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苦熬38年後才登上皇位,為何在位僅1個月便駕崩?

文史磚家


明光宗朱常洛盛年登基為帝,在位只一個月,被稱為“一月皇帝”。史書記載他登基時“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也就是說一個身體正常的人,當上皇帝一個月就死了,死因實在讓人懷疑。

他雖是“一月皇帝”,但親歷“國本之爭”,“梃擊案”、“紅丸案”,就是他身後的“移宮案”也跟他有點關係,可以瞭解梃擊案和紅丸案和國本之爭原因,對於瞭解他為何登基後一月而亡的原因,應該有所幫助。

國本之爭

明光宗朱常洛是萬曆帝一時心血沸騰,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寧宮私幸宮女王氏所生。當時情況應該是這樣:萬曆九年(1581年),萬曆帝架臨慈寧宮,給生母問安,恰巧李太后不在宮中,宮女王氏獨留宮中,萬曆帝見王氏貌美,一世興起,就臨幸了他。雖說皇帝可以搜天下美色而妻之,可以處處留情,但在母后宮中寵幸宮女,有違禮制,不是光彩的事。事後萬曆帝也不願再提及此事。說來也巧,王氏宮女被皇帝寵幸一次,就懷了龍種。這事讓李太后知道了,萬曆帝當時的皇后和妃子都沒有孩子,李太后急著抱孫子,加上內起居注中記載了此事,萬曆被迫承認此事。於萬曆十年冊封王氏為恭妃,當年八月生子朱常洛,是為萬曆帝的長子。初得龍子萬曆帝應該非常高興,因為朱常洛出身不好,萬曆帝並不喜歡這個長子。

萬曆十四年,萬曆帝寵幸的妃子鄭氏為萬曆帝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也就是後來的福王。萬曆帝因為非常喜歡鄭氏,封她為皇貴妃。母以子貴,子以母榮,萬曆帝當然非常待見朱常洵,他和鄭貴妃私自商定立朱常洵為太子。明朝立皇太子的祖制是立嫡立長,萬曆的皇后沒有兒子,

皇長子朱常洛才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當朝臣們獲知萬曆想違背祖制立朱常洵為皇太子時,紛紛上書反對,奏摺成百上千,指責鄭貴妃干政。萬曆帝專寵鄭貴妃,他不甘心朱常洛為皇太子,遲遲不立太子,和大臣們耗上了。

萬曆二十九年十月,為了平息皇儲之爭,萬曆帝終於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萬曆三十一年,有謠言說萬曆想換太子,矛頭指向鄭皇貴妃,萬曆為了維護皇貴妃母子,逮捕了很多官員。

萬曆四十一年,有人進言皇貴妃和福王欲謀害太子,萬曆最終卻不了了之。

這次國本之爭,牽連官員達三百多人,輕則罷官,重則充軍發配下獄。官員們怕萬曆帝違背祖制,發生變亂,動搖國本而爭國本,牽連官員這麼多,怎麼不動搖國本,萬曆帝憑個人喜好,處理國家大事,真是可悲,

太子朱常洛的處境真是可憐!

朱常洛的生母,雖被封為恭妃,根本見不到萬曆帝,整日以淚洗面,最後雙目失明。鬱鬱而終。萬曆三十九年,恭妃走完了悽慘的一生。大學士葉向高建議厚葬,萬曆不許,再進言,萬曆才追諡恭妃為皇貴妃。在萬曆眼裡,她們母子應該是個意外、多餘的存在!

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有一個三十多歲,名叫張差的男子,手拿棗木棍闖入太子宮逢人便打,好在沒傷到太子,被太子宮人制服,經盤問是鄭貴妃宮中太監龐保、劉成指派所為。為免罪鄭貴妃向萬曆帝哭訴。太子差點被害,朝臣們議論紛紛,萬曆帝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維護鄭貴妃,勸鄭貴妃向太子求情。太子仁厚,只處置了張差。萬曆帝為保鄭貴妃還是密秘殺掉了龐保、劉成。

太監龐保、劉成,如果沒有主子點頭,他們不可能敢動太子。鄭貴妃侍寵而驕,真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紅丸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繼位,年號為泰昌,史稱泰昌帝,也就是明光宗。

明光宗38歲登基,一上位就補軍餉,免礦稅,也想中興大明,有所作為。怎奈登基不過一月就追隨萬曆帝而去。實在出乎朝臣們的意料之外。死因源自李可灼進獻的兩粒紅丸,史稱紅丸案。

有人說紅丸案是梃擊案的延續,也有一定的道理。

在梃擊案中,鄭貴妃想謀殺太子朱常洛未成,萬曆死,太子成為泰昌帝。沒有了萬曆帝,鄭貴妃無異於菜板上的魚肉,泰昌帝想報仇,不用自己動手,鄭貴妃就死無葬身之地。可以說鄭貴妃想法自保,也合情理,

