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中国有着古老的绘画艺术,但如果要追溯中国绘画的起源,中国绘画开始于何时?何地?何人?这个谜团其实一直萦绕在历代美术史研究者的思绪中。而今天所说的是一幅珍藏在

故宫博物馆的南宋名画,其画面阴森诡异,背后含义却令人悲痛!八百年了,这幅“鬼画”至今令人不可琢磨。

这幅“鬼画”出自南宋画家李嵩之手,一幅名为《骷髅幻戏图》的绢本设色团扇画,画面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席地而坐,戴着幞头、穿着透明纱袍的大骷髅,大骷髅虽没有眼睛,但看似炯炯有神;嘴巴一直张开着,仿佛在笑,但却是一种令人害怕的笑;其坐姿看起来十分自然,左腿弯曲着地,一只手很安详地放在坐腿上,而右脚却是弓起,膝盖支撑着右肘,最令人诧异的是大骷髅的右手还提着一个小骷髅。看得出这个小骷髅是被大骷髅操控着的,小骷髅的看似左脚着地,右脚抬起,弓着身子,两只手挥舞着,似在招呼着谁。

和我们印象中的含蓄、儒雅不同,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了恐怖与诡异色彩。大家先看图。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这幅《骷髅幻戏图》出自于南宋画家李嵩之手,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中央是一个大骷髅席地而坐,用悬丝在操纵着一个小骷髅。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悬丝傀儡演出,整幅画诡异的根源就在这:操纵小骷髅的不是街头艺人,而是一个大骷髅。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在骷髅身旁有一副担子,担上放着草席、雨伞等日常物品,看样子是街头艺人漂泊在外的全部家当。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在大骷髅身后有一个给婴儿喂奶的妇人,是他的妻子。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画面右边,小孩子被小骷髅吸引过去,孩子身后的妇人伸出手好像下一秒就会把地上的孩子抱走,她担心孩子会遇到任何可能的危险。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供职于画院的李嵩是同事中的异类。他出身贫寒,对于民间生活的熟悉出于天性,历经光宗、宁宗、理宗三朝,一直在宫廷画院任职,被尊之为“三朝老画师”,他也会将富有变化的用线,严谨、古雅的染色等院体画特色用在风俗画中。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李嵩对于人体骨骼极其精准。干练地刻画,生生打脸那些看不起古代绘画的人。谁说中国画人体不如西方写实?西方开始研究人体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南宋强悍的解剖、人体结构的认知水平比西方早了200多年。

这个骷髅,如果换成真人,那它就是一副再平常不过的市井风俗画,定格了艺人走街串巷给小孩子做表演的瞬间。李嵩故意把画面布局重心位置和精笔刻画都放在骷髅身上,意图是什么呢?

元代知名画家黄公望为这幅画作的题词《醉中天》,很好的提醒了我们: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题诗内容: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儿把冤家逗。识破个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

言外之意,这是一副傀儡戏艺人拖家带口,四处奔波的艰辛生活写照,画中的骷髅就是傀儡,背后哺乳的妇人是其夫人。大骷髅牵动小骷髅,小骷髅引诱孩子,体现了人生来就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生死寂灭,不由自己,被命运作弄的悲惨境地。

所以黄公望认为李嵩这幅画,是表达民间艺人,浪迹天涯,风餐露宿,惨到饿成白骨的惨剧。他是操纵手中的傀儡吗?恐怕是被生活所操纵吧?黄公望老先生说的对吗?

显然不对!

我们仔细看一下画面,大骷髅的衣服,薄纱透明,织造考究,和马王堆贵族墓葬出土的“素纱襌衣”有一拼!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人家不穷呀!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素纱襌衣,仅重49g,是西汉纺织技术巅峰作品,迄今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而两位妇人和小孩呢?她们面态雍容华贵,体形略胖,

衣着考究,插珠花带耳环,打扮时髦,活脱脱就是贵族啊!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这几人可不穷!那么画作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真相就是对死亡的思考!

有宋一代,历经战乱,靖康之耻,南宋苟安,天下纷争不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今日苟存、不知明日死活,更是既荒谬又平常之事。

而此画,左右对称,左死右生,生死俱在一起。有人看到鬼,有人看到疑惑与阴谋,有人看到生死……

故宫里的一幅“鬼画”,画面阴森诡异,沉睡800年,至今无人看懂

而到了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此图生与死是那样强烈地对照着,画家李嵩的寓意十分的深刻”。画面以中心为界对称分布,学者们把它的基调定为“生与死”,这就直接影响了后人对它的理解了。

还有人根据画名的“幻戏图”猜测:给孩子喂奶的妇人才是整幅画的主角,也许她太过思念已经去世的丈夫,所以画面中丈夫捣鼓傀儡戏逗孩子,其实是该妇人自己幻想出来的场景,幻想着丈夫生前如平常一样回到家中,孩子高兴迎接。只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生活变幻无常!

在距今约千年前,我国画家已经在艺术上有精细的探索和如此感人至深的人生感悟。

人间喜乐、成败荣辱,终归于一具白骨。

满腔乱世悲情,泻于笔纸。

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以其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的寓意,为美术史留下了一个画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