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也有物管嗎?他們與業主的關係怎樣?

憨老頭與小藏胞


國外的物管可以說權利非常大。所以有的人才不想讓這些文章出現在自己面前。

美國物管首先是向相關法律和社區負責,最後才是向業主負責。

由於美國是一個極端自我的國家,導致美國社區在80年代性解放運動以後矛盾極大。最後美國解放了美國物業的權利,讓美國物業有了非常大的權利。並且制定了很多相關的法規來維護這些權利。

如:室外晾衣服這件在中國很平常的事情,在美國基本不允許。但在80年代的電影和描述80年代生活的電影是可以的!但現在如果你幹了,物管有權利砍斷你的繩子,甚至收繳你的衣物。

此外美國物管對權利和義務也非常清楚,室內他們根本不會過問,但你的草坪屬於大家都可以看見的,就不是你的。你如果改種白菜,不好意思,挖了!

還有的社區禁止養狗的進入,有的停車要規範,有的甚至要求6點以後不得搬傢俱等,細到極致的規定。如果不遵守,有的是物業和你玩!

同時物業費和服務掛鉤。別墅區警報器響,2分鐘武裝物業保安就衝進來。普通小區大概5分鐘。至於下西區,自求多福吧!

至於不交物業費,那可是和誠信掛鉤的。你先把物業交了,然後和物業打官司,在官司期間不交沒問題。你先不交,然後被物業告上法庭,並牽涉上誠信問題。那你就有難了!

總之美國物業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多交錢多享受,已經成了每個人的共識。一般人想不交物業的都是去找個沒人山邊自己用木頭搭建一個房子。

補充:

美國也經歷過不交物業的情況。然後讓一群無所事事的女人當了業委會(他們叫社區)。然後,為了小區不貶值,無所不有其極。停車不規範,不按時開會都收拾業主。包括窗戶不小心破了,開罰單,甚至宣佈你是不受歡迎的人。包括一些中國人才去美國完全不適應,竟然被要求賣了房子離開社區。有的業主收不了搬了,有的業主享受這種管束。這就是好小區的來歷。 中國敢這麼幹嗎!車子停在車道,五分鐘被拖走了。加個什麼天窗,被立刻要求停止。管的好嗎? 中國業主特點就是:對我有利我就支持,對我不利,我就不交物業費。因為不可能對任何人都有利,結果都不交物業費。

有人說我是物業的。我不是,我是最早買商品房的。

我的房子第一套144平方,960元每平方,大概2003年買房,當時物業0.6元。

現在附近小區物業是1.2元。

我們小區就是在前期物業3個月後都不交物業費,然後物業跑路。

現在的結局是:小區一片狼藉,我們小區最近一個賣房子的大約是5000不到一個平方,賣了出去。和我們街對面一個服務好的小區是7000一個平方。

我算一下大家看:就當我一開始就交1.2,到今天1.2×144×12月×16年=33177.6元。而因為小區環境差我一個平方目前損失2000。2000×144=288000元。28萬對3萬呀!

我也曾經反對交物業費,但自從這套舊房子成了我的心病以後,我再也不反對教物業費。要知道,我損失了25萬!

物業的作用是通過服務讓小區環境優美,而不貶值。這是雙贏的。不要去計較那麼點物業費,如果好!房子的升值會大大超過那點物業費。

反正現在住在新房子裡,如果物業跑路,我立刻搬家,在房子沒有貶值以前,賣房子走人!