鄭貴妃素知泰昌帝好女色,就從民間選了八位能歌善舞的美女,獻給了泰昌帝。泰昌帝面對美色,是來者不拒。初為人君,他白天忙於政事,晚上就和美女混在一起。泰昌雖在盛年,身體強壯,也架不住天天顛鸞倒鳳。他身體漸漸不支,又舍不下溫柔鄉,只好靠補服春藥維持。色是刮骨鋼刀,春藥能使他極度縱慾,結果可想而知,他漸漸六脈不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御醫為光宗調製,不可能立見效果。鄭貴妃趁機為光宗推薦了內侍崔文升,崔文升給泰昌帝吃了大量洩藥,泰昌帝一夜去廁所三四十次,第二天就起不了床了。

接下來,有鴻臚寺丞進獻仙丹紅丸,朝臣們為了安全起見,阻止泰昌帝吃紅丸。據說光宗寵愛的李選侍,曾是鄭貴妃的人,是他透露給光宗有人進獻仙丹之事。光宗自知身體很難恢復,交代完後事後,自願服紅丸。光宗服第一粒紅丸感覺有好轉,崔服第二粒紅丸,結果服藥後沒幾個時臣就沒氣了。

國本之爭,是因為萬曆不喜歡長子朱常洛,寵愛鄭貴妃,欲立三子朱常洵為太子所致;梃擊案是國本之爭後,鄭貴妃不甘失敗對朱常洛的報復;紅丸案是鄭貴妃為了自保的出擊。

朱常洛也就是明光宗,一出生,就不受萬曆皇帝待見,朱常洛又陰差陽錯地俱有合法繼成皇位的身份,萬曆對鄭貴妃的一再縱容,都註定了光宗的可悲結局,瞭解了這些,也許我們對於光宗為何苦熬38年,成為一月皇帝,不會感到驚奇。

回答:今古大觀

歡迎朋友們關注、暢所欲言,共同探討問題。


今古大觀


朱常洛是年少縱慾過度,精盡而亡。朱常洛即位後,萬曆皇帝的珍貴妃投其所好,選了八名絕色美女送給朱常洛享用,結果朱常洛即位八天後就一病不起。

御醫診斷,皇帝是腎虛火旺,於是開了一副瀉藥。據說,朱常洛服用瀉藥後,一天之內就洩了30多次,精神萎靡,隨時有駕崩的風險。怎麼辦?就在此時,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兩粒紅丸,朱常洛服用一顆後感覺良好。

傍晚時分,朱常洛要求繼續服用,結果服用沒多久便一命嗚呼,這就是明朝的“紅丸案”。由於朱常洛死時才即位三十天,因此又稱“一月天子”。


一燈如豆


總覽明代太子,你會發現,除了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以外,明代太子的生活狀況一直都很差,甚至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親王來的更好。
朱標是第一個太子,他有朱元璋的寵愛,算是比較幸運。
朱高熾是第二個太子,因為長得過於肥胖,父親始終不喜歡他,甚至打算廢了他,如果不是朱高熾本身有一點能力,加上身邊有一些親信大臣,他能不能做到最後都是一個問題,登基以後只做了十個月皇帝撒手人寰。
朱瞻基也幹過十個月太子,不過他的地位一直都很穩固,畢竟好聖孫擺在那裡。
朱祁鎮畢竟還年幼,朱瞻基對他也很寵愛,因此不衝突。
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2歲被廢,如果不是因為這樣,哪兒還有後來萬貴妃的事情。朱見深在明代皇帝裡還算長壽,活了41歲。
朱祁鈺的太子朱見濟,還沒立就夭折。
朱見深的太子朱佑樘,長到六歲才見父皇,幾次萬貴妃都要下手害他,一直平安的登基,結果因為過於勞累活了36歲去世。
朱佑樘的太子朱厚照,不用多說過於寵溺,長大後連字也不認,20歲去世,無後。
朱厚熜太子朱載垕,後來的隆慶帝,一生不為父親所喜,地位幾乎搖搖欲墜,登基後6年病逝。
萬曆皇帝朱翊鈞活得還算不錯,畢竟他的地位也比較穩固,除了登基的時候鬧了點不愉快,基本上沒事兒。
但萬曆皇帝也有問題,由於年幼不懂事,臨幸了宮女,生下了長子朱常洛,因此對這個兒子十分的不喜歡。
萬曆皇帝寵愛的鄭貴妃,所生兒子朱常洵恨得寵愛,由於皇后沒有生子,一度要廢長立幼,好在這時候明代文官集團已經形成,處於大義名分,他們始終牢牢的站在太子的身邊,才使得萬曆皇帝沒有機會下手。
不過有關朱常洛登基一個月就病逝,在明代史上也是一個怪事。
萬曆四十七年七月,朱常洛登基的時候,史書記載“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也就是說此時還是身體健康,沒有什麼病痛。
結果到了在這一個月裡面,朱常洛就是像放開了一樣,談遷的《國榷》等史料中,都提到了鄭貴妃曾給朱常洛進貢了十多個美女,結果僅僅十天的功夫,朱常洛的身體就被拖垮了。
事實上就是過於操勞有些疲憊了,本來休息一下就好,結果又沒有好好醫治,以至於朱常洛一命嗚呼。
太子本身這個身份地位就比較尷尬,畢竟是接父親的班,更何況在明代太子裡面,有超過一多半基本上都不被父親所喜歡,在諸多壓制之下,心情一直很鬱悶,直到有一天,忽然登基了,一下子心情就放鬆了,在一種壓抑下又忽然舒緩的情緒下,人的身體很快就吃不消了,這也是人為什麼不能大喜大悲的原因之一。
朱高熾是如此,登基一個月就病逝的朱常洛更是如此。

