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以你現在的收入,在當地能買幾平米?

4G飛飛哥


一平米也買不起,我是自己做點小生意,說著好聽實則難,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年實體店生意都很難做,說白了就是在跟房東“打工”,我今年上半年生意要好點,大概賺了有10多萬的樣子,可是下半年生意直線下滑,只能把上半年賺的錢墊到下半年的開支上,相當於沒有賺到錢,現在我們這個地方的房價大概,新房平均單價在2萬二三,二手房平均單價在1萬五六,所以我一平米也買不到。眼看就要過年了,能把這個年過好就不錯了。




外省媳婦海英


座標呼和浩特,內蒙古首都啊,青城啊!對於這個問題,想起一開始來公司面試的時候,之前來公司面試的的一個姑娘在談工資的時候,提的要求就是,每月到手工資最起碼能在當地買得起一平米的房子,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後來細想了一下,這姑娘是在給我們下套呀,這呼市的房價近今年漲勢這麼猛,平均一年也要漲個兩千塊一平,意思就是每年還得給她漲這麼多的工資,財務經理一聽她這要求,就有些猶豫了,儘管她的能力確實不錯,想想覺得還是挺搞笑的。

本人的情況,如果拉平了一年的收入,我的月平均工資大概7k左右,與現在呼市的平均房價相當於0.5平米,兩個月勉強買得起一平方米的房子,不過地段不能太好,也不能是精裝的,更不能是知名房地產企業開發的。

其實呼市在2017-2019年間,房價基本上翻了一番,不過比起全國其他首府城市,漲幅算是有良心的了,畢竟呼市才三線城市。

這兩年在房子上面並沒有太大的壓力,因為房子買的早,所以總價也不是太高,目前還在還房貸,我的公積金基本上能覆蓋掉每月的房貸,不過考慮到父母偶爾會過來住,所以近期有打算購置一套改善性房產,用老婆的公積金貸款,不過因為是非首套房,首付按照現在的均價估計,至少需要40萬,想想也是壓力倍增。



龐衛東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有比較、有對比,才會有清醒的認識。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剛參加工作時,工資是每月56元錢,而那時第一批房地產商的房子是每平米550元,一個月的工資僅夠買十分之一平米。

現在,我工資漲到了近萬塊,但房間已漲到均價2萬多了,一個月的工資僅夠買二分之一平米。

縱觀近三十年,工資都在漲,但人不夠買上一平米的房子。所以說,工資是用來養家餬口的,不是用來買房子的。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橫看當今社會各階層,工資水平差別巨大,行業之間已差別巨大,很難找到一個合理的工資水準線。所以,大家也不要隨意比較,存在即合理,你所做的應該是努力💪!

房子這種商品受政策、經濟、人口、地域的影響很大。房價和工資之間的衡量因受太多因素的制約,總體上來說意義不大。該吃吃、該喝喝,千萬不要心裡擱。

不過,據官方方統計,我國已建成的住房面積人均已超過39平方了,隨著低生育水平的出現和社會的老齡化發展,工資和房價之間的關係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上德如水


你好,我是瀋陽的一名貨拉拉司機,每個月的收入8000左右吧!媳婦做美容的,每個月5000到6000吧!我有個女兒,我家每個月的開支走5000左右吧,我一年能攢下6萬左右吧!我現在住的是60平米的房子,現在瀋陽平均房價10000左右吧,我準備明天換個大點的90平到100平之內的!總的來說瀋陽市收入一般,房價不低,消費倒是不高,環境可以,我給打80分!就說這些吧!喜歡的話給我點個贊,謝謝!



童年回憶官微


我生活在三線城市,每個月的現金收入7500元。這個收入在當地不算多也不算少。本地的房產1平方也是新房1萬左右,二手房,不是學區房的話,5000~7000都不等。 學區房12000甚至更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每個月基本上可以買一平方的房子。

一、月收入不是可以全部用來買房的。我對象的工資收入,可以維持一個家人基本的吃喝拉撒睡。我的收入要交房貸(第二套)、養車等一些費用。當然我的第一套房子的租金收入滿足了我第二套房子的物業水電暖氣等的費用。我每年可以存下的資金大概5萬到六萬。沒有房租收入的話,結餘更少,不可能再考慮買房的事。



二、不同城市的收入與房價差別很大,一般城市一般收入,越是小城市買房相對越容易,這是規律。買房容易不一定就能吸引到人,鶴崗那樣的城市就說明了這一點。


三、不同城市人們對房產需求不同。北上廣深50平米就滿足,三四線城市,沒有100平房都不算好房子。所以三四線城市買房並不容易,要求不同。

無論在北京還是小縣城,只有你的工資等於房價,才可以基本過得不錯。否則不要談房產,買了房子也會很累。


大河尾閭


現在在合肥上班已經5年多了,工資一年也就9萬左右吧!現在在合肥買房很困難!合肥現在平均房價應該在一萬七八吧!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一百七八十萬,首付百分之三十需要51萬,我的工資一年不吃不喝也就夠5.2個平方[捂臉]!生活不易啊!


