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韓系車在中國已朝不保夕,憑心而論現代與起亞的SUV在國內的影響力到底如何?

百花爭春我為先


說韓系朝不保夕的是自欺欺人,韓系車全世界開賣,國產車多數在國內,還相互鬥,沒有將精力放在研發質量上,油耗,壽命經不起考驗。


30427


首先,要說韓系車朝夕不保,確實言過其實。看看法系車的銷售量就明白,所謂朝夕不保的,那是絕對輪不到現代起亞汽車,好歹銷量也幾十萬臺了。其次,說到韓系車中SUV的表現,確實不算太好,下滑的也是十分嚴重,但憑藉一直的穩定性,目前還能勉強維持。問題不在什麼薩德,主要還是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韓國人在中國經營戰略出了小問題,有人說韓國人對中國人太過傲慢了,我想傻子都不會信,既然傲慢就直接退出得了,為何一直要搞什麼高配低價,一再降價,他傻呀!所以還是策略出了問題。2018年現代起亞汽車全球銷量740萬輛,分分鐘秒殺國產汽車。其發動機也是沃德十佳的常客,2019年在北美市場又獲得最佳SUV稱號(質量,操控性,舒適度)。之後又獲得國際WRC汽車拉力賽年度冠軍,2018年其質量在中國排名第一,在美國質量調查中前十中也佔據兩席。也因為現代起亞的優良表現,妥妥的進入世界前五汽車製造商。當然,如果策略不變可能問題越來越嚴重,但倘若起亞開始改變策略,那麼國產車和他還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無論質量,產量,品牌影響力都是國產車望塵莫及的。單拿國產所謂的領克01來說,貌似高大上,但轉軸生鏽,按鍵鬆動,動力下降……問題很多,汽車質量問題284項,一直高居不下。所以,切勿夜郎自大,國人還是冷靜點,不要盲目,最起碼拿幾個國際獎項再來說說,不然鬧笑話!其實還是希望國產車越來越好,拋開外界傻乎乎的所謂“愛國情節”(我覺得真正的愛國是用好東西,生產好東西,不讓國人用假貨用劣質貨,讓偽劣產品無處遁形)不說,個人還是認為理性消費是國人最為需要的。美國之所以強大,就在於其包容性很強,結果百花齊放,形成良性競爭,國家強大也是自然,我們也從未聽說過美國人因愛國而抵制國外優質產品的。而回顧歷史,我們國家唐朝時期的鼎盛也和極強的包容性密不可分。當然,包容不是容忍,是承認別人的優點,提升自己不強的點,達到共同進步(真正的進步不是擊敗別人,讓別人走投無路,一家獨大)。所以面對韓國車,我們更應理性看待,好,它好在哪裡?壞,它壞在哪裡?有什麼優點值得借鑑?以及對比其他車型有什麼優劣,是不是適合我,才是選擇的關鍵,也是消費思維成熟的標誌,更是國家持續進步的基礎!


大胖二胖和小胖


直接上圖,多話無用,重慶渝北區一交通事故。[呲牙][呲牙][呲牙]



老楊157485436


平心而論,韓系車比國產車好很多。由於種種因素導致韓系車國內銷量下滑嚴重,因此很多人認為韓系車不行了。但是實際上了解韓系車的朋友,不會輕易說韓系車不行,反而是對韓系車比較欽佩和認可的。

近年來韓系車銷量下滑嚴重,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來自於國產車的衝擊。韓系車相比德系車、美系車還有日系車、法系車算是晚輩,作為後來者想要居上,需要拿出實力和誠意來的。在擁有不錯質量的同時,韓系車還比較便宜,也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那時候國產車還是一無是處,韓系車一下子就在國內火了起來。

但是好景不太長,自主品牌汽車不斷進步,憑藉更高的性價比,極大的衝擊力韓系車。恰恰此時又出現了薩德事件,令韓系車雪上加霜,一蹶不振。自主品牌汽車的強大,衝擊的不僅僅有韓系車,還有法系車和美系車。自主品牌汽車的崛起,對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影響不算太大,主要因素包括品牌、品質等。

自主品牌汽車雖然比以前強大了不少,但是核心的東西依然不足,這方面與韓系車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汽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還有底盤,韓系車都有出色的產品,可以完全獨立自主製造汽車,可以不受他人控制,自主品牌汽車卻不行,更像是組裝廠。目前國產車銷量主要是國內,但是韓系車已經走出國門,並且在汽車工業發達的歐美地區銷量很好。

韓系車可以走進國內,但是國產車還走不進韓國,這就是差距,不用說太多。


小強說說車


自主品牌、德系車、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都有著或大或小的增幅,但韓系車在中國的日子可謂是步履維艱了,不僅銷量巨幅下滑,還導致4S店門可羅雀、工廠接連停產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更重要的是韓系車近年來在國內的品牌地位和實力還在不斷下降......