漫步史書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16位皇帝中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僅在位30天便病逝了,因此在民間他有一個外號”一月天子“。而他的死亡在歷史上被稱為“紅丸案”。

朱常洛出生於公元1582年的8月28日,他的出生純屬是一場意外,因為他的母親王恭妃當時僅是太后身邊的一名宮女,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有幸得到明神宗,也就是朱常洛父親的寵幸。

後來王氏肚子漸大,被明神宗生母李太后有所察覺,最終知道她肚中胎兒是明神宗的。原本明神宗準備賴賬,但李太后不依不饒,查清了事實,而且還讓明神宗給她一個身份,就這樣王氏被封為了恭妃,朱常洛也能夠順利出生。

在這之前,明神宗的皇后並未生出兒子,所以朱常洛是明神宗的庶長子,而且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說法來看,朱常洛應該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但是朱常洛當上太子依舊不容易。

朱常洛生母王恭妃並不得寵,得寵的是鄭貴妃,鄭貴妃生下了皇三子,並時常讓明神宗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是朝廷上下都遵守宗法制,沒有人同意明神宗立皇三子,所以這件事就耽擱下來了。

這一耽擱就是15年,15年裡朝臣和明神宗為了立太子之事起了不少紛爭,甚至有很多大案,其中300多位官員被波及,有的被罷官,有的被髮配,甚至還有受到刑罰的。但最終在公元1601年的時候,明神宗鬆口,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公元1620年7月,明神宗駕崩,8月28日朱常洛繼位。然而朱常洛剛繼位10天,就重病不起了,而原因便是因為鄭貴妃。鄭貴妃在朱常洛繼位後進獻給朱常洛多位美女,十日後,朱常洛便病重了。當然,這只是一個引子。

朱常洛生病後,鄭貴妃便安排自己的親信太監崔文升以掌御藥房太監的身份給朱常洛進藥,而進的這個藥則是有害於朱常洛身體的瀉藥”大黃“。朱常洛一晚瀉幾十次,身體更為虛弱,而其本人也深知時日不多。

然而他死亡的關鍵是鴻臚寺丞李可灼呈獻的仙丹“紅丸”。當時朱常洛知道自己身體不行了,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服下了“紅丸”,吃了第一顆後,朱常洛覺得身體有所恢復,後又服下幾顆。幾天後,朱常洛暴斃。

“紅丸”和“大黃”的藥性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性熱,一個性冷,兩者衝擊,反而害死了朱常洛。可憐了朱常洛,苦等了38年終於登上帝位,卻未曾想到,被人謀害,死於非命。


理科男讀歷史


一般而言,皇帝實錄在繼位之前都比較簡潔。然而明光宗朱常洛的實錄,足足用了一卷的篇幅。一方面是朱常洛在位僅一個月,人稱“一月天子”,乏善可陳;另一方面,恐怕跟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都是主角有關。

宮人之子

明光宗朱常洛與父親神宗朱翊鈞一樣,都是宮女所生,但明穆宗(朱常洛祖父)可比明神宗負責,並沒有嫌棄神宗。但神宗卻認為自己臨幸,侍奉生母李太后的王氏宮女,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當生母李太后當時詢問此事時,矢口否認。直到李太后拿出“起居注”且有神宗賞賜的實物作為證據,才被迫承認。不久,王氏便誕下皇長子朱常洛,但這個心結卻一直都在。

《明史 后妃列傳:》光宗之未冊立也,給事中姜應麟等疏請被謫,太后聞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問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爾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

是說李太后問起不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的原因,神宗回答朱常洛是都人之子,都人即是宮女。諷刺的是,神宗生母李太后便是宮女。直到8歲,神宗召見大學士時吩咐:宣長哥來,與先生每一見。才有了皇長子朱常洛的首次公開亮相。

國本之爭

《明史紀事本末》:朕雖有今春冊立之旨,昨讀《皇明祖訓》,立嫡不立庶。皇后年尚少,倘復有出,是二儲也。今將三皇子並封王,數年後皇后無出,再行冊立。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是歷朝歷代皇位繼承的“基本法”。是時,太后與大臣們都對立儲之事,甚為關注。而皇后無出,神宗以皇后年輕為由,對立太子一事,是“拖”字訣。實際上,是最為寵愛的鄭氏誕下皇三子。神宗不僅想立其為太子,而且還違背祖制冊封鄭氏為貴妃,同時並沒有冊封朱常洛生母,1593年,神宗又提出“三王並封”,一切都旨在降低皇長子朱常洛的“權重”。

