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日誌」我在隔離病區的日子

「一線日誌」我在隔離病區的日子

我叫孫雅麗,今年33歲,是巴彥淖爾市醫院神經內一科的醫生,從1月29日開始進入傳染病院區隔離病房,參與治療五原縣兩例確診患者。

因為我目前在讀研究生,1月10號正式放假後一直在家休息。休息的日子真好,上了九年班,第一次有了寒假,真的感覺幸福!

正當我洋溢在幸福裡,等待著去內蒙附院報到的時候,1月28日上午收到兩個通知:一個是由於新冠疫情,學校報到時間推遲;另一個是我院召集疫情防治應急小分隊志願者。沒有絲毫猶豫。在和家人溝通並取得支持後,我給科主任宋海燕打電話表達了參加志願者的願望:我更適合去一線,首先是我的孩子6週歲了,比科裡同齡人的孩子年齡大,可以由婆婆照顧,我不用擔心孩子。另外,我曾經當了科室4年的感控員,有一定的感控經驗。還有最重要一點,我年輕,抵抗力強。

28日下午,醫院召開疫情防控救治應急小分隊成立大會,報名參加的人特別多,副院長高雯在講話時感慨不已:“我特別感動,沒想到我們的小分隊變成了大部隊”。

29日一早,接到醫院第一批派遣醫生的通知,我和醫務科賈檸姐第一時間到傳染病院區報道,和傳染病院區的醫護人員一起接受了防護及感控等規範的培訓,中午回家拿了一套換洗衣服,就在醫院隨時待命。

「一線日誌」我在隔離病區的日子

29日下午,我開始在傳染病院區上班,下午醫院又派來5名醫生。當晚,我被分配到了確診和疑似病房,開始上夜班。一同來到一線的內分泌科的醫生趙耀老師在沒有準備換洗衣服的情況下要求上夜班,愛人給他送來了換洗的衣服。

作為管床醫生,要接觸和麵對確診患者,我的內心有些忐忑,既怕自己做的不夠好,又有些莫名的擔心。也許是和五原的兩位患者有緣吧,31號夜班的時候,確診的夫妻倆轉了過來,由我接管。見到病人的時候,我反而坦然了,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使命。

「一線日誌」我在隔離病區的日子

在交接患者時,我們都穿著防護服,竟然沒有認出同樣穿著防護服交接的醫生,他是我院全科醫學科的劉亮老師,在交接說話時聽到他的聲音才認出來。那一刻,忽然就特別踏實,感覺還是熟悉的工作,就是把患者的病治好。

夜晚的隔離病區走廊空蕩蕩的,彷彿能感覺到時間一分一秒的腳步聲。患者在隔離病房裡會不會忐忑、彷徨、害怕和無助?這些擔心總是縈繞在我的腦子裡。在隔離病房看護患者時,男病人說:“我這幾天就想是怎麼感染的?一開始沒感覺,就是有點流鼻涕,可能自己感冒了,抵抗力低,後來感染上的?”我一邊聽他絮叨,一邊想怎麼回答他,真怕自己多說一句或者說錯什麼讓病人有想法,確診的患者最需要的應該是鼓勵。我為他打氣道,“把你們轉過來是考慮這裡有更加優質的醫療條件,更有利於你們的治療和康復,打敗我們的不是疾病,是我們的內心,請相信我們有信心治好你們的病!”我想這也是兩院一體化管理的好處吧。

2月2日早晨,兩位患者吃飯稍好了點,我特別開心。中午護士通知我說他兩吃完蘋果腹瀉了,我的情緒開始低落。在調整了胃腸道治療措施後,醫院營養科主任王體哲來會了診,晚飯給他倆吃了小米粥、饅頭和菜花。晚間再沒有出現腹瀉,我的心情隨之又好了起來。

所有人都在關注著這兩位患者的治療情況,院領導更是重視。傳染病院區缺少設備和防護用品馬上支援調配;沒有CT,院領導要求將總院的CT調過去,並連夜進行了安裝,這對於病人的診療非常關鍵。我們的後勤保障人員也非常給力,我昨晚9點下班,他們還在忙。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是我們的整個團隊在和病毒戰鬥!

我的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在接病人之前我和曾經孩子視頻了一次,孩子說“媽媽你快回來”,我強忍著沒哭,之後再沒敢和家裡人視頻。非常感激家裡人,這麼多年來對醫生這份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相信,我們很快會闖過這個難關,加油!

文字:孫雅麗

運營:郝巧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