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经济发展好,必须都有结构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随着2020年春节的到来,2019年的经济信息仍在被人们回想起来,就拿厉以宁谈结构性改革来说,就给人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般的开朗。根据2019年12月24日讯息了解,厉以宁在北京参加活动的时候曾表示:中国当下比较重要的就是结构性改革,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经济实力上不去,也跟不上世界潮流。


想经济发展好,必须都有结构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在厉以宁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使线路不再像引进国外机械设备之前那样单调,如果要跟上社会潮流,我们需要系统地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这些也都与结构性改革有关。

“不要认为结构性改革很容易实施。 事实上,进行结构性改革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你回顾历史,很明显,结构性改革仍需要正面推进,”厉以宁在会上表示。厉以宁指出,要搞好结构性改革,当务之急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必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推动经济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以上鼓励词是“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中的厉以宁说的话,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美好中国:敢当与前行。其主题的宗旨就在于“致敬改革开放的40年,展望未来发展的新愿景”。

在厉以宁会议上,也为了迎接“一带一路”的新高潮,启动了加快民营企业改革的步伐。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放和外国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未来民营企业的数量将越来越多,也将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也有利于祖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分析的那一刻,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调整结构,也是一个长期调整的一部分,但也能满足“沿途”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民营企业,不管你是什么规模,不注重创新和设备的技术更新,包括产品上市后的更新,所以,不管企业多么强大,还是会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随和市场和社会才会被世界淘汰。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厉以宁还举例两则:1、1840年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爆发;2、1894年的甲午战争。

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GDP将超过英国高得多,英国的代表产品有大炮,枪支和军舰,大部分的GDP总量是不够的有实力抵御外辱。1894年的甲午战争,当时中日两国的海军实力差不多,但是甲午战败却在陆军,陆军一见到日本人从鸭绿江退到辽宁,再到大部分的土地拱手相让。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的失败主要在于制度问题,只引进国外的东西,没有制度来创新和适用性的匹配,最终无法解决问题的缺点和不足。

对此,各位伙伴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