這場“國本之爭”持續了15年,單單逼退的內閣首輔就有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4人,各部堂官也有十餘人。最後才在太后干預下,於1601年皇長子朱常洛,才正式冊封為太子。

如履薄冰

但即便朱常洛立為太子,境遇也沒好到哪裡。所謂的東宮安排在條件很差的慈慶官,且維持的開支也非常微薄,侍衛不過寥寥數人,這便有利於之後“梃擊案”的製造。哪怕是1605年,朱常洛長子朱由校的出生,神宗反應都是相當冷淡。鄭貴妃一派勢力處心積慮,一直沒有放棄取代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被安排的一生

長期受到父親與鄭貴妃壓制的朱常洛,習慣了逆來順受、忍辱負重。1620年七月,在神宗彌留之際,躊躇宮門外而不敢入內,可見朱常洛內心是懼怕的。八月,神宗去世,朱常洛繼位,是為明光宗。鄭貴妃繼續掌控光宗,先是其尋求成為皇太后的無理訴求,光宗也答應了下來。只是遭到禮部官員的抵制才作罷,理由是:光宗生母都未追封,不合禮制。

但鄭貴妃像權威的形像揮之不去。之後光宗再次下旨,尊鄭貴妃為太后,又遭到給事中楊漣反駁:鄭貴妃既不是先帝的皇后,又不是光宗的生母,如何能尊為太后?

《罪惟錄》:“及登極,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但鄭貴妃並沒有放棄,另闢蹊徑,給光宗送來了八名美女。雖說繼位之前已成婚,按光宗的地位,為其選擇的妃嬪應該不是那瓜就是那棗;繼位之後又有鄭貴妃的存在,恐怕也是大氣不敢喘一口。如此一來,卻之不恭帶來的是一直被壓抑三十多年的慾望,不知持滿,不加節制,務快其心,數天後便一病不起,連自己生日聚會都無法參加。

更可悲的是,光宗分不清敵友,還服用鄭貴妃身邊親信太監的“通利藥”,一日腹洩數幾十次,拖垮了身體。明顯是消耗過大,需要進補嘛,但光宗還是無法拒絕鄭貴妃。之後進補紅丸,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時,醫成了死馬。

後記

《明史》評價: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明史》所言非虛,光宗是位好人,繼位後發放銀兩犒勞邊防將士,撤回礦稅使,增補內閣大臣。同時,其又是個悲劇人物。一般地,長期受壓抑的人,要麼伺機報復,要麼逆來順受。前者說的是神宗,後者說的是光宗,順受到一個月走完了人生最後的路。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公元1620年,是明朝歷史上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萬曆皇帝(48年)駕崩了,而他的太子,泰昌皇帝僅在位一個月就意外的死了,成為了明朝歷史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關於他的死亡也是疑雲重重。

泰昌皇帝,朱常洛,一個悲崔的人,關於他的死亡,明末學者李遜之在《三朝野史》中總結的好:第一、上體素弱,雖正位東宮,供奉淡薄;第二、日理萬機,精神勞瘁;第三、貪歡過度。我們可以一一來看。

一、鬱郁的儲君生涯

朱常洛生於1582年,生母恭妃王氏原為慈聖皇太后的宮女。他的出生屬於一次意外,明神宗認為這個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醜事,直到1601年,朱常洛虛歲20了,才成為太子,這還是大臣和太后共同努力地成果,這就是持續了近二十年的“爭國本”,因此朱常洛一生得不到父愛。而明神宗最愛的皇子是他和鄭貴妃生的福王朱常洵(後來被李自成煮了),太子不受待見,日常的供奉必然受到影響,甚至還鬧出了明末三案第一案——梃擊案。可以說朱常洛的登基前的生活一直處於惶恐之中,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長時間的高度緊張,必然影響其健康,可以說朱常洛的身體底子很不好。

二、工作勞累過度

別看朱常洛在位時間短,但他還是比較勤勉的,除了開始應付繁重的喪禮,對於朝政也是沒有懈怠。罷礦稅使、餉邊防、補官缺,由於他爹近30年不上朝,很多積累的工作需要處理,工作強度一時間比較大,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有內閣幫忙,釐清的很多工作,朱常洛心情自然不錯,白天用功,晚上也開始用功了。

三、致命的紅丸

壓抑了30多年的朱常洛,自然要好好的享受一下,而鄭貴妃為了討好新皇帝,進貢了幾個美女,就是這夜夜笙歌一下子摧垮了朱常洛的身體。“是夜,連幸數人,聖容頓減”,短短几個字就將朱常洛當時的狀態描述了出來,就這樣朱常洛病倒了。

病了就看病唄,於是內醫崔文昇開了一劑“通利之藥”,也就是瀉藥,這種治病方式讓後世頗為不解,本就虛弱,為何還要瀉呢?通過“連幸數人”這幾個字和朱常洛歷來身體較弱來看,天天晚上弄么蛾子的朱常洛肯定是服用某些藥物了,至於是什麼藥物,大家心知肚明瞭。而這類藥必然比較生猛,吃多了肯定上火啊,所以崔文昇用瀉藥也是情有可原的,只不過可能劑量沒有控制好,一下子朱常洛趴窩了,而且一蹶不振,馬上要掛掉了。

