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一場疫情的到來打亂了全社會的節奏,自2019年12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已近三個月的時間,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國內的情況也趨於好轉,從確診數八萬餘人到治癒六萬多人,現有病例不到一萬五千人,看著這些數字每天的變化,感受著一天一天逐漸回暖的天氣,也讓人意識到了,春天真的要來了。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疫情的爆發正好是春節期間,春節過後,看著同事們都衝上了疫情防控的前線,大冷天在社區值守、在路口執勤、在單位利用值班間隙辦理著案件,堅守崗位夜以繼日地貢獻力量,我卻因為春節期間回了老家而不能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說實話,我的心裡很是過意不去。連續的值守,惡劣的天氣,緊張的工作任務,看著大家日漸疲憊的身影,我內心很是焦急。而當我從老家返回呼市以後,又被告知必須居家自我隔離14天,不能外出。剛開始的時候對待隔離內心還是有一點牴觸情緒的,“我既然都回來了,應該讓我也去社區參加防控啊。”但是後來也慢慢理解了,畢竟我是屬於外盟市返回人員,萬一我自己身上攜帶病毒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巨大的威脅,也是對周圍同事的不負責任。於是我“安心”在家自我隔離,隔離期間我每天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每天關注著同事們的情況,掰著手指數著解除隔離的時間,終於,我安全度過了隔離期,社區的工作人員也為我開具瞭解除隔離通知書,辦理了小區出入證。終於,我也可以參與到社區的防控中去了。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還記得我第一天去社區,是在東風路街道海東社區的清芷園小區。因為之前沒有參加過社區的防控,什麼都不懂,突然去社區心裡還是挺緊張的,於是我提前一個小時來到了清芷園小區跟社區的同志交接工作,順便學習一下都有哪些工作要做。然而當我到了那裡以後才發現,社區的工作真的跟我想象的不一樣,並不是簡單地量一下體溫就放人,這裡面還有大量的其他的工作,居民的出入登記測量體溫是最基礎的工作,還要做好非本小區居民的登記,記錄進出車輛上的同乘人員信息,簽發14個重點省份歸來的居民的隔離通知書承諾書等等,突然面對這麼多瑣碎的工作,我自己有點懵,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好,這時候一直在跟我交接工作的社區的閆姐似乎看出了我的擔憂,她鼓勵我說:“沒事,你之前沒做過這些工作,突然一接手感覺混亂也是正常的,你做上兩天就能熟悉,還有,我就在這個小區裡住,你要是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隨時給我打電話或是發微信都可以”。聽了閆姐的話,我想不管怎樣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不熟悉我可以慢一些,可以早一些來,晚一些走,很快就能熟悉,大家辛苦值守的社區,每一班崗都要負起責來,不能有任何差錯,要為這個小區的居民負責,也為社區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於是,我惴惴地開始了自己的工作,登記,測量體溫,查詢居民行程,從一開始的緊張不安,到後來一點一點的“漸入佳境”,一個下午感覺很快就過去了,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在外面站了五個小時。

【抗疫】我的戰“疫”日誌

第一次參加社區防控就這麼結束了,我自己親身經歷了其中,也感受到了之前參與其中那麼長時間的同事們的辛苦,每個人都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努力地投入到這場戰鬥中去,我也終於可以為這場戰鬥貢獻力量。防控形勢趨好,但越是這樣時候越不能鬆勁,防控仍在繼續,下一輪的值班還在等著我,我會繼續努力站好每一班崗,嚴格認真地完成好社區值守任務,爭取與大家一起,早日結束這場戰鬥,讓春天真正的到來!

(通訊員:張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