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再聚焦:補齊"三農"短板 挖掘發展潛力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李寧認為,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補齊“三農”短板,一方面必須按照黨中央的部署,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讓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另一方面,要在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問題。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佈。這是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的一份重要文件。文件提出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並明確要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農”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也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持續聚焦“三農”工作,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農業農村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將脫貧攻堅作為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攻克的最後堡壘,為提升“三農”工作質量和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三農”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特別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相比還有一些差距,農村發展也還有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等等。

然而,差距就是潛力,如果我們將農村發展提升到一般城市水平,那麼對於我國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將是非常重要的支撐和推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儘管“三農”發展目前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但如果能夠正視這些短板和不足,並將之轉化為機遇,那麼一定程度上也會給我們的發展帶來相應的潛力,比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面的提升,又如農村消費水平提高帶動全社會消費質量的提升,等等。有經濟學家研究指出,國內至少有10億人還沒有坐過飛機,至少5億人還未用上馬桶。如果把這些消費潛力釋放出來,將進一步壯大我國國內消費市場,反過來會帶動更多的國內外投資,確保我國經濟實現產供銷在發展提升中實現動態的平衡。這也就是目前我國“三農”短板背後隱藏的潛力。

因此,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補齊“三農”短板,一方面必須按照黨中央的部署,紮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讓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數據顯示,目前預計還有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還剩下50多個貧困縣尚未摘帽。對此,“三農”工作要突出重點,按照既定的標準和要求,在普遍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另一方面,“三農”工作也必須在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將產業發展與“三農”工作融合在一起部署和推進,按照市場化的原則,在農村培育出發家致富的產業,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問題。

在農村產業發展方面,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諸多措施,比如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又如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辦好農村“雙創”基地,等等。這些產業政策既符合實際,又有前瞻性,特別是在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將現代農業與旅遊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結合起來發展,對於農民增收和農村地區經濟實力壯大都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要推動農村產業發展,除了政策規劃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強有力的落實,特別是要讓市場在農村產業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方面,要通過政府的產業引導,讓資本和技術看到農村產業發展的利潤和前景,以此在農村吸引到更多的外來資本和技術,推動農村在開放中實現快速發展。

此外,政府還要在人才建設方面發揮作用,通過各種方式,培養一批本地區農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帶動農村中的農民創業致富。這也可以避免農村產業發展但農民收入卻沒有增長等問題的出現,讓農業發展真正惠及農民本身。(註冊稅務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李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相關評論:中央一號文件托起億萬農民的幸福夢 奮力抓好“三農”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加快補齊全面小康的“三農”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