這時,李可灼出現了,他獻上了“紅丸”,一顆下去,朱常洛精神大振,可第二顆下去後,次日朱常洛就駕崩了。這個“紅丸”其實也是一類補藥,含有大量激素,開始吃必然精神百倍,可惜本就身體單薄的朱常洛經歷了進補-瀉火-再進補的過程後,再也熬不住了,撒手人寰。

後世有人將矛頭指向了鄭貴妃,我覺得這個愚蠢的女人最多就是想保平安而已,畢竟朱常洛死了,她也撈不到啥好處,畢竟朱常洛有兒子,皇位輪不到她的兒子。

朱常洛一生:熬了二十年,才被承認為太子;又熬二十四年,終於當上皇帝;當皇帝僅僅二十九天,就一命嗚呼。對他,我們可用八個字蓋棺論定:生得窩囊,死得潦草。


黑水布衣


萬曆四十八年(1620 年)七月二十一日,怠政多年的萬曆皇帝駕崩,苦熬38年的太子朱常洛終於迎來了生命的曙光。接下來的幾天,尚未即位的他已經實際開始行使皇帝的職權,傳達先帝的遺詔,扭轉萬曆後期的一系列弊政。他遵循先帝的遺詔,調撥內庫一百萬兩銀子用於遼東的軍費,解決了遼東缺餉的燃眉之急;他下令停止萬曆年間派出的礦監稅使,減輕了人民群眾的負擔;他重新考選人才,彌補萬曆時期的人才空缺;重組內閣,建立新的領導班子……新君繼位,明朝的局勢必然會煥然一新。八月一日,朱常洛正式登基,然而,不到一個月,這位苦命的天子撒手人寰,明朝的政局再次陷入混亂。下面說說奪走光宗小命的三部曲——

第一部:夜夜笙歌的天子

朱常洛是個苦命的孩子,母親是低賤的宮女,他能來到世間也完全因為老爸神宗的“一時興起”。老爸不喜歡他的母親,更不疼愛他;老爸一心寵著鄭貴妃,一心想立弟弟朱常洵為太子。38年來,他一直生活在老爸和鄭貴妃的壓迫和陰影之下,活得戰戰兢兢。神宗去世後,鄭貴妃居然還拿出皇帝遺詔,說要封他為皇太后。若是得逞,就意味著朱常洛還要繼續生活在鄭貴妃的陰影。朱常洛很是聰明,用了一招借力打力,將難題拋給群臣,大臣群起而攻之,粉碎了鄭貴妃作威作福的陰謀。

鄭貴妃不甘心失敗,轉變策略,力圖和朱常洛冰釋前嫌。他知道朱常洛在當太子期間過得極其壓抑,因為鬱郁不得志,沉迷女色。鄭貴妃抓住了這一個弱點,培養了一批心腹美女,一下子給朱常洛送了八個絕色美女。一直對他恨之入骨的鄭貴妃對他態度的轉變,讓朱常洛一下子放鬆了警惕。長期壓抑的朱常洛,終於可以釋放天性做自己,開啟了夜夜笙歌模式。他的身子本來就虛,每天紙醉金迷,還要操勞國家大事,身體一下就被掏空了。八月十日,朱常洛病倒,召醫官診治。十一日,帶病上朝。群臣突然看到皇帝憔悴的面容,大為震驚。

第二部:崔文升進大黃

十四日,太監崔文升進藥加劇了朱常洛的病情。崔文升原是鄭貴妃宮中的親信,朱常洛繼位後,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御藥房太監。朱常洛本是縱慾過度,節制休整一番應該可以恢復。但是這個崔文升卻診治為腎虛火旺,需要瀉火,給朱常洛開了一副很猛的瀉藥——大黃。朱常洛服用過後,一夜之間瀉了幾十次,幾乎到了衰竭的狀態,加重了皇帝的病情。一時之間,人們立馬聯想到這是鄭貴妃和崔文升的陰謀,迫於輿論的壓力,鄭貴妃從乾清宮搬到了慈寧宮,離開了權力的中心。隨後的日子,朱常洛的身體也逐漸好轉,還同大臣見了面,處理了一些國家大事。崔文升也被逐出宮。

第三部:李可灼與“紅丸案”

二十二日,朱常洛召見大臣,跟大臣說了一下自己的病情:“我在東宮時飲食得不到調理,至今四五月才初步痊癒,登基之後又勞累過度,又不得靜一靜,現在大病,服藥也不見效。”由此可見,此時的朱常洛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已經預感到自己不久人世。他詢問了壽宮的事,開始考慮自己的後事,叮囑大臣盡心輔佐太子。二十三日,鴻臚寺官員李可灼說有仙丹要呈獻給皇帝。內閣大臣方從哲鑑於崔文升的前車之鑑,建議皇帝謹慎用藥。

