人病癒,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導致很多老百姓扔掉家財,棄掉一切,然後投奔張角以求得一線生機。

還沒有見到張角,死在路上達萬人之眾,可見數量之巨。

對於張角這種行為,當地的官吏認為這是好事情,說是以善道教化,為民所歸。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張角有徒眾數十萬,最後出現的黃巾之亂,反正大家也熟悉,就不做介紹了。

疾疫災難襲來的眾生相,古代的皇帝、官員、百姓他們怎麼應對

向鬼神救助是古代老百姓面對疾疫最常見的做法。

清朝“性靈派大家”袁枚著的《新齊諧》中記載很多相關的內容。

在卷二記載著一個叫蘇耽老的杭州人,他天生喜歡嘲諷別人,有些人很討厭他。大過年的,惡作劇般將一張瘟神放在他門下。結果蘇耽老沒有生氣反而笑著將瘟神請進房間供奉。

當年此地發生了瘟疫,但是蘇耽老家沒有任何事情。

病人輒作神語曰:“我元旦受蘇耽老禮敬,愧無以報。欲禳我者,必請蘇君陪我,我方去。”——《新齊諧卷二》

有了這種說法,蘇耽老就忙死了,整天東跑西跑的替大家消災。

疾疫災難襲來的眾生相,古代的皇帝、官員、百姓他們怎麼應對

危機時必有能人出

遠古時候,我們受猛獸侵犯,蟲蛇傷害而恐懼不已,但是最終我們戰勝了猛獸,降服了蟲蛇。再往後人類天天生食,而疾疫相隨,自有燧人氏鑽木取火,化食物之腥臊,使我們遠離疾疫。

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韓非子·五蠹》

所以我們很有信心,因為每當人類遇到危險之時,必有人挺身而出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又比如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公元171 年到185 年發生了數次大的疾疫,其中張家大族幾百口人在幾次疫疾的衝擊之下,十年不到只剩下不足百人。死於傷寒者十之有七。

這麼頻繁的疾疫就逼出一個醫聖:張仲景。

目睹大疫害人之景象的張仲景潛心研究傷寒病的治療,通過數十年的行醫,不斷總結,終於完成《傷寒雜病論》這一鉅著,還有《辨傷寒》十卷等造福後世子孫。

疾疫災難襲來的眾生相,古代的皇帝、官員、百姓他們怎麼應對

結語:

現在雖然新型冠狀病毒橫行,但今非昔比,現在比古代強太多了。我們有完備的醫療體系,包括基因測序等先進技術。我們有完備的防控體系,還有遠超過古代的醫生比例。網絡給我們的消息傳遞帶來了快捷,物流保障我們的生活。

古人尚有信心,我們自然更是有絕對信心。

雖然我們面對疫情只能選擇不出家門,靜心等待,但是有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還有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及相關人員,相信很快能降服新型冠狀病毒,還天地一清明。

因為天佑中華,必勝!

當然此事件之後,留給我們需要思考的內容太多了,比如人與動物該怎麼相處呢?回頭再看《道德經》中老子對人的定義,人只是萬物之一,而不是萬物之靈這樣的觀點太寶貴了。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