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保險和人壽保險平安保險哪個相對好點?想給孩子買份保險?

店小二來碗幸福O


對於買對保險這個事情,買對產品比選對公司更重要,買保險前建議先做一次家庭保障需求分析,瞭解保障缺口,才能選對產品,也不容易被誤導入錯坑

你是否真正瞭解需要什麼保險?

家庭就像一臺機器,各部件分工合作,就可以產生動能,推動機器不斷向前,家庭資產也得以不斷積累。同時,每個家庭的每位成員都暴露在風險之中,疾病、意外是最容易被意識到的風險,一但遭遇,就會造成損失。除了這些顯性的,普通人容易意識到的風險外,還有某些風險是容易被忽略的,通過風險保障的梳理,就可以對家庭的風險缺口瞭然於心,才能做到對症下藥,找到功能對口的保險,使保費效益最大化。


另外,由於不同家庭的儲備不同,對風險的抵禦能力也不同。遭遇相同的風險時,對於抵禦能力強的家庭可能是損失,而對抵禦能力弱的家庭可能就是滅頂之災。所以需求分析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家庭抵禦能力的測評。梳理資產與負債、每月現金流、收入組成與佔比、成員健康狀態、家族病史、既往病史等等。對抵禦能力的測評,也是決定保額高低的一個重要手段。


選對產品比選對公司更重要

購買保險也就是與保險公司簽定一份合約,合約內容包括保什麼,不保什麼,什麼情況下賠付,什麼情況下不賠付,當不在合約範圍內的責任時,無論與任何公司簽約都不可能獲得賠付。而目前各保險公司的產品差異化逐漸突顯,即使同公司的同類產品也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側重首次重疾賠付,有的側重多次賠付,有的側重癌症賠付,有些側重兒童特定疾病賠付。


而根據我國保險法和銀保監的監管要求,對保險公司成立、分立、解散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其中對各項責任準備金的要求、償付能力的管理,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分保,再保規定等等,都是為了確保長期保險合同在未來能夠確定獲得賠付。所以對於消費者,保險合約的內容比與誰簽定更重要。


各公司獲賠比例差異不大

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更擔心的是獲賠難度的問題。保險公司是否惜賠,是否快速獲得賠付,是否大公司購買的產品更容易獲得賠付。獲賠率和賠付時效上更能體現保險公司服務質量,甚至比附帶的增值服務更重要。但是實際觀察各保險公司每年的賠付年報就可知,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獲賠率和賠付時效差異並不大。比如下圖,是2019年部分消費者認為的小保險公司的獲賠率和賠付時效的數據,從數據可知,獲賠率普遍在98%左右,處理時效均在1.5天內。


真實的拒賠數據實際並不高,而發生理賠糾紛最主要的原因集中在對產品的保障責任不清和投保時未如實進行健康告知。因此找專業的人購買保險,從源頭切斷理賠風險,產能選對產品,不入錯坑,也甚至比選公司更重要。


總結來說,對於大多數家庭,首次選購產品往往是因為某項保險意識被喚醒,但千萬不要著急買保險,先找對人,做家庭情況做全面的分析,確定購買先後順序再找合適產品,並認真履行投保人的義務,才能規避拒賠風險,獲得想要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