二十九日,朱常洛的身體更加不好了。這一天也是李可灼給朱常洛進紅丸的日子。據說,在這一天李可灼奉召為皇帝診治,指出了病源和治療方法,朱常洛聽了之後十分開心。中午,李可灼調製好紅色的藥丸要給皇帝吃,太監們不肯擅作主張,請示內閣大臣,方從哲說:“他說是仙丹,便不敢信。”猶豫之下,皇帝還是吃了,吃完之後,效果很好,面色紅潤。朱常洛連連稱讚李可灼“忠臣,忠臣!”當天傍晚,李可灼對方從哲說:“皇上怕藥效不夠,想再吃一丸。”有些御醫認為不應該多吃,但在皇帝的催促之下,皇帝還是多吃了一丸。吃完後的皇帝身體似乎恢復了,大家也很開心。可是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一天,也就是九月初一,皇帝就駕崩了。

所謂“紅丸”,其實是由紅鉛、秋石、人乳、辰砂炮製而成,崔文升之前進的大黃性寒,李可灼進的紅丸性熱,兩者同時用於朱常洛虛弱的身體,自然就一命嗚呼了。

皇宮,本應該聚集了全國的精英,醫療水平也應該是全國最高水平,然而朱常洛的死卻顯得那麼可笑。然而,這只是故事的開始,光宗之死,又引發了“移宮案”,加上之前的“梃擊案”和現如今的“紅丸案”,構成了明末撲朔迷離的“三案”,圍繞著“三案”,朝堂紛爭不斷,明朝的頹勢愈演愈烈。


我是小高讀史,謝謝閱讀關注!


小高讀史


作為明朝最短命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第14任皇帝,生於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庶長子,生母為孝靖皇后王氏。王氏本是明神宗母親李太后身邊的宮女,因為偶然機會被皇帝臨幸,因此懷上朱常洛。然而,明神宗因為嫌棄王氏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因此很輕視她,甚至一度都不肯承認臨幸王氏的事情,最終迫於李太后的壓力,才極不情願地的冊立她為恭妃。



出於對王恭妃的嫌棄,等到朱常洛降生後,明神宗對長子也甚為冷淡,遲遲不肯冊立他為太子,而是屬意於愛妃鄭貴妃所生的皇次子朱常洵。皇帝的做法引起朝臣們的強烈抗議,因此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開始,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大臣們圍繞冊立太子一事,跟明神宗爭執長達15年時間,史稱“國本之爭”。最終,身心俱疲的明神宗表示妥協,正式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然而,朱常洛雖然被立為儲君,但他的地位非常不穩固,不僅父皇對他依舊冷淡,而且鄭貴妃母子一直在伺機謀害他,手段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打傷多名守門太監,並意圖殺害太子,史稱“梃擊案”。種種跡象表明,張差的背後主使正是鄭貴妃。



正是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情況下,朱常洛在煎熬中度過38時間,每天過得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著不慎,便會落得被廢黜的境地。久而久之,朱常洛養成一種極度壓抑的性格,而這也極大地損害了他的身體健康。由於常有朝不保夕的恐懼感,因此朱常洛對諸子疏於管教,使得長子朱由校荒廢學業、痴迷於木匠活,為他將來登基後把國家搞得一團糟,提前埋下伏筆。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底,就在朱常洛幾乎要崩潰之際,明神宗的適時駕崩,終於讓他迎來解脫的時刻。八月初一日,朱常洛正式加冕為帝,是為明光宗。朱常洛剛剛登基,便宣佈罷免全國範圍內的礦監、稅使,停止任何形式的採榷活動,同時發內帑百萬犒勞邊防將士,並選補空缺多年的官職,召回在萬曆朝因為上疏言事而罷免的官員,一時間局面為之一新,令朝野歡騰雀躍。



此時,鄭貴妃出於討好新皇帝的目的,將8位容貌絕美的侍妾送進宮,聲稱幫助新皇充實後宮。朱常洛得到這8位美嬌娘後,便徹底放縱多年被壓抑的慾望,還不到十天的時間,便因縱慾過度,身體迅速地垮了下來(“及登極,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見《罪惟錄》)。由此可見,鄭貴妃進獻美女之舉,頗有意圖不良的嫌疑。


正在群臣對皇帝的病情一籌莫展之際,掌御藥房太監崔文升奉鄭貴妃之命,嚮明光宗進獻“通利藥”(即大黃,相當於瀉藥)。沒想到明光宗服藥後腹瀉不止,一晝夜連瀉三四十次,身體虛弱至極。明光宗擔心自己大限已至,便將國公張惟賢、內閣首輔方從哲等13位重臣召進宮中,並委以託孤重任。



但就在此時,鴻臚寺丞李可灼卻獻上1顆紅色藥丸,成功地幫皇帝“起死回生”,貌似恢復元氣。明光宗誤以為這種紅色藥丸真的有奇效,便命令李可灼再獻給他1粒以服用。結果,僅僅過了兩天時間,明光宗的病情便再度加重,最終九月初一(9月26日)駕崩,享年39歲(虛齡)。朱常洛從八月初一正式加冕,到九月初一日暴崩,在位整整1個月時間,所以又被稱為“一月天子”。