鬥天鬥地鬥自己


物業管理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全球發展超過一百幾十年的歷史,從歐美到亞洲,從發達國家發達城市到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城市。

亞洲物業管理比較發達的地方有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城市。中國大陸物業管理也是1981年從香港引進的,從深圳逐步覆蓋全國一二三四線城市。

就拿美國來講,物業管理制度是非常成熟的,有相關法律作為支撐,在法治國家,業主必須百分百遵守法律規定,如果拒繳物業費,極有可能被法院強制拍賣房產,扣除物業費後趕出社區。所以在信用制度完善的國家,人人都要遵守契約精神。

另外,歐美國家的物業管理100%只負責公共區域及公共設施設備的管理和維保,沒有針對業主的免費服務。如果業主家中需要維修或其他服務,是必須承擔支付費用的。美國人工高,業主通常都是自己動手解決,就像美國人普遍有車,也普遍會自己修理一些小問題。

香港的法規也很完善,物業公司按照法規和物業合同履行義務即可,對於不守法,胡攪蠻纏,無理取鬧的業主法院懲罰都是很到位的,幾乎就沒有這種問題發生。

無論是物業公司還是廣大業主,都必須嚴格遵守法規,履行義務,才會有皆大歡喜的雙贏結果。


楊君波2018


我在多倫多女兒家,感覺物業太負責了,車庫門外廊扶手每年刷一次油,門牌號換一次新的。其他自不必說,說一下我自己“業主”。物業費和水電氣一個地位的不敢怠慢。垃圾自己分類“要準確”送到垃圾站。我做的很好。就這個話題我有些奴隸了,在國內自己物業費都交的不及時,還敢大勢喊服務這,那不好,不到位,不合理。在國外用眼睛描著物業人,耳朵聽著嘰裡咕嚕“儘管不明白”很怕出差錯。女兒說,不用怕的,很公平只要按時繳費,遵守社區制度,物業是很謹慎與業主關係的,他們努力做好服務把業主視為衣食父母。


用戶3164501542


國外的建築規劃不同於國內,國外沒有帶圍牆的“小區”,所以首先不涉及進小區難易的問題(比如國內不交物業費不讓進小區);相應的不存在“小區內的公共設施有問題找誰”,房間之外的全歸市政部門管;房間內的設施全歸自己負責,也可以跟維護公司簽約,按月繳費,有問題打電話上門服務,這是自選,不是強制;國外的住宅分為私有房產、租用私有房產和租用公寓,私有房產由業主按照“法律規定”繳納物業費,這筆費用由城市管理部門收取,負責維護房產的外立面(包括外門窗)的維護及更換;而租用公寓全部維護服務都有出租方負責。總之國外的“物業管理”很簡單,大規劃沒有給物業管理造成隱患,它始終只面對一個個業主個體,不需要業主之間達成共識。

相比之下,中國的“物業管理”問題主要是源於“小區”的規劃,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王國,無專門管理會形成“三不管”地帶,管又達不成共識。有人管就有公平與否的問題。


Ja不假


社會制度國情不一樣不好進行直接比較。關鍵還是按照服務內容中項目,物業公司與業主雙方履行服務承諾,現實中物業公司往往都沒有按照服務履行,結果就向業主索要全部物業費,業主也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支付繳費,所以矛盾糾紛出現。要想化解小區物業服務矛盾必須從物業公司入手,按照服務履行,服務多少業主繳費多少,即使起訴到人民法院法官也應該查明真相如此判決才能服眾,否則容易造成偏袒物業嫌疑。比喻:上飯店吃飯,客人點了十道菜結果只上了六道菜其中一道里面還有一隻蒼蠅,你說客人能付多少錢嗎?


老子說TWTMNM


外國的物業服務,中國的物業搶錢,一個行業,兩種結果。


HelloSeny


人家外國的物業是國家專業保安公司培訓招聘的,不象我們國家的物業公司,隨便亂七八糟的在大路邊招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來小區當保安,而水電工也是無證書的人員,業主連家裡水,電,氣,出了問題都不願意上門的這種物業在小區,只會收錢又不想做事的物業公司嚴重影響了物業公司的形象,也讓廣大業主不滿。


開心果78039394


不要總是跟美國比交費。美國的社會福利你們咋不去比呢!


探蕊求花


很有誠信,服務和善但又很嚴肅負責,不扯皮,不鬼裡鬼氣,說到做到,言而有信,一句話:好!


恰ga佬


。? @ 不管物業怎樣做做多好都有各路人不滿意託交不交還說壞話人品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