小龍餘


本人座標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右旗,一個不能用幾線來計算的一個邊境小鎮,我的工資每月4400左右,當地的平均房價在3400左右,那麼每月的工資能夠買到一平米的房子還剩下1000塊錢這樣吧,這樣的收入在大城市一年也買不到一平,雖然在當地可以買的起房子,但是人員稀少,資源匱乏,醫療條件基本為零,教育條件相當低,生活質量極低,想要提高生活質量就必須得走出去,可是現在的正式工作又不能說扔就扔,自己又沒有一技傍身,目前正在起步做自媒體和短視頻,希望將來能做出一點成就為家庭提高一些生活質量吧。





老常愛生活


既然是要拿收入來買房,那就是有支出,收支收支,我們不能只講收入不講支出。我現在每個月是在9000塊錢左右。然後一家人都在這邊生活,除掉房租,除掉水電,除掉日用開銷,一個月能餘下來4000塊錢左右。一年下來也就在存在5萬塊錢,但是5萬塊錢當中孩子的上學費用,培訓班費用,人情往來。逢年過節給家人買買衣服什麼的。還好的是學校在家門口上下班的地方,也在家門口,不用走太遠。汽車這塊兒就省掉了。一年下來能存個1萬兩萬就已經很不錯了。我所在地區房價是均價在1萬塊錢一平左右。普通工人的工資在5000到6000。但是江蘇地區家庭普遍富裕,所以說年輕人的房子基本有老一輩已經買好,沒有太大壓力。於是我跟大多數背井離鄉的遊子一樣在外賺錢在家買房。


文先生的家庭烘焙


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像我所處的這個四線城市,每平米的均價大約是5000元,而我每月的收入基本接近這個數,相差30%左右。如果能有個兼職的話,每月再增加1500元,就可以一個月買一平米了。

我發現如今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時代。在日漸增長的生活需求面前,固定收入已經是汗顏無地、拙荊見肘了。你盡然改變不了現實,就得必須被現實改變。你現在不變,以後每個月的收入會離每平米的價格越來越遠......


著犁


你的每月工資能不能在當地買一平米?我的答案很肯定:不能!

投票之後,我看了下比例,絕大多數人的工資,都不足以在其當地買一平米。很現實的問題,讓沒房的我,看得扎心,也看得窩囊。

以現在的工資來看,每月不到四千,縱使每個月攢三千,一年十二個月,也就三萬六。這個數,在我們縣城的冷清地段能買個小廚房,在我們市的偏遠地段能買個衛生間,至於在上不封頂的繁華地段,一年的工資買不了一個大桌子面。何況,我們市只是四線城市的領頭羊;何況,每月攢不了三千,一年攢不了三萬六;更何況,誰也不敢保證有什麼突發事件。

每個月三千多,不要說是在城市,即使是在農村也不是什麼高收入。但是,在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大學生的當下,低工資,高房價,高生活成本,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拿我從事的設計行業來說從業時的基本工資一般為三千到四千之間,三年後工資一般為七千多。即使是這個工資,在我們那裡也只夠偏遠地段一平米的價格。在普通地級市的市區隨隨便便就過萬,若在那兩個副省級城市,拿著這點兒工資去買房子,不夠丟人現眼的。

於是我們在買房子的時候不得不求助於家裡,讓家裡給出全部或者絕大部分的首付。一套價值百萬的房子,首付三十萬。這不是個小數目,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能一下拿出三十萬的有幾個?父母辛苦半生攢下的幾個錢,買套房子就能一分不剩,大多數的時候還要舉借外債。想到全國平均月薪已經到了六千,而我等月薪還在四千以下徘徊,唉,深深的負罪感!一不小心又拖國家後腿了!

所以我十分嚮往鄉居,如果能在我長大的村子裡一直生活下去,那就好了。可惜,那是不可能的。先不說丈母孃對房子的要求,單是掙錢、就醫、上學等方面,農村就不免落後很多。而且,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最終也不是你的。我們附近有的村子,前幾年一聲令下,強拆的也就還剩七八戶,其餘的都趕到社區去住小洋樓了。何其幸哉?何其不幸?

或許等哪一天,我家那一畝三分地的大院子,就要永遠跟我家說拜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