事後經檢驗,李可灼進獻的紅丸屬於性熱的補藥,正好與當初崔文升所進的大黃藥性相反。這就是說,身體虛弱的朱常洛在連服兩種性能相剋的藥物後,才導致最終的暴斃而亡。然而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進獻美女和瀉藥的都是鄭貴妃,朱常洛的暴死,她難脫干係(詳情見《明史·卷二十一》)。



朱常洛苦熬38年才當上皇帝,但在位僅1個月,便被2粒藥丸奪走性命,實在是令人唏噓。明光宗駕崩後,長子朱由校即位,是為明熹宗。朱由校一上臺,便把鄭貴妃幽禁在冷宮之中,讓她忍受了十年的孤寂、封閉歲月後,最後鬱郁而死。明光宗若泉下有知,對於仇人的結局,或許會稍感安慰吧?



文史磚家


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朱翊鈞駕崩,在儲位上苦等了十九年的皇太子朱常洛終於登上了皇位!可僅僅一個月之後,這位年僅三十八歲的皇帝便一命嗚呼了……以至於泰昌年號都只能與萬曆年號共用一年,前半段叫萬曆四十八年、後半段叫泰昌元年。因為死得太突然,明光宗朱常洛連陵寢都沒來得及修,最後不得不將當年景泰帝朱祁鈺為自己修建卻因為“奪門之變”沒能使用而廢棄的陵址重新“裝修”,這才讓明光宗得以入土為安。按理說明光宗即位時才三十八歲、正值壯年,可為何短短一個月便英年早逝了呢?

國本之爭

明光宗的出生純屬偶然!一次,明神宗前往生母李太后宮中請安,無意中看到了一位王姓宮女。也不知道是明神宗雄激素分泌過剩、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在皇太后宮中明神宗便迫不及待地與那位宮女滾了一把床單。但是,明神宗遠沒有他的祖上明憲宗朱見深厚道,提起褲子便將這件事忘了個一乾二淨!過了一段時間,那位宮女居然懷孕了。明神宗顯然不想認下這筆風流賬,可對孫子望眼欲穿的李太后不幹了,於是命人找來了相關記錄,上面記載得明明白白,某年某月某日,皇帝在某地與某某發生了關係……明神宗想賴也賴不掉,只得認下了這個還未出生的兒子並將那位王姓宮女封為了恭妃。

之後,明神宗對王恭妃母子便不聞不問了。自萬曆十年起,一些朝臣便開始請求明神宗立庶長子朱常洛為儲、早定國本。可明神宗就是拖著不辦,在寵妃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出生之後,明神宗又默許或暗示一些朝臣力挺朱常洵出任皇太子!就這樣,明神宗與文官集團展開了長期拉鋸。直到萬曆二十九年,這場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才正式告一段落。同年,朱常洛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這時的朱常洛已經十九歲了!

可明神宗對朱常洛這位皇太子仍然不待見,對皇太子的生母王恭妃也是不聞不問……在朱常洛成為黃他會多年之後,明神宗才象徵性地將王恭妃晉封為了貴妃、皇貴妃。王恭妃去世時,明神宗甚至想將這位皇貴妃草草下葬了事。後來,在文官集團的據理力爭下,明神宗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將王恭妃以皇貴妃之禮下葬。自幼缺乏父愛、身邊又有弟弟朱常洵虎視眈眈,朱常洛的生存壓力可想而知,長期處於心理壓抑狀態的朱常洛只能靠女色給自己“注射強心針”!久而久之,身體本就處於亞健康狀態,又縱慾過度……明光宗即位時的身體狀態能好到哪裡去?

鄭貴妃進獻美女

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駕崩,皇太子朱常洛即位。鄭貴妃為了修補與明光宗的關係,投其所好、給明光宗進獻了八位美女。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明光宗白天搞登基大典、處理朝政,晚上又跟一群女人在床上賣力地忙活!登基大典僅僅十天之後,明光宗便病倒了……雖不說一定和縱慾有關,但原本就處長期於亞健康狀態的明光宗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折騰,病倒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給明光宗來了個雪上加霜!明光宗的身體不久虛弱,掌管御藥房的太監崔文升卻給明光宗進了一劑大黃!吃完之後,明光宗拉了整整一天一夜、三四十次,整個人完全虛脫了。有人說是鄭貴妃授意崔文升下的大黃,但個人並不認同。彼時皇位已定,明光宗又有兒子,就算他死了,皇位也落不到朱常洵頭上,鄭貴妃此舉沒有意義。更何況,鄭貴妃給明光宗進獻美女實際上已經是在變相示弱、服軟了,又為何要來這麼一出?所以,要麼是崔文升自作主張,要麼是真的誤診、或者下錯了藥。明王朝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明孝宗朱祐樘據說就是因為吃錯藥丟掉了性命……