現代汽車在華的合資企業北京現代,原本在2017年制定的年銷目標是125萬輛,其在2016年實現了全年114萬輛的成績。但實際上,現代汽車2017年中國市場總銷量為78.50萬輛,同比減少31.3%。其中處於低谷的4-6月月均銷量僅為3.5萬輛,與2016年相比銷量驟減60%以上。

車型多代同堂戰略的弊端已經顯露

韓系車能在前幾年實現突飛猛進的銷量,有很大原因是來自於多代同堂的戰略。確實,現代算是多代同堂的始祖,憑藉著多代同堂,現代在新車拓展速度上有了很快的發展速度。

伊蘭特這款車在中國甚至是“4代同堂”在銷售(伊蘭特、悅動、朗動、領動),ix35和全新ix35,九代索納塔和全新索納塔也同樣同時在售。導致其競爭力越來越差,價格卻降不動了,銷量一年比一年差。過度細分市場反而會造成品牌內部車型內鬥。

雖然多代同堂在短時間來看是好事情,但隨著時間推移,老款車型在設計、配置、空間、做工、隔音等方面都已經跟新的主流新車差距越來越大。

2、

薩德事件造成反韓情緒嚴重

薩德事件,雖然是政治層面的事情,但是在民眾之間卻也引發了大規模的反韓情緒,跟幾年前日系遭抵制一樣,薩德也讓很多人開始抵制韓貨。但是韓系車和日系車不一樣的是,並沒有什麼特別強的領域,也很少有忠實的韓系車粉絲,所以韓系車的銷量才如此暴跌。

3、

在銷量上也被眾多自主品牌反超

在2014年的時候,現代和起亞在中國的銷量之和是中國自主品牌吉利汽車的6倍

,然而僅僅3年後,韓國車企巨頭就被吉利甩在了身後。2017年現代在中國的銷量僅為82萬輛,起亞更摻,總銷量才35.95萬輛,合併加起來都不到118萬輛。而咱們中國的吉利汽車,早在去年11月份就達到了109萬輛的銷量,其中11月份的銷量高達14.1萬輛,全年銷量接近125萬輛,比現代和起亞的銷量之和還要多出幾萬輛。

不僅在銷量上被幾家自主品牌反超,在產品力上與自主品牌車型的優勢也不再明顯,曾經依靠高顏值、高配置和高性價比取勝的韓系車,如今面對幾乎全面提升的自主品牌產品,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像吉利、榮威、奇瑞這幾個自主品牌經過多年努力,設計、做工、質量、完善度都有了不少的提升,而且在語音識別和人機交互上做得比大部分合資還好,不再需要靠低價來吸引客戶。

不僅如此,在品牌的影響力上,自主品牌也並不比韓系品牌差多少,尤其是當WEY 、領克,星途等自主豪華品牌在明年起勢之後,韓系車型在老百姓心中也不再有優越感。

4、

2018年韓系車路在何方

其實在2017年年底的時候,韓系車銷量有過一波觸底反彈,12月在中國售出12.06萬輛汽車,雖同比減少17.4%,但是自2016年12月以來單月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但這也是因為大幅度的優惠,並且價格下探驚人,銷量才會快速上升的重因。

現代汽車2018年制定的目標也為90萬輛,僅僅恢復到了2012年的銷售水平。其實這個目標定的還是比較現實的,韓系車目前的主要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德系和日系車型了,自主品牌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其實,韓系車受中國品牌的衝擊更嚴重,現在的吉利、傳祺、比亞迪、上汽,奇瑞等品牌,無論是造型、做工、配置等方面,哪一點會比韓系車差,並且價格比韓系車低出 在面對如今自主品牌的強勢表現,不知道現代起亞要拿出什麼樣的表現才能翻身。





雨涵美食


現代和起亞是同一個集團下的兩個品牌,兩者在全球市場都屬於主流,但兩者在國內市場的表現差異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品牌影響力不同。

憑心而論,雖然同為一個集團旗下,但在中國人心目中,現代還是要比起亞高級一些。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對於現代還是比較認可的,而起亞相對要差很多。甚至在知名度上起亞比現代都差很遠。

名義上,起亞是一款合資車,可起亞的地位早已經被國產車超越了。即使採取大範圍的降價措施也沒能夠挽回它下滑的頹勢,怪就怪它車身減配太嚴重了。


老哥聊生活


世界上最苛刻市場是美國,在美國市場,大眾本田被打出原型。

根據去年美國權威專業機構排名,新車一二年內故障率最低排名前三名全部來自現代起亞。

在美國市場,能夠生存企業除了本土企業之外,就是豐田,標緻雪鐵龍,現代起亞。

有一句話,叫中國的大眾本田,世界的豐田標緻雪鐵龍。


萬中財經


我只能說沒中國 現代起亞2018年SUV銷量世界第五 第七,

2019年上半年 現代起亞SUV銷量,第四 第五



奔跑的37


韓系在中國銷售的都是低端車型,換句話說別人本身就不太注重中國市場,離開中國市場對於車企來說基本上沒什麼影響,人家的戰略目標是全球市場,現代再差也是世界第五大汽車製造商,中國汽車不行,離開中國本土市場全得死,若干年後汽車普及率飽和後如果還沒有打開國際市場照樣全都關門,那些自吹自擂吹逼國產垃圾渣渣的人就是井底之蛙,認不清形式…………


用戶7760567338651


2018款現代ix35已經使用一年多了,整體感覺不錯,綜合油耗7.4,性價比高,還省心。但是小毛病有,一是簡配,中控中間儲物盒都是使用低端塑料;二是輪轂裡面會生鏽,估計大多數車都會;三是腳踩油門按喇叭震腳,估計是設計原因;四是隔音棉,隔熱棉沒有看到,估計也都是使用質量不好的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