催命符——紅丸

大黃讓明光宗本已一塌糊塗的身體雪上加霜,可就在這個時候,鴻臚寺承李可灼又給明光宗獻上了所謂“仙丹”——紅丸。明朝皇帝煉丹嗑藥的不在少數,明光宗的兒子明熹宗朱由校後來喝死的所謂“仙露飲”,大體也是類似的東西,只不過改為了液態而已。

丹藥,古已有之。中國古代的丹藥成分無外乎硃砂、黑鉛等佐以眾多名貴中藥材。硃砂是汞化合物、黑鉛是鉛化合物,稍有常識者都知道,汞、鉛是重金屬,是有劇毒的!少量或許不至於致命,其中的一些成分或許還有提神的作用,但長期服用肯定是會慢性中毒的。更何況,明光宗彼時的身體已經一塌糊塗了,這個時候給他整點汞、鉛化合物,無異於是在催命了!就這樣,明光宗在短暫“迴光返照”之後便一命嗚呼了……

綜上所述,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僅一個月便駕崩看似是因為紅丸,實際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紅丸只不過是一劑催命符而已。長期壓抑的生活和縱慾,使得明光宗的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套用一句廣告詞叫“早已被掏空”……即位之後,又接受了鄭貴妃進獻的八位美女,沒有了老爹的壓制,明光宗索性甩開了玩了!這下好,直接“累”倒在了床頭!緊接著又被太監用大黃拉到了虛脫,原本少量服食不至於致命的丹藥紅丸就這樣成了一劑催命符,要了明光宗的小命!至於說謀殺,鄭貴妃根本沒有動機,殺了明光宗的,她兒子朱常洵也成不了皇帝!明光宗之死很可能就是整好幾件事撞上了,該他死,誰也沒轍……


農民工歪說歷史


朱常洛真是命苦,攤上個不靠譜的老爹,連續二十八年不上班,而且自己還不被老爹喜歡,老爹萬曆皇帝,曾經想方設法的要廢除自己,朱常洛心裡委屈,彷徨,鬱悶,無處訴說。


子憑母貴

1601年十月,萬曆皇帝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皇長子朱常洛的生母是王公妃,朱常洛出生以後也深受萬曆的喜愛,不久皇次子出生,但是這個皇次子年僅一歲就夭折了。公元一五八六年,皇三子朱長洵出生,於是,朱常洛在神宗心中的地位開始動搖。

朱長洵的生母是神宗喜愛的鄭貴妃,子憑母貴,故神宗對朱長洵十分的看重,鄭貴妃原來是普通的嬪妃,由於容貌較好且性格十分乖巧聰明,喜歡讀書聽音樂,善吹笛簫,因此入宮後很是受寵,沈總特意命令馮寶在宮中裝修了一座名為翠花園的花園和每日與一幫妃子在園中吟詩作樂,酒至半酣時明神宗常常令鄭貴妃吹簫助興,連綿不絕的笛聲,頓時讓他心曠神怡,每每如此神宗直到天昏地暗,否則誓不罷休。




1583年鄭氏被冊封為貴妃,三年以後生下皇三子朱長洵,隨後便由貴妃冊封為皇貴妃(明朝時期的貴妃和皇貴妃不是一個等級)皇貴妃的封號在等級上僅次於皇后,要比恭妃高出了兩級,神宗對鄭貴妃的破格晉升,讓滿朝文武頗有為此,因為按照禮法“子以母貴”王恭妃率先誕下皇子,她的等級應該比鄭貴妃高才是。鄭貴妃格外受寵,又誕下龍子,所以神宗想立朱長洵為太子,這時候大臣又勸他:“有長立長,無長立嫡”這個組訓這個規矩不能破壞,話說在這裡,此事暫時擱淺,但是神中的心裡還是沒有安穩。



神宗一心想的是“廢長立愛”但是迫於朝野的壓力,又不敢將自己的想法明目張膽的實施,就採取拖延策略,但是最後這一拖28年,萬曆皇帝去世,朱常洛終於登基為帝,年號泰昌。

“紅丸案”

明光宗朱常洛的過早去世和明宮三大案之“紅丸案”有關,光宗身體抱恙,不聽太醫的勸告,執意服用江湖騙子李可灼那個來歷不明的紅色藥丸。李可灼將藥品配製好,給光宗服用,但是吃完以後,明光宗覺得以前連喝湯都喘不上氣來,現在吃了李可灼藥,氣不喘了,腎不虛了,走路也有勁兒了,於是明光宗反覆誇獎李可灼是忠臣,大臣方從哲不放心,便命人在宮外候著,這時候方從哲正巧碰到李可灼,李可灼說又給皇上服用了一粒,說皇帝上吃藥以後已經倍感舒適,方從哲這才放心地離開,但是第2天卻傳來了一片哀嚎,皇帝駕崩了。這一天正是泰昌元年,1620年9月初一日。



這就是明史上最為轟動的三大案之一“紅丸案”宮廷內後來圍繞光宗之死進行了許多的鬥爭,史學家也為此大做文章,但是這“紅丸案”卻成為明史上最大的疑案